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剑!印度是怎么靠“塞人”把其他国家删除的?
《军武次位面》作者:北海先生

尼泊尔正在面临生死抉择。
9月2日周五晚间,尼参议院再次通过了《公民法案》(第二修正案)。该法案第三条写道:在尼境内发现的没有父亲或母亲地址的任何小孩,将被视为尼泊尔人的后代而获得公民身份,直到被他或她的父母发现。

印度说,你要这么搞,可不困了啊!因为该法案最大受益者正是印度。本来印度就偷偷摸摸往尼泊尔境内送人,现在有了这个口子,那还不得往死里撸?
但对尼泊尔来说,《公民法案》却是一个纯纯的卖国法案。境内印度人过多是尼泊尔目前最大的政治风险,《公民法案》通过后势必加剧印度人向尼泊尔移民趋势。
如果就此放任,过不了几年尼泊尔人口可能就会从以尼泊尔人为主转变为以印度人为主,彻底完成印度化,到时候尼泊尔是尼泊尔人的还是印度人的呢?

所以尼总统班达里总统清楚该法案会产生的衍生效果,曾将该法案退回,但由于执政党亲印,故而又原封不动再次通过逼迫总统签字,可以说现在尼泊尔整个国家已经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上,稍有差池,便会粉身碎骨。
印度的人口策略怎么玩的?
尼泊尔的悲剧就在于,其政治动荡并非由内部产生,而是源于印度向其不断输送的大量人口所引发的政治失序。印度这种通过人口输出扰乱对象国政治秩序的做法并不新鲜,俄罗斯,普鲁士都这样干过。但要说玩得最熟练的,那还得是印度,人口入侵可是印度玩了一两百年的熟练玩法了。
比如在1830到1930年间的一百年间,凭借大英帝国余威,从南非到新加坡,从加勒比到阿富汗到处都有印度军队的驻扎,随着英属印度的扩张,这一时期有两千万人次的印度人移民到印度洋周边和加勒比地区。

▲随英国出征的印度殖民军
这些印度移民产生的影响丝毫不比坚船利炮造成的影响小。
因为极具从商天赋,印度人走到哪里就把商铺开到哪里,逐渐在当地形成了新的财富阶层。当时印度人控制了乌干达80%的商业,在肯尼亚更夸张,那里1%的印度人握有肯尼亚20%的财富并以只占总人口7%人口数量的贡献了近90%的城市税收。
印度人除了控制当地商业,也逐渐掌握了当地的政治生态。比如毛里求斯,印度人一边生娃一边移民,直接将当地土著变成了少数民族,整个国家一股咖喱味儿。后来印度人通过选票直接把这个国家控制了,差点将毛里求斯变成了印度的"毛里求斯省"。

▲美丽的毛里求斯女孩
后来大英帝国解体,自视为英国殖民遗产继承者的印度加速了对印度洋周边小国的渗透。1945年,印度外交官潘尼迦出版了《印度与印度洋:略论海权对印度历史的影响》一书。
在书中潘尼迦提议建立一个由印度领衔英国、南非、澳大利亚参与的委员会,确保顺利承接大英帝国的印度洋霸权。后来潘尼迦的思想成为了印度对外扩张的理论基础,而这种战略扩张的重要抓手就是移民。

目前印度的移民战略已经小有成就并且打下了几个成功样本,除了毛里求斯已经完全印度化之外,还有苏里南、圭亚那、斐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也相继沦陷。除了这6个倒霉蛋,更倒霉的是靠近印度本土的国家和地区,比如锡金,不丹和尼泊尔。
印度对上述地方的渗透一般是三个套路,分别是“斐济化”、“不丹化”、“锡金化”。
其操作细节大有不同,但其核心主旨都是:先是大力鼓励印度人向对象国进行移民,随着不断移民和繁衍印度裔的人数最终超过该国本土人数,进而通过选票掌握该国权力,然后印度本土通过对这部分印度人施加影响进而对该国进行控制或直接吞并。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来自印度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协同压力,迫使对象国妥协。

