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耳部仪器将有效监测宇航员太空睡眠质量

据国外媒体报道,如果你觉得夜晚难以入睡,那么你可以想一下宇航员在太空中是如何睡觉的,毕竟在国际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睡眠不同于地面,宇航员必须将自己绑在睡袋上,而空间站以28000公里的时速环绕地球运行,通常空间站宇航员很难在人造昼夜周期下维持正常的睡眠模式,从而导致不良的睡眠习惯。目前,研究人员最新研制一款微型耳塞,计划送到国际空间站,监测宇航员在地球和太空中的睡眠差异。
为了精准监测宇航员太空环境下的睡眠模式,丹麦奥胡斯大学一组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微型设备,用于监测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睡眠体验,该设备被称为“耳部-脑电图仪(ear-EEG)”,它可以像耳机一样戴在耳朵上,一旦放置,该设备就能监测宇航员睡觉时的脑电活动状况。据奥胡斯大学科学家描述,该设备的工作原理是检测耳朵内皮肤表面极其微小的电压变化,这些变化是由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引起的。
奥胡斯大学技术科学院院长埃斯基德·霍尔姆·尼尔森(Eskild Holm Nielsen)说:“未来我们可能会更频繁地生活在太空环境,且在太空中停留时间更长,因此理解太空环境如何影响人类睡眠是至关重要的事情,能精准描述睡眠生理特征,也将有助于我们如何向宇航员提供更好的太空睡眠条件。”
通常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睡眠时挤在电话亭大小的狭小空间内,他们钻入固定在舱壁的睡袋中,同时,他们还在错误的昼夜时间表下工作,通过调节改变空间站的灯光设置,从亮至暗,从而确保他们每天大约6-8小时的睡眠,除此之外,他们还无法享受地面躺在枕头上睡觉的舒适感,因为微重力环境下无法让他们头部躺平,也无法体验盖着毯子的感觉。
预计下步国际空间站和地面上的宇航员都将使用“耳部-脑电图仪”,用于监测他们在地球和太空之间睡眠模式的差异,该数据将帮助科学家观察太空环境对宇航员的睡眠在生理层面上产生多大影响,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认知功能,例如:决策能力、记忆、判断和注意力持续时间,科学家也很想测量不同环境是如何环境人们的睡眠模式。
能力惊人!GPT-4通过注册会计师和内审师考试
快科技5月23日消息,AI目前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同时使用方式和场景十分广泛,甚至超乎想象。3月14日,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发布了大语言模型的最新版本——GPT-4。最近GPT-4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这是公认最难考的考试之一。诺哈网2023-05-26 06:04:390000工程师利用蜂蜜研制出一款忆阻器 有助开发神经形态计算机系统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工程师在《物理学杂志D》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利用蜂蜜研制出了一款忆阻器。这是一种类似于晶体管的组件,不仅可处理数据,还可存储数据。未来,他们或许能将数以百万计或数十亿计的蜂蜜忆阻器整合在一起,创建出一款功能与人脑非常相似的神经形态计算机系统。诺哈网2023-05-26 01:25:120000必应上位 百度痛失国内第一大搜索引擎宝座?业内人士曝真相
5月22日,CNMO曾报道过的“百度已不是中国第一大桌面搜索引擎”这一消息,相关话题更是一度冲上了热搜榜,引起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StatCounter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内地桌面搜索市场上,到2023年4月,微软必应的份额达到了37.4%,取代百度成为中国第一大桌面搜索引擎。不过据CNMO了解,StatCounter的数据似乎与现实有着一定的差距。诺哈网2023-05-26 06:45:000000香港中文大学研究:1.5亿年前小型翼龙已能水面起飞
中新网4月25日电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中文大学古生物学研究团队最近分析了一种古代翼龙的化石镭射荧光成像,发现其身体构造能让它好像鸭子一样利用四肢在水面起飞,以摆脱水面张力的影响。此次分析揭示,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最早可追溯至1.5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较以往的发现推前3000万年。研究结果已于《自然》旗下自然科学期刊《科学报告》中发表。诺哈网2023-05-25 18:52:370000韦伯空间望远镜拍摄首张全彩图像公布
当地时间7月11日,美国总统拜登通过社交媒体公布了韦伯空间望远镜拍摄的首张全彩色图像。据悉,其余的高分辨率彩色图像将于12日公布。据悉,韦伯空间望远镜造价100亿美元,是美国航天局迄今建造的最大、功能最强的空间望远镜,其主镜直径6.5米,由18片巨大六边形镜片构成;配有5层可展开的遮阳板。诺哈网2023-05-27 05:57:3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