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垮第三帝国的钢铁洪流是如何诞生的?俄罗斯又拍了部坦克神片
【军武次位面】作者:无限建制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大规模坦克战是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德军的虎式、豹式以坚固的装甲与出众的火力为世人所熟知。

▲现存于英国Bovington坦克博物馆的虎式坦克
也是世界唯一能动的虎式坦克
但给世界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的,是一辆辆苏军坦克集群冲锋的镜头。也是从二战开始,苏联坦克集群便被冠以“钢铁洪流”的美名,为德国乃至战后的西方世界所忌惮。

▲库尔斯克战役中对德军
阵地发起冲锋的T34坦克群
而这庞大“钢铁洪流”的起源,便是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坦克——T34中型坦克。明星成名之路往往不是一帆风顺,在成为钢铁洪流的中坚力量前,T34从研发到选型投产的经历,可谓是“命途多舛”。

▲从哈尔科夫到莫斯科,超过1000公里
的路程,两辆T34的传奇之旅
T34是如何诞生的?又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今天军武电影推荐的俄罗斯2018年最新战争片——《坦克》会给你答案。

你没看错,电影名字就是《坦克》。继承了俄罗斯战争片一贯的风格,从名字开始就是直奔主题、不卖关子,之前较为出名的《布列斯特要塞》、《潘菲洛夫28勇士》等战争片都是如此。
本片由安德烈·梅尔兹利金领衔主演,在本片中饰演T34的总设计师米哈伊尔·伊里奇·科什金。这位仁兄可以称得上“俄罗斯战争片专业户”。他在《布列斯特要塞》中饰演主角加夫里洛夫少校,有相当出色的表现。其参演的多部二战题材的电影,均获得了不错的评分。

▲本片目前虽然尚未获得评分
但总体评价还是很不错的
全片只有90分钟,但有限的时长并没有掩盖本片的独到之处。在军武菌看来,既然是讲述70多年前T34坦克如何诞生的电影,对人物、道具和场景的还原就要做到尽善尽美,这就是本片最出众的地方了。

▲本片中科什金与现实中原型对比
除了那颗痣,长的十分相似
首先说说人物,看得出剧组在演员选用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本片中饰演科什金的安德烈·梅尔兹利金,在扮相、神态上都非常接近原型人物。配角中最接近原型的当属饰演朱可夫的演员,虽然全片戏份不多,但无论是人物外形、衣着神态,甚至是朱可夫特有的霸气眼神都得到了最大的还原。

▲本片中朱可夫与
现实原型对比,注意眼神
演员的表现很重要,但对于本片而言,真正的主角是那两台T34坦克,如何还原当时T34坦克的原貌,避免在细节上的穿帮甚至导致“穿越”的笑话,是一个重大的考验。令人惊喜的是,剧组交出的答卷同样令人满意。

▲1940年版T34的特点被完美的还原
斯大林:不错,不错
T34在1940年刚刚出厂的状态被完美的复制了出来:1940年T34的铸造菱形炮塔以及炮塔两侧的小观察窗;早期型T34独有的炮塔整体式舱盖;

▲早期T34的整体舱盖
L-11型短管坦克炮(30.5倍口径)以及特有的焊接炮盾(换装F-34炮后炮盾改为铆接);T34早期型号正面突出的驾驶舱;

▲1940年版的T34侧面辨识度也很高
甚至是T34的V字形柴油发动机等等都得到了完美的还原。对于战争片细节有“强迫症”的观众完全可以放心了。

▲一闪而过的T34发动机镜头
不过影片对于T34 的内部并没有过多的镜头描写,给人的感觉T34内部空间还是挺大的…

俩人在驾驶室里还能谈笑风生,甚至还有空位子坐....
实际上T34为了倾斜装甲的设计牺牲了很多车内空间,现实里驾驶T34 也是一件很苦逼的事情…不过可以理解,毕竟车里要放一个摄影师嘛。

▲实际上驾驶T34是一件很苦逼的事情...
看这位小哥表情就知道了
当然,单单是还原T34 的外形是不够的,T34的性能也必须要有所体现,不然怎能获得斯大林的青睐呢?两辆T34原型车,行驶1000多公里从哈尔科夫开到莫斯科,跨越了沼泽地带与无人区,击溃了敌人的破坏袭扰,甚至还抵挡住了来自友军的反坦克炮打击。

▲这种路况对于T34来说都是So easy~
短短一个半小时,将T34集火力、防护、机动于一体的优秀性能完美的呈现给观众。在展现T34传奇的同时,又为本片加入了冒险、动作、竞速电影的元素,为影片增添了几分趣味性。
这里要多说一句,本片中出现的坦克并不只有T34 一款,军武菌粗略统计了一下,全片至少出现了T34、KV2、T35、SMK、SU100Y五种坦克/坦克歼击车,