▲印度曾用卡车强制移民
比如印度对锡金的吞并就是这种人口战略的最佳体现。
1949年由于锡金境内发生内乱,自己搞不定而宗主国英国又自顾不暇,锡金国王只能向印度求援。而印度这个国家又是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的主,所以趁机利用援助对锡金进行渗透,从此锡金沦为印度的"保护国"。

后来印度就开始在锡金玩起了“大变活人”,印度先是强迫锡金开放边境,而后煽动大量印度人进入锡金境内。后来印度人逐渐控制了锡金的政治命脉,甚至发生了锡金第一次选举时,首相候选人竟然无一例外全是印度人的奇观。
1975年印度士兵在锡金发动军事政变,王宫守卫被强行驱赶,锡金国王本人被软禁,然后被印度操控锡金议会宣布废黜国王并通过决议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后来印度大兵用枪指着锡金人的脑袋完成了所谓的“自愿同意加入印度”的全民公决。

▲昔日的锡金国王
事成之后,印度为了防止其死灰复燃,采取了强制同化的人口策略。怎么做呢?
强制移民。
1969年锡金王国人口总数大约为19万人,而首都甘托克人口不到3万人,一个国家人口比不上我国一个县。但自从被灭国之后,锡金地区人口急速暴涨,到现在已经翻了五倍接近百万人口。
也就是说,印度在这几十年时间里,往锡金塞进去了近80万人。现在的锡金邦印度人占比8成,已经成了锡金人不可撼动的一股力量,这一套移民、夺权、压制三连彻底断绝了锡金复国的希望。
所以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的印度,其人口新玩法的威力不亚于印军手里的枪炮。
但,这个策略就真就完美无瑕了吗?
这样的策略成功吗?
面上来看印度的人口输出获得了巨大成功:锡金被吞没,不丹国家矮化,尼泊尔岌岌可危,毛里求斯等五国彻底实现了难以逆转的印度化,连巴基斯坦都在这一策略下难以招架。
但实际上,印度人口殖民的影响力其实是非常有限的。
人口侵占策略的弊端首先是时间非常长。仍以克什米尔为例,该地区在印巴分治中,穆斯林比例为77%,现在70多年过去了,穆斯林比例依然占比高达68%。照这个速度下去,要想完成克什米尔地区的人口结构的倒转,至少还需要几百年的时间。

除了时间长,花费也高。拿不丹来说,在不丹以往的十个五年计划中,印度总计投资超过五百亿卢比,占计划总资金的六成以上。
印度不仅负责投资,还得为它训练士兵购买它的水电,还得每年向它提供5.78亿美元援助,可以说是非常贵了。而且除了不丹之外,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以及毛里求斯等小弟也都靠印度老大哥撑着呢。
虽然印度刚刚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但毕竟产业不完善,国内经商环境差等现状没有明显改观,经济能否长期稳定发展还有待观察。在这种情况下,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老大哥印度还有没有足够的资金继续大把撒币养着这些小弟?
文化认同才是降维打击
除了渗透慢,花费高之外,其实真正限制印度人口战略的,是印度的文化属性。可以说印度文化锁死了印度人口战略的发展上限,因为文化认同才是高纬度玩法。
纵观被印度控制或者所谓“印度化”了的国家都有共同特点:一是小,二是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也就是说,这些被印度渗透的国家其实早就在印度文明圈之内了。这就导致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别看印度吞并这威胁那,其实所有动作都是在印度文明辐射范围内,说白了就是窝里横。

▲塞人并不能出圈
一旦跳出印度文明圈,印度的人口渗透战略就不好使了,因为文化的不同会无限堆高印度渗透战略的成本。

▲印度尼泊尔交界处
除此之外,脱离了印度文明圈的印度人会被迫接受其他文明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惯,甚至为了迎合其他文明会刻意减弱源文明在自身的影响力。
这一点从新加坡和我国的关系中就能看出来,新加坡是著名的华人国家,华人比例占到国内的70%左右,也正是因为其华人比例过高,导致东南亚国家都不带他玩。
1965年,新加坡甚至被马来西亚联邦"开除国籍"。后来新加坡为了避免邻国将自己视为华人入侵的先锋,刻意在国内弱化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至于现在新加坡在意识形态,国家政策,政治立场方面的选择,只能说懂的都懂。

