机器学习新算法:一次脑扫描就能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科技日报北京6月21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机器学习新算法,通过一次脑部扫描观察大脑内的结构特征(包括以前认为与阿尔茨海默病无关的区域),即可诊断出阿尔茨海默病。该技术的优势在于其简单性,并且可在很难诊断的早期阶段就识别出疾病。研究成果发表在开放获取专业学术期刊《通讯·医学》上。
医生目前使用大量测试来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包括记忆和认知测试以及脑部扫描。扫描主要用于检查大脑中的蛋白质沉积和海马体收缩,海马体是与记忆相关的大脑区域,所有这些测试可能都需要几周的时间来安排和处理。但此次新开发的方法,只需在大多数医院常见的标准1.5特斯拉机器上进行磁共振成像(MRI)脑部扫描。
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用于分类癌症肿瘤的算法,并将其应用于大脑。他们将大脑分为115个区域,分配了660个不同的特征,例如大小、形状和纹理,以评估每个区域。然后他们训练算法识别这些特征的变化,以准确预测阿尔茨海默病。
利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计划的数据,该团队对400多名早期和晚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健康对照组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包括额颞叶痴呆和帕金森病)进行了脑部扫描。
研究发现,在98%的病例中,仅基于MRI的机器学习系统,就可准确预测患者是否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它还能够在79%的患者中以相当高的准确度区分早期和晚期阿尔茨海默病。
这一新系统成功发现了以前认为与阿尔茨海默病无关的大脑区域,譬如小脑(大脑中协调和调节身体活动的部分)和腹侧间脑(与感官、视觉和听觉相关)产生的变化,为研究这些区域与阿尔茨海默病的联系开辟了潜在的新途径。
总编辑圈点
先是出现了一些迹象,然后是明确的症状,比如记忆力减退、脾气大变、认知功能障碍,再进行检查,比如脑电图检查、头颅CT、磁共振和生物标志物检查,来明确一个诊断——是否为阿尔茨海默病。如今,用普通的仪器加上机器学习新算法,能将确诊所需的检查和所耗的时间大幅减少,相信也能减轻一些家属的心理煎熬。同时,这套学习系统还新发现了大脑一些区域和阿尔茨海默病的联系,它不仅能辅助确诊,还有望将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带向新领域。
饭前一包“碳水阻断剂”,就能大吃不怕胖?
来源:物种日历,作者云无心减肥是食品健康领域最具吸引力的话题,各种各样的“减肥神器”层出不穷,让人们眼花缭乱。其中,“白芸豆提取物”是人气极高的一种。餐前来两粒白芸豆提取物胶囊,大吃不怕胖?|Amazon白芸豆提取物到底是什么?“吃了它就不怕胖”到底是商家的营销噱头,还是确有其事?太长不看版“白芸豆提取物”是一种抑制淀粉酶活性的特殊糖蛋白,通过抑制人体对淀粉的吸收起到减肥效果。诺哈网2023-05-26 01:50:120000市场上的这些莓,我猜你叫不出名字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近些年每次去水果摊儿转一圈,总能发现几种长得很漂亮,但却根本叫不上名字的水果品种。今天搞了个“莓谱”,先来给大家盘一盘五花八门的“莓”。诺哈网2023-05-25 21:33:540000600万年前的猫头鹰不上夜班 它们白天活动
民间有句歇后语:属猫头鹰的——夜里欢。在大家的印象中,猫头鹰是一种昼伏夜出的鸟类,它们都是夜猫子,夜晚出来活动,白天则踪迹全无。那么,有没有一种猫头鹰不上夜班,在白天活跃呢?还真有!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青藏高原边缘发现昼行性猫头鹰化石。这一已经灭绝的古老物种就是白天活跃,生活在距今约600万年-950万年的中新世末期。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诺哈网2023-05-25 21:13:200000引爆物理界的新发现:登顶封面却难以复现,实验设备11年前就拆了
金磊博雯发自凹非寺量子位|公众号QbitAIW玻色子严重“超重”,带来的风波还在继续。这项被誉为是“十年来最重磅物理学发现”的研究,对于物理学界正是“垂死病中惊坐起,还能发现新物理”[9]。若验证为真,将使得基础物理学理论被重新改写。但如果无法验证呢?是的,现在已有不少物理学家表示:这项登上了Science封面的实验结果是孤证,还需要其他实验进一步确认。诺哈网2023-05-25 22:35:420000微型耳部仪器将有效监测宇航员太空睡眠质量
据国外媒体报道,如果你觉得夜晚难以入睡,那么你可以想一下宇航员在太空中是如何睡觉的,毕竟在国际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睡眠不同于地面,宇航员必须将自己绑在睡袋上,而空间站以28000公里的时速环绕地球运行,通常空间站宇航员很难在人造昼夜周期下维持正常的睡眠模式,从而导致不良的睡眠习惯。目前,研究人员最新研制一款微型耳塞,计划送到国际空间站,监测宇航员在地球和太空中的睡眠差异。诺哈网2023-05-27 06:32:3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