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为什么是歪的
来源: 地球知识局
北京中轴线
作者:南城赛金花
校稿:朝乾 / 编辑:蟹黄捞饭
作为一座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六朝古都”,北京老城可谓我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典型代表。
道路横平竖直、建筑对称排布,是北京城市格局的最大特点。自永定门到天安门,从故宫博物院到钟鼓楼,这一座座地标性遗产建筑,都贯穿于一条长近8公里的“中轴线”之上。
在北京二环内及周边,有很多门、很多海、很多坛
它们以故宫以及中轴线为核心分布开来
真正要德配天地、日月交辉▼


但是,这条正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北京中轴线,竟然是歪的?
这并非完全的正南方向(图:壹图网)▼

中轴线的秘密
不偏不倚、中正平和,是儒家所推崇的中庸思想,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作为“六朝古都”,北京的城建规划遵循的正是中庸思想。中轴线作为宫城营建方向的参照,为什么却向西北方偏斜了2°。
是有一定角度的▼

其实,北京中轴线从元朝营建元大都时就是歪的。明清两代后续在中轴线上修建的故宫、天坛、先农坛等地标建筑,都是基于元朝时的中轴线。
不光中轴线是歪的,长安街也并非正东正西
此外,天坛也是歪的,一众建筑都被“带歪”了▼

关于北京中轴线方向略向西北偏移的原因,众说纷纭。公元1266年,刘秉忠受元世祖忽必烈之命营建元大都。刘秉忠此人不仅通晓阴阳、精于术数,而且做事小心缜密,由他亲自“经画指授”的中轴线出现了偏斜,绝不是没有理由的。
而忽必烈的一句:“惟朕知之,他人莫得闻也”,更是给中轴线偏斜之谜,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元大都也是大城市
相比明清北京城,整体靠北
南部与明清北京城重叠▼

关于中轴线的方向,一种颇具神话色彩的说法十分有观众缘:传说当年水神共工怒触不周山(不周山是当年女娲补天斩龟腿所立的四根天柱之一),不周山被撞断之后,天向西北倾斜。中原皇帝作为天子,上承天意,作为皇权象征的宫城也必须向西北倾斜,以展示天授君权、天人合一的法则。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位,怒而触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淮南鸿烈解》俄罗斯馆藏宋本,滑动下图)▼


诸如此类充满想象力的猜测其实还有不少,不过大多是后人牵强附会,并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认可。目前关于中轴线方向歪斜的原因,也有几种有据可查的主要说法。
第一种说法:
即所谓“独树将军”说。根据清代徐氏铸学斋抄本《析津志》记载,刘秉忠划定的元大都方向,是以元代的丽正门和丽正门外第三桥南的一棵树作为两个坐标点,在这两点之间画一条线并延伸。而这也是北京中轴线的来历。
丽正门是元大都的南大门,非常重要
位于明清北京城的正阳门与午门之间▼

之所以选择一棵树来确定方向,是因为元人在建筑风水学方面的讲究。就如同现代人装修,在正对门的位置往往会设计一个玄关,防止外人窥见屋内。元人会在门外正对着大门的位置,放置一块石碑,这块石碑被称之为“石敢当”。
丽正门外的这棵树,就发挥着“石敢当”的作用,拱卫着元大都的风水。
第二种说法:
元朝不止一座都城,除了位于燕山以南的都城——大都外,在燕山以北还有一座上都。
元上都遗址博物馆,再往北走一点就是元上都遗址
(图:图虫创意)▼

元上都遗址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处在北京正北略偏西一点的位置。若将北京中轴线向北延长270公里,则基本能与元上都连成一线(实际上仍有一定的误差,两者之间的距离相差了5公里多)。
从北京到元上都遗址,有一个十分相似的角度▼

中轴线为“两都连线”这种说法,也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支持者认为这个误差,是因为当时测量方法的局限而产生的。
元上都遗址(图:google map)▼

第三种说法:
元大都的中轴线本来就是指向正南正北的,但在实际施工时遇到了问题。
按照这种说法,元大都原本设计的中轴线,轴心为积水潭的最东端一点。在修建城墙的时候,东侧城墙位置上遇有低洼地带,必须向西收缩一点,这样中轴线也整体向西移了一段位置。
就这么稍微一移动,中轴线的中段部分竟然处在了积水潭的水面之上,水面又怎么能搭建起建筑来呢?于是施工者采取了让中轴线南段不变,北段西移的权宜之计,南北两段发生错位,这就造成了今天中轴线偏斜的现状。
按照这种说法
由于东城墙外的低洼地形,导致城墙向西缩进
进而导致城内出现了南北两段错位的中轴▼

对称的秩序与艺术
元朝统治结束后,北京这座连通中原、东北与蒙古高原,又有燕山之险的古都,仍然是明清两朝建都的首要选择。
明代在元大都的基础之上营建了新的京城,清代京师则基本保留了明代都城原貌,并进行了扩建。经过历代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北京中轴线上,由43座古建筑组成的宏伟的大建筑群。
明清北京的内城 外城
轮廓基本等于今天的二环
这一连串地名,生活在北京的人相比非常熟悉了▼

秩序与规则,既是北京的设计特点,也是建城思路。而中轴线,就是这种特点和思路的集中体现,北京城的宫殿、庙宇和城墙,都均匀排布、分布于中轴线的两边。
很多地点如今只剩一个地名了
但格局到今天仍保存得颇为严整▼

梁思成对于北京中轴线的定义是:中国古代大建筑群平面中统率全局的轴线。
如今,即使北京城区远大于古代,中轴线仍然肉眼可见
在图中找到奥森、故宫、天安门、永定门、大兴国际机场(下图拍摄时间大兴国际机场尚未建成)
(图:shutterstock)▼