能影响另外一个国家的,可能不是富国,但一定是文化强国。从第3次独立浪潮到阿拉伯之春,已经有80多个国家实行西方的民主制度,这并不是被美西方拿枪指着脖子所做的被迫选择,而是自发选择的结果,文化相通了,融合也就加快了。
但印度的尴尬在于,印度要想扩大自己的文明圈也不太可能,因为西方具有的优势,印度一个也不具备。
先不说国力,就文化本身,印度文明也难以像西方文明一样传播。印度的西边,北面和东面是巴基斯坦、中亚、孟加拉国,这三者长期奉行伊斯兰教法,甚至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早就形成了一套严密的伊斯兰文化体系,对其他文化是极端排斥,在这些地区进行文化传播基本上是不可能。所以别看有一个印度文明圈的提法,但其实只能辐射周边及附近海域的一些小国,因为辐射的范围小,所以印度文明所能达到的上限就低。

▲人口和军队,印度的两大法宝
而相比于印度,美国的价值观渗透显然要更高一筹。
法国曾做过一项调查,2004年58%的人认为美国是二战中对抗击法西斯贡献最大的国家,而在1945年,这个比例只有20%,这种意识的转变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种因素就不得不提,比如好莱坞大片。

▲一个好莱坞顶20个师
《决战中途岛》《珍珠港》等这些影片就极力夸张美国对战争的贡献,甚至不惜为此直接创造历史,这些严重失实却有广泛传播的电影改变了人们对战争本原的研判。

美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窃取了苏联的战争成果,推广了的自己的制度,同时为自己插手别国政治留下重要抓手。而印度同样花了几十年时间向尼泊尔等国移民,换来的是却是班达里和尼泊尔民众的全面抵制。所以真正的渗透一定不是实体意义上的,而一定是润物细无声的和潜移默化的。

美国懂这个道理,所以既有实力又有战略的美国依然对世界有着强大影响力,印度不懂,就只能再和各个被控制国的政治博弈中持续内耗,虽不见得衰落,但就其人口战略本身而言也难成大气候了。
才服役十几年堪称壮年的这款运输机,美军为何说不要就不要了
【军武次位面】:路芷运输机一直是一个国家空军是否强大的标志,这方面的王者自然是美国,勉强能跟上的则是曾经的苏联。两者从二战结束就研制了各种型号的运输机,美国的实力更强,在70年代就装备了最大起飞重量接近400吨的超级C5运输机,而苏联那会最大的运输机是安22四发涡桨运输机,和C5有一些差距。▲失事的C5运输机诺哈网2023-06-11 09:10:050000美国第四代坦克正式亮相!中国99A坦克真的或将一夜过时?
【军武次位面】作者:leon最近一段时间,美军推出的各种新式陆军装备想必是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在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号称下一代主战坦克以及步战车的“艾布拉姆斯X”和“山猫”,结合前一阵欧洲老牌军事强国公布的先进陆战装备方案,不难看出,欧美军企的实力还是不可小觑的,尤其是这些陆战装备还是属于迭代的那种。诺哈网2023-05-29 08:12:150000为什么坦克兵的伙食待遇要比步兵高?看看他们日常训练有多辛苦
【军武次位面】作者:风林火山自从有了坦克便有了坦克乘员,在现代坦克上,除了少量的超轻型坦克只有2名乘员外,主战坦克上有3名至4名乘员,占主流的是4人乘员组主战坦克,4名乘员为:车长、炮长、驾驶员和装填手在这里,以典型的4人乘员组为例来介绍一下坦克乘员之间的分工。▲中国99式坦克为3乘员▲美国M1坦克为4乘员诺哈网2023-06-13 22:10:3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