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注入年轻的脑脊液,或能逆转大脑衰老

当大脑衰老了,它所处的液体环境都会不利于它生存。如果将这个环境变“年轻”,或者只是改变其中的某种分子,能逆转大脑的衰老吗?近期,一项发表于《自然》研究认为,是可以的。
撰文 | clefable
审校 | 二七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脑子不会进水,但里面确实有水,大概有150~270毫升。这些水无色、透明、质地像血浆一样,它们也被称为脑脊液,充盈着大脑和脊髓,由侧脑室、第三和第四脑室的脉络丛产生。而为了维持体积稳定,多余的脑脊液也会被脊髓排出。
大脑里的水
《科学》杂志在2013年和2019年各发表了一篇有关脑脊液清洁能力的研究。这2项研究相互补充,发现当人们晚上睡着时,平常充盈在大脑组织周围的脑脊液会顺应睡眠周期,通过一些小通道进入大脑组织中。它们就像“清洗剂”一样,不断流过、冲刷神经组织,带出白天在其中堆积的有害蛋白质,例如β-淀粉样蛋白。

而对脑脊液功能更充分的解释,来自于2020年的一篇综述性研究,文章认为脑脊液不仅是一个保护大脑的液体缓冲垫、离子缓冲液和废物池,它还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能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这一特殊的、让人类具有智能的系统。
脑脊液会跟随着大脑组织一起发育、衰老。在发育早期,脑脊液中携带的信号分子能促进神经祖细胞的增殖、分化。而当人衰老时,脑脊液也会发生变化,最明显的就包括炎症蛋白增加、生长因子(例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减少。BDNF能增强神经突触的可塑性(有利于记忆形成),促进海马体等脑区的神经发生以及神经元发育和分化。由此可见,衰老后,大脑中的液体环境越来越不利于神经元的生存了。
那如果将衰老的脑脊液替换成年轻的脑脊液,个体的记忆等大脑功能能改善吗,或者说能逆转大脑衰老吗?近期,一项发表于《自然》的研究详细解答了这一问题。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神经学家Tony Wyss-Coray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大脑衰老,当时他意识到对大脑影响最直接的是脑脊液,但当时的技术并不允许他直接进行脑脊液相关的研究。

随后,Wyss-Coray便转为研究人体内的另一种液体——血液。2014年,他和同事们有了一项惊人的发现:老年小鼠和年轻小鼠的血液系统连接在一起后,年轻的血液能改善老年小鼠的大脑功能。而最近的这项新研究中,文章的第一作者Tal Iram通过精细的手术技巧,使得脑脊液研究成为可能。这些突破性的研究在逆转大脑衰老的同时,也揭示了真正发挥关键作用的分子,而这或许能帮助我们治疗和衰老相关的多种大脑疾病。

注入年轻的脑脊液
新研究中,脑脊液的提供者是10周大的小鼠,它们刚刚成年,而接受者是20个月大的小鼠,它们已经进入了中老年。研究人员从年轻小鼠的脑中获得了90微升左右的脑脊液(其中的免疫细胞已被去除),并在7天的时间里,以每小时0.5微升的速度注射到老年小鼠的脑中。共有8只老年小鼠经历了这一过程,这里称为YM-CSF组。说明一下,成年小鼠的脑脊液通常是40微升左右,并会以1.98微升/每小时的速度更新。由此可见,老年小鼠的脑脊液并没有完全被年轻小鼠的脑脊液替换。而作为对照,他们还给9只老年小鼠注射了人造脑脊液(为aCSF组)。

为了测试老年小鼠海马体的学习和长期记忆能力,早在以上过程开始的2天前,研究人员就让其中的老年小鼠遭受了伴随有声音、闪光的足部电击,并作为实验开始的第1天,随后的3~10天注射脑脊液,在3周之后,重复电击实验。如果小鼠听到声音和看到闪光后,能想到马上会有电击,就代表它们形成了长期记忆。
从结果来看,YM-CSF组的老年鼠确实记住了3周前的实验,而且在感知到声音和闪光后,它们的身体因恐惧僵硬的速度更快。而aCSF组小鼠的僵硬速度几乎等同于首次接受实验的老年小鼠,它们没有记住。这个现象说明,年轻的脑脊液确实让老年小鼠的学习和长期记忆能力更强了。

对2组老年鼠海马体的RNA测序(DNA会转录成RNA,RNA又会被翻译成蛋白质,因此测量RNA能了解基因的表达情况)显示,aCSF组和YM-CSF组的基因表达已经存在很大的差异,共涉及271个基因,115个基因的表达量降低,156个基因的表达量增加。其中增加比较显著的是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会表达的基因。这种细胞能经过复杂的增殖、迁徙和分化过程,最终形成包裹轴突的绝缘髓鞘。
轴突上包裹的髓鞘的厚度能决定电信号传递的快慢,对大脑处理、整合信息,以及学习和记忆过程有极其关键的影响。而髓鞘的损失也和认知能力降低,以及多种疾病有关,如多发性硬化症。
而实验中基因表达增强也显示了,改变后,脑脊液中的成分能促进老年小鼠中这类细胞的分化,增加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的可塑性。但从小鼠的整个大脑来看,脑脊液带来的改变并不明显,但对海马体的影响比较明显,相比于此前,其中增殖的少突胶质细胞增加了2.35倍。
实验还测试了健康的年轻人(24.6岁)和老年人(69岁)的脑脊液对老年小鼠的影响。年轻人和年轻小鼠的脑脊液促进少突胶质细胞增殖的能力相当,而老年人的脑脊液效果只有前两者的一半。而随着少突胶质细胞逐渐成熟,海马体中髓鞘的密度会增加,被包裹的轴突也会增多。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年轻的脑脊液中,有些成分可能促进少突胶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或者抵消了抑制剂(存在于老年小鼠脑脊液中)的影响。