▲几乎所有的神教都汇聚于此了
而且还原也非常精细。看来本片对于五对负重轮信徒、多炮塔神教徒、152神教徒,都是非常友好的。

▲SMK在这里
参选坦克一号位(C位出道)
本片的另一大特色在于音乐,具有浓郁苏联风格的音乐充斥整部影片,给观影者极强的时代代入感,同时影音配合非常出色,配乐随着情节的变化在激昂、舒缓、严肃的格调中从容转换,完美的调动了观众的情绪。
至于剧情,前文中也说了,俄罗斯人的战争片就是很直接….本片也是标准的俄式风格,讲述的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
1940年T34的总设计师科什金,为了让T34 能如期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坦克选型测试,率领一个技术小队驾驶两辆T34原型车 ,在一周时间内行驶1000多公里,克服各种阻碍,最后在测试前抵达莫斯科的故事。 简单的来说就是:T34的”进京赶考“之路。
虽然历史上确有其事,但为了增加情节的曲折性,突出T34参审过程之艰难,亦或是展现T34 优异性能的需要,本片剧情对现实故事进行了“一定”的改编演绎。

▲土匪打劫坦克
估计也只有俄罗斯人干得出来
最大的改编就是在这一路上为两辆T34安排了一大堆的险情与敌人:除去俄罗斯当时糟糕的路况、不利的天气这些环境因素外,土匪的打劫、德军小队的破坏行动、叛徒搞破坏、甚至还有自己人的“误击“被加入了剧情中…总之一路上这俩T34 和科什金同志没少受罪。

▲吃了一发自己人的45炮(挠痒痒而已)
在这点上,军武菌觉得T34这段旅程和唐僧取经挺像的:都是原版故事比较平淡,后人觉得不过瘾,硬是在路上塞了一堆”妖魔鬼怪“….
不同于俄罗斯二战电影的残酷性,本片的敌人一反常态承担了营造轻松气氛的任务,甚至对于两队搞破坏的德军间谍小队来说,“蠢萌”二字形容他们更为贴切一点。(然而现实中德军在战前根本就不知道T34的存在…)

▲战前苏联展示的都是这些小东西
图为1941年5月1日红场阅兵
尤其是在德国上校得知第一队人马办事不利后,派出了号称“德军精英“”光头少校“率领的第二小队。不过他们的表现搞笑到可以和经典二战喜剧片《虎口脱险》里的德军媲美,

尤其是领头的光头少校,全片表情不变,下命令只用手势,到死貌似都没有一句台词…可以说是相当悲催了。

▲光头少校,卒
死因:蠢
本片中设置一些“蠢萌“的敌人,确实使得本片带了些许”神剧“的色彩有待商榷。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也是因为这些角色的加入使得电影具有了很多的戏剧性,在全片比较紧张的氛围下实现了收放自如、张弛有度。对于一部俄罗斯战争题材电影,也是难能可贵的。
现实中T34的这段1000公里的旅程虽没有如此艰险,但并不代表T34的诞生之路上就没有阻碍。与影片中来自与外部的困难不同,现实中T34需要应对的,更多是内部的困难——苏联最高领导层的质疑、来自同行的排挤打压,这些对于一款新武器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现存于英国Bovington坦克博物馆的
T34 1941型(芬兰缴获)
与影片较为轻松的氛围不同,科什金并没有像电影里描述的那样,顺利的克服了困难,迎来皆大欢喜的结局。现实中的故事是令人惋惜的:科什金以自己年仅42岁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了T34的诞生。

▲科什金再也无法看到T34在战场上
的雄风了,而真男人从不回头看爆炸
1939年,科什金在总结BT坦克经验的基础上开始了自己的坦克研发计划。他大胆抛弃了BT轮履两用的特性,运用了一系列包括倾斜装甲、宽履带、大马力柴油发动机、由克里斯蒂悬挂发展的新式悬挂等技术,造出了第一辆T34原型车A32。

▲当时超前的倾斜装甲设计
(视频来源:《军武次位面》
第四期:T34,屌丝的逆袭!)
但科什金没有预料到,A32方案受到了包括斯大林、伏罗希洛夫在内一众苏军高层领导的强烈质疑甚至反对。不过,斯大林仍然给了科什金证明自己的机会。

▲发源于克里斯蒂悬挂的新式扭杆悬挂系统
(视频来源:《军武次位面》
第四期:T34,屌丝的逆袭!)
1939年12月19日,T-34坦克获准投产,但仍需进行工厂试验和部队试验。此时,约瑟夫·雅科夫列维奇·科京领导的基洛夫工厂又跳出来作梗,声称自己工厂设计的T-50坦克和KB坦克可以完全替代其他任何坦克,包括T34。

