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万年前的猫头鹰不上夜班 它们白天活动
民间有句歇后语:属猫头鹰的——夜里欢。在大家的印象中,猫头鹰是一种昼伏夜出的鸟类,它们都是夜猫子,夜晚出来活动,白天则踪迹全无。
那么,有没有一种猫头鹰不上夜班,在白天活跃呢?
还真有!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青藏高原边缘发现昼行性猫头鹰化石。这一已经灭绝的古老物种就是白天活跃,生活在距今约600万年-950万年的中新世末期。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
“这是在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鸮形目鸟类化石。非常幸运,它的遗骸基本完整保存了下来。”3月29日,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员李志恒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猫头鹰是鸮形目鸟类的统称。生活在现代的猫头鹰,绝大多数的确是无声飞行的夜间猛禽。然而,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知道,少数猫头鹰更适应日间狩猎,在白天反而更加活跃。
“由于缺乏化石证据,这类白天活跃的猫头鹰的演化历史,在很大程度上,被隐藏了起来,极少被科研人员研究。”李志恒介绍,这件近乎完整的化石发现于甘肃临夏盆地的柳树组,体型与北鹰鸮更为接近。
研究人员将新发现的猫头鹰化石的巩膜小骨,与55种爬行动物以及包括众多种猫头鹰在内的360多种鸟类的巩膜骨以及眼眶大小,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和比较。
“我们发现,这种已经灭绝的猫头鹰的眼睛对光线的开放度较小,这样就能使透入眼睛的日光大幅减少,从而能够在正午时分看清事物。”李志恒表示。
同时,基于鸟类多样性数据库中超过360个物种的数据,研究人员还进行了一项更大规模的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现存猫头鹰的祖先几乎都是昼伏夜出,活动模式以夜间为主;但包括鸺鹠属和中新猛鸮在内的猛鸮属的祖先,则是“白日行者”,在白天更为活跃。
研究人员在标本的胃中发现了未消化的食团。分析表明,其中含有类似于从红隼胃里发现的小型哺乳动物骨骼。研究人员认为,这两种鸟类可能曾共同生存于青藏高原干燥的草原上,但“可能使用了不同的觅食方法”。
因为新标本眼睛后面颧骨尾部有一个大的肿块形突起,研究人员将其与北鹰鸮、鸺鹠类猫头鹰组成的猛鸮类归为姊妹群。“综合考虑了它的生存时代、生活习性、骨骼特征等,我们将这一物种命名为日行中新猛鸮,意思是来自中新世的鸮形目猛禽。”李志恒说。
他表示,日行中新猛鸮是中国境内所发现的第一件保存完好的中新世鸱鸮类猫头鹰化石。这项研究不仅为我们重建了猫头鹰昼-夜行性的演化历史,还为晚中新世青藏高原周边的古生态以及古北界鸟类的区系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内蒙古第一大湖水域面积达2237.5平方公里 生态系统有效恢复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呼伦贝尔1月28日电(记者张玮)28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呼伦湖水域面积达到2237.5平方公里,呼伦湖生态与环境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诺哈网2023-05-26 02:38:350000南非海滩出现3.5米长巨型鱿鱼尸体
今年4月30日,南非Kommetjie海滩游客发现罕见的景象——一条巨大鱿鱼尸体在海滩上闪闪发光。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志愿者探索活动”创始人艾莉森·保卢斯(AlisonPaulus)称,太难以置信了!这条鱿鱼身体大约2.2米,再加上触臂,长度可达3.5米。诺哈网2023-05-26 11:02:500000阿尔茨海默病为什么会杀死大量脑细胞?最新《自然》指出“真凶”
本周,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论文,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核心问题提供了解释:为什么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神经细胞会死亡?研究人员指出,这项发现不仅为深入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新窗口,也将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指出新的途径。诺哈网2023-05-25 21:27:5800007600万年前恐龙骨架将在美国拍卖,预估售价500到800万美元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美联社6日报道,纽约苏富比拍卖行将于本月28日拍卖一具7600万年前的戈尔冈龙骨架,预估售价为500万美元到800万美元。戈尔冈龙是霸王龙的“表亲”,也是顶级肉食性恐龙,它比霸王龙早出现1000万年,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北美地区。诺哈网2023-05-26 10:09:310000时间旅行有可能实现,但前提是宇宙中存在平行时间线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每个人都犯过令自己追悔莫及的错误,恨不得能回到过去重来一次,这也是时空旅行的概念如此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在科幻作品中,只要有一台时间机器,似乎就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了,反正你可以随时回到过去、改变一切。但时间旅行在我们的宇宙中真的有可能实现吗?还是只能停留在科幻作品中?诺哈网2023-05-25 20:35:5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