与人造脑脊液(aCSF)相比,注入年轻小鼠的脑脊液(YM-CSF)能让老年海马体中髓鞘的密度增加更多,被包裹的轴突也更多。(图片来源于研究论文)
一顶一百
为了找出发挥关键作用的物质,研究者开始用年轻人的脑脊液(来自于3位捐献者)培养小鼠的少突胶质细胞,并标记了细胞新产生的RNA。在脑脊液的诱导下,细胞最先大量表达的是血液效应因子(serum response factor,SRF)。这种转录因子在骨骼肌、心脏和神经元中广泛存在,能诱导细胞的增殖、移动和分化。研究人员发现,少突胶质细胞的增殖过程被触发正是依赖SRF以及其下游的信号通路。除此之外,SRF也能促使一些和衰老、阿尔茨海默病形成相关的基因下调。
脑脊液中可能有上百种蛋白能诱导了细胞产生SRF和后续的过程,那最为关键的分子是什么呢?结合实验数据和脑脊液蛋白组数据库,研究人员获得了35个潜在的SRF诱导分子,并逐一测试这些蛋白质的诱导能力,结果发现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Fgf8)和Fgf17,对SRF的诱导活性和剂量明显相关。在上述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就发现注射一次年轻的脑脊液,并不能促进老年小鼠的少突胶质细胞增殖等。

在所有可能的诱导分子中,他们最关注的是Fgf17,这个分子有2个特点:在大脑中十分丰富,且会随着大脑衰老而减少。当研究人员用浓度为每毫升40 ng的Fgf17培养少突胶质细胞时,细胞确实开始增殖和分化。为了证明Fgf17也能在体内发挥同样的效果,研究人员像注射脑脊液一样,将Fgf17和Fgf8注射进了小鼠的大脑中。
结果证明,Fgf17能促进海马体中少突胶质细胞的增殖,而Fgf8不行。实际上,Fgf17也几乎能完全重现年轻的脑脊液对老年小鼠记忆力的有益影响,提高小鼠的长期记忆能力。当这种分子被抑制后,小鼠的认知能力会受损,少突胶质细胞的增殖等过程也会被抑制。
从年轻小鼠的脑脊液到找到其中真正关键的分子,这个过程有点类似于大海捞针。不过现有技术的加持下,这个过程也变得容易一些。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神经学家Maria Lehtinen(未参与这项研究)表示:“这是第一项证明注入年轻小鼠的脑脊液能真正改善认知功能的研究,这是一个真正的里程碑。”
无疑这项突破性的研究,打开了逆转大脑衰老的一扇门,但如何应用研究中的发现来治疗和衰老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真正逆转人类的大脑衰老,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相关阅读:
用年轻人的血液延缓衰老:这项研究能否找出长寿秘方?
熬夜,正让无数人走在变傻的边缘——Science论文说的
封面图来源:Ivar Mendez
参考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722-0(研究论文)
https://www.statnews.com/2022/05/11/transfusion-of-young-cerebrospinal-fluid-is-memory-elevating-elixir/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6/6465/628.full
本文转自《环球科学》
科学家首次揭示人类的中耳曾是鱼类用来呼吸的鳃
目前,已经有充分胚胎和化石证据证明我们的中耳是从鱼类的喷水孔演化而来,而鱼类的喷水孔又是从何而来?这是困扰学术界长达百年的世纪难题。近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盖志琨联合中、英、瑞(瑞典)三国科学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生态和演化前沿》发表了有关脊椎动物喷水孔起源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人类的中耳曾经是鱼类用来呼吸的鳃。诺哈网2023-05-26 12:31:070000猴痘病毒已发生人际传播,如何保护自己?
据联合国官网22日消息,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自5月13日以来,全球12个未流行猴痘病毒的国家已报告了92例确诊病例和28例疑似病例。现有信息表明,与有症状的病例发生密切身体接触的人群中正在发生人际传播。数据显示,这些确诊和疑似病例主要来自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其余分布在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典和美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的死亡报告。诺哈网2023-05-25 19:47:190000吃燕麦好处居然这么多!《自然》新研究第一次把燕麦看得清清楚楚
近些年来,燕麦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健康谷物代表,比如燕麦奶、燕麦谷物片作为主力军开始逐渐出现在了健康食品市场中。当然,也有更多的研究发现每天补充燕麦与降低胆固醇、改善血液循环功能有关。但是之前人类种植了这么多燕麦、吃了这么多燕麦,却还谈不上真的懂它。诺哈网2023-05-26 21:27:060000睡前刷手机,问题不大?研究人员追踪了800个年轻人,结果有点意外
晚上睡觉前刷刷手机,可能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习惯。有一些研究提醒说,睡前频繁刷手机或许不利于健康,比如刷手机时间长了影响入睡,扰乱正常的睡眠模式和生物钟。还有人担心,睡前刷手机会加重负面情绪。事实上,神经科学家确实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夜间增加光照,尤其是蓝光照射——手机等电子设备通常发出蓝光,会影响大脑特定的神经环路,从而诱发抑郁相关的症状。诺哈网2023-05-26 20:48:570000AI复制人成了2万人共同的性感女友:对话内容不忍直视
今年,距离电影《Her》上映刚好十年,片中由斯嘉丽·约翰逊「扮演」的拟人化女声人工智能虚拟助手Samantha没有形象,仅靠声线就让无数观众印象深刻,也掀起了人们对人和人工智能浪漫关系的想象和讨论。而后许多带有虚拟形象的聊天机器人出现了,比如2020年爆火的Replika,用户可以在上面定制自己聊天机器人的形象。诺哈网2023-05-26 07:14:0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