▲约瑟夫·雅科夫列维奇·科京
他主持研制了KV、IS系列重型坦克
科京是深受斯大林青睐的坦克设计师,地位也比科什金高很多(上将军衔)。T34项目一度危在旦夕。万幸的是,在科什金的据理力争下,T-34坦克最终获得在莫斯科与KB坦克一较高下的机会。
为了证明T34的性能,已有早期肺炎症状的科什金,在寒风刺骨的天气里,将2辆T-34坦克以履带行军的方式直接从哈尔科夫开到莫斯科。证明了T-34坦克绝佳的可靠性与机动性,彻底的打败了竞争对手——笨拙、故障频发的T-50和KB坦克。

▲影片末尾纪录片中
参加红场阅兵式的T34
但也因为这次长途行驶,科什金的肺炎病情加重,于1940年9月26日不幸逝世。一年以后,T34在格罗德诺附近初次登上战场,给予了德军极大的打击与震撼。

▲德军:不得不承认,现在是你T34比较强
影片的末尾,随着T34纪录片镜头结束。屏幕出现一行俄文“献给T34坦克的创造者“,以表达对这位伟大设计师最诚挚的敬意。

的确,世界上成功的武器设计师很多,但呕心沥血用生命设计一件武器,让其名扬天下的设计师屈指可数。仅凭这一点,他就值得被尊敬,值得被称为”伟大的设计师“。科什金也用自己的行动,真正做到了他在影片中说的那句话——“我为人民工作,因为我来自人民“。

在他逝世后,T34几乎参与了苏军所有战役,从莫斯科一路开进了华沙、布达佩斯、维也纳….最终直捣柏林,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朝鲜战争中屡建奇功的215号T34/85坦克
现存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它的总产量超过8万辆,在二战结束后仍然活跃在多个局部战场上,甚至至今仍被部分国家地区使用。

▲对越反击战中被我军缴获的越军T34/85坦克
现存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T34也最终成为一款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对坦克设计乃至后世影响深远的坦克。科什金如果能看到,也应该会感到欣慰吧。

▲动漫中的T34“钢铁洪流”
现如今,T34坦克已经与PPSh41冲锋枪、AK47、伏特加一样,成为俄罗斯一个特有的文化符号与象征。在2018年5月的俄罗斯胜利日阅兵式上,一辆T34/85携苏联国旗率先通过红场,它象征着俄罗斯昔日的辉煌,更寄托了俄罗斯人对荣耀传承与复兴国家的决心。

总之,这是一部让人在欣赏坦克雄姿之余深思的优秀战争电影,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迅雷磁力链接下载观看。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至今没有空中炮艇机的中国能否通过魔改飞艇赶上美国水准?
【军武次位面】:TDK大A凡是玩过经典游戏《红色警戒》的朋友们想必都对一款武器印象深刻,它体积硕大、涂装邪恶、威力强劲,行动缓慢。它就是游戏中堪称标准“灭国神器”的基洛夫空艇。▲海一波空艇,扫尽天下浊(下面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诺哈网2023-06-09 23:50:060000中华民族不缺英雄,但看看俄罗斯便能知道我们缺的是什么!
【军武次位面】:一位哲学家想成为真正强大的国家,应该从儿童开始教育众所周知,9月1日被全世界很多国家定为新学期的开学日。为了表现出对下一代教育的重视,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这天都会举行各式各样的庆典活动。不过很少有人知道,俄罗斯还专门将这一天定为法定节日,并取名为“课”或“祖国知识日”(KnowledgeDay)那么俄罗斯的“开学日”与其他国家有什么不同呢?▲儿童、鲜花、军服、上学诺哈网2023-06-11 04:19:060000中国神秘武器亮相中东阅兵,为什么跟几年前的“神鹰”一模一样?
【军武次位面】作者:CC参加卡塔尔国庆阅兵排练的BP12A/SY400系统(图片来源于:网络)前面2车为BP12A/SY400系统,后面2车为弹药补给车(图片来源于:网络)诺哈网2023-06-14 13:04:500001《流浪地球》怒怼木星加特林啥来头?每分6000发真能提着打?
【军武次位面】:不会飞的子弹轻武专栏是军武全新打造的单兵武器类栏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在今年的国内电影春节档中,《流浪地球》着实是吸足了科幻影迷们的眼球,甚至被冠以“中国科幻电影开山之作”的高度评价。▲《流浪地球》观后感:道路千万条,安全……诺哈网2023-06-08 03:47:420001075级两栖攻击舰都能卖了?中国两大招牌战舰亮相俄罗斯防务展会
《军武次位面》作者:血刃8月15日,由俄国防部举办的俄罗斯“Army-2022”军事展会在莫斯科俄联邦武装部队军事爱国主义文化公园会展中心举办,本次参展商数量和参展品牌可能超过1200家。展会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中国军工代表团的展台,因为这里展出了空警-500、运-20和多种察打一体无人机,连052D级驱逐舰和075级两栖攻击舰等中国主力舰艇的模型也高调亮相。诺哈网2023-05-31 21:38:1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