那么中国古人认为的“世界秩序”又来自哪里?答案是天上。为了显示君权天授,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来自于天,夜空中星辰排布的规律,自然也应该得到地上的人的借鉴。
位于建国门的古观象台值得一看(开头地图有位置)
明清皇家天文台,将近600年历史(图:壹图网)▼

正如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所言,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仰望星空的民族,中轴线上及两侧建筑群的排布,很多都暗合星象,以夜空中星辰排布为鉴,映射着古人对天上秩序的理解。
去一次天坛,你可以更好地理解
为何在“皇帝诏曰”前面是“奉天承运”
(天坛倒影,图:壹图网)▼

古人的观念往往朴素,且相通
元上都又何尝不是在腾格里笼盖之下(图虫创意)▼

如此,规划严整、建筑排布井然有序的京城,对于王朝帝国来说,便能向境内往来的臣民,以及四海朝贡的使臣,展示国家机器如何在皇权之下,精密而规范地运转,彰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无形中向人们传递皇家威严。
从神武门向南,最远能看到哪个门(图:壹图网)▼

除了星象所映射出的“秩序”理念,中华民族自古传承的一些营国理念,也在中轴线上展现地淋漓尽致。比如出自《周礼》的“左祖右社”,是源于先秦时代原始宗教的祭祀礼仪——在宫殿的左前方祭祀祖先、右前方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
在故宫(宫城)外面,其实还有一道“皇城”
其四面为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而“左祖右社”就位于宫城以外,皇城以内
(图:《京师城内首善全图》局部)▼

在故宫(宫城)以南,天安门以北,太庙和社稷坛正如同镜像一般,分列排布于中轴线的两边,这正是一种中国式兼容并蓄的哲学。北京城在中轴线统率全局的布局“方针”下,将“左祖右社”的营国理念传承了千年。
太庙就是今天的劳动人民文化宫
社稷坛就是今天的中山公园▼

世界上绝大多数大城市,往往都有一条或数条河流横穿而过。而城建规划,基本都取决于河流河道的形状。如甘肃兰州、荷兰鹿特丹都是典型代表。而北京,则是一个例外,甚至是全球布局结构最为特殊的大城市。
因水而生、靠水吃饭的城市,尤为明显▼

由北京中轴线贯穿的城建布局,背后蕴藏、并向世界展现的正是华夏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空间想象。
这条线如今还在延伸,从北京旧城往北,奥体中心内的鸟巢、水立方,体现了新时期中国人健康、奋进的新时代精神。往南,从南苑机场候机楼到大兴新机场,是对世界的进取与包容。
环越来越多,轴越来越长▼

跟文化名家,走进北京城
从金中都开始,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已有近千年。若从燕京蓟城算起,那北京就是2000多年古都了。
千年悠久岁月,北京这座城市经历了文明的冲突、王朝的更迭、战火的洗礼。见证过盛世繁华,也见证过“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间不曾停止,但漫长岁月沉淀下的文化是我们的宝贵遗产。
纵使这座城已千年万年
也要和每个普通人一样,迎接一个又一个春天
(崇文门东大街-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图虫创意)▼

北京中轴线拥有14处文化遗产、43座古建筑,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基因,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阅读它的历史、了解它的内核、传承它的精神,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北京是城与墙组成的
是历史与遗产组成的
(宫城内 紫禁城,图:壹图网)▼

北京也是老人与孩童组成的
也是命运沉浮与人情冷暖组成的
(宫城外 什刹海,图:图虫创意)▼

珊瑚氧同位素揭示1900年以来南海海平面上升了150毫米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珊瑚礁及其环境记录学科组科研人员联合国内相关单位专家,在珊瑚氧稳定同位素(δ18O)记录海平面变化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OMG研究员施祺团队的陶士臣博士为该论文第一作者,余克服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诺哈网2023-05-25 20:36:400000他发明了氟利昂和含铅汽油 最终又死于自己的发明
如果你曾看过我们之前关于含铅汽油的推送,或许会对一个人有印象:小托马斯·米奇利,含铅汽油的发明者。用一位作家的话说,这位发明家似乎“对令人遗憾的事情有一种几乎不可思议的直觉”,除了含铅汽油之外,他还发明了另一种影响全球健康的物质——氟利昂。撰文|二七审校|Clefable诺哈网2023-05-25 21:39:330000美国宇航局众包“观云项目”,揭晓火星大气谜团!
诺哈网2023-05-27 04:26:190000如何杀死“地表最强生物”水熊虫?
有些东西没有毒,但有杀伤力。撰文|栗子审校|二七水熊虫,可能是这个星球上最坚不可摧的动物。在没有食物没有水的恶劣环境下,它把自己变成一个球,停止新陈代谢,就有机会继续存活长达30年。利用这种方法,水熊虫还能忍受接近绝对零度(-273℃)的低温,也擅长忍受缺氧,可在真空环境生存下去。诺哈网2023-05-25 19:03:300000官网不停运!亚马逊中国回应7月关闭应用商店:不影响业务运营
快科技5月24日消息,日前,亚马逊应用商店通过邮件提醒,2023年7月17日起,亚马逊中国将不再提供应用商店服务。消息一出后引起网友热议,甚至今天还有亚马逊中国官网也要关闭的传闻。亚马逊中国今日对此回应称,亚马逊应用商店是供用户下载用于安卓设备的游戏和移动应用程序的应用商店。诺哈网2023-05-26 03:08:3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