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值回撤影响逐步消退 银行理财市场一季度企稳回升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经历“赎回潮”“破净潮”之后,银行理财市场迎来企稳回升态势。普益标准近日发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场共新发了7197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742款。一季度理财公司产品平均期间年化收益率为5.24%,环比上涨783个基点。与此同时,银行理财产品“破净”(指累计单位净值跌至1元以下)范围也持续缩小。
具体来看,一季度全市场共新发开放式理财产品692款,环比减少182款,在当季全市场新发理财产品中占比9.62%,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91%,环比上涨0.04个百分点。而全市场共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6505款,环比增加924款,在当季全市场新发理财产品中占比90.38%,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76%,环比下跌0.13个百分点。
“这主要取决于稳定且向好的股债市场”,一位券商机构人士分析称,今年理财市场预期相对乐观,不过未来理财产品收益率是否会持续回升并不确定。
在投资收益方面,一季度理财公司产品平均期间年化收益率为5.24%,环比上涨783个基点。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显示,2022年12月末和2023年3月末均披露净值的产品9317只,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3%,各类理财公司平均期间年化收益率均达5%以上。
尽管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回暖,但仍有部分产品业绩不及预期“提前退场”。记者梳理发现,4月份以来,有28款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涉及中邮理财、交银理财、华夏理财、信银理财等8家机构。目前绝大多数提前“退市”的理财产品存续时间都超过了一年,但也有个别产品存续时间不到半年,如宁银理财3月9日公告提前终止的“宁银理财皎月积极进取挂钩型开放式理财33号”,存续时间仅三个月。
上述券商机构人士认为,在市场环境变化之下,理财产品主动终止是银行理财市场产品加速优胜劣汰的正常表现。在他看来,监管制度的持续完善,同样也是促使银行和理财公司作出提前终止部分理财产品决定的原因。近年来,理财市场监管制度不断完善,为规范理财产品经营管理,更好满足制度要求,少数理财产品也可能提前终止运作。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赎回潮”后,理财公司的投资风格更趋于稳健。统计显示,自去年11月理财产品大规模“破净”以来,华夏理财、杭银理财、苏银理财等各大银行和理财公司纷纷推出主打稳健配置的低波理财产品;工银理财、浦银理财、兴银理财等也在估值方法上作出调整,推出摊余成本法、混合估值法的理财产品。据中信建投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2月中旬,有16家理财子公司发行相关产品共61只。
“2022年年末,银行理财产品经历‘赎回潮’,为留住客户、稳住规模,多家理财公司开始重点推介摊余成本法、混合估值法产品,契合了部分投资者的理财需求。”普益标准研究员李霞表示,当前理财产品净值稳定上涨,净值回撤影响逐步消退。
责任编辑:李琳琳
理财行业头部座次洗牌,股份行理财公司包揽前三名
独家|理财行业头部座次洗牌,股份行理财公司包揽前三名转自:券中社证券时报券中社讯,今日,证券时报记者独家获悉并汇总了六大国有行理财公司,以及招银、兴银、光大、平安、信银、浦银共12家理财公司(仅以子公司管理口径计)的一季度末存续余额数据:截至今年3月末,上述公司的管理规模为16.02万亿元,较去年12月末同口径的17.92亿元减少了1.9万亿元。0000首套与二套房贷利率差持续扩大,专家建议降低改善性需求置换成本
记者彭妍尽管LPR已连续9个月保持不变,但在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下,越来越多城市调降了首套房贷款利率。值得注意的是,首套房贷款利率回调,二套房贷款利率保持不变,当前部分城市首套、二套房贷利率差较大。贝壳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百城整体首套、二套房贷款利率差扩大至91BP,二套改善需求的房贷成本较高。0000上海高院点名“藏起来”的免赔额条款,单独展示是最优解
被各种商家营销套路侵害权益?买到的商品出故障投诉无门?黑猫投诉平台全天候帮您解决消费难题【消费遇纠纷,就上黑猫投诉】转自:北京商报在买保险的时候,你是否注意到了“免赔额”,还是在需要理赔的时候才发现有免赔额而失望摇头?5月22日,上海高院公布的一则宝山区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例,便提到了互联网投保带来的免赔额纠纷。00005月降息落空,还买房吗?
最新一期LPR出炉!5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5月22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二类均与此前保持一致。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0000趋势逆转?存款再度理财化!业绩展示即将统一规范,优质理财产品“吸金力”或倍增
财联社5月23日讯(编辑杨一骏)4月存续理财规模环比增长,且5月以来新发理财继续回暖。伴随住户存款下降,机构表示,存款出现理财化现象。一方面,有债市走牛,理财业绩回暖的原因;另一方面,存款利率下调使得理财产品重新变得有吸引力。同时,银行理财产品的业绩展示即将迎来自律统一规范,优质理财产品将更易脱颖而出。存续理财规模自去年10月以来首度转增,新发理财持续回暖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