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42

西方喜欢分餐制,中国喜欢合餐制,背后体现不同民族性格

诺哈网2023-06-15 17:40:000

【军武次位面】作者:庸人

欢乐的气氛能使一盘菜变得像一个宴会。——(英国哲学家)赫伯特

假如让你去大街上随便找一个外国人,问他“在中国吃饭,什么最让你印象深刻!”我敢保证,80%的人都会表示“中国人在一个盘子里吃饭让他印象最深”。

也是,记得小时候,我的老师就跟我们讲过:西方人不与其他人在一个盘子里吃饭,大多一人一个盘子,各自吃各自的,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卫生。像中国人吃饭多为聚餐,一盘菜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很不好,在吃些汁液黏稠的菜时有些人还喜欢把手中的筷子放在嘴吮一下,接着又伸向菜盘,想想就恶心;有时,主人在吮完筷子后,还热情地给客人夹菜,弄得客人推也不是,接也不是。

那时候听老师讲完这些感觉还挺对,西方人真挺文明,像我们中国人在一个盘子里吃饭不就是在吃别人的口水吗?好恶心......

长期以来以欧美为代表的 " 分餐制 " 一直就扮演着“先进与文明”的角色,就连小时候看的日本动画中,他们也都是分餐制。日本在历史上受汉文化影响很大,之前也跟我们一样,一群人吃一个盘子里的菜,怎么后来改了?

以前不知听谁说,日本奉行“拿来主义”,只学习别人先进的东西。看他们如今学习欧美的“分餐制”,我就那会在想,是我们文化上落后了吗?

后来,我查了些资料,发现并不是这样。

中华民族在 2000 年前就一直是 " 分餐制 ",到了宋朝才慢慢过渡为 " 合餐制 "的。为什么会变成如今的“合餐制”呢?老祖宗不是一直倡导“择善而从”吗?难不成“合餐制”比“分餐制”要好?

想要知道答案,还得先从这段历史说起。

其实“分餐制”在我们历史早期是个不得已的选择。在氏族部落时期,我们采用的就是分餐。一个氏族部落的人们共同捕猎获取食物,然后平均分配食物。之所以分餐,是因为这一阶段,人们的生产力较为低下、食物主要靠打猎获取,以肉类为主、烹饪方法简单粗糙,食物也便于分割,所以吃饭以分餐制为主。

在国家文明出现之后,人们又给分餐加上了 " 长幼尊卑秩序 " 的含义。在秦以前,人们习惯于席地而坐,讲究一点的铺上筵席。一般是天子五重席,大夫二重席。贵族们还讲究列“鼎”而食,鼎的多少表明主客的身份、筵席的规格和食物的丰盛程度。地位越高,使用的数量也就越多,享受的肉食品也就越丰富。天子食九鼎、王食七鼎、诸侯食五鼎、大夫食三鼎,这就是古代的列鼎制度。在进餐时,身份地位不同的人所使用的餐具及吃的食物也不相同,其中容积小的鼎所盛食物仅够一人食用,这正是早期分餐而食礼俗的最好见证。

但在隋唐以后,这种饮食礼制的约束开始弱化,而宴饮时追求和谐热闹的心理倾向加强。随着服饰、坐具、坐姿的改进,合餐逐渐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习惯。而到了宋代,现代意义上的合餐方式已经成型。在宋代,现代式高大的桌椅已取代唐代低矮的桌凳,成为各阶层普通的家具。举个例子,《清明上河图》中,汴京餐馆中摆放的就都是高桌大椅。

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几次下江南,沿途宴饮无数。据史料记载,当时除皇帝由于其特殊地位而一人一桌独餐以外,其他随从人员都是围桌合食。客观上,这也促进了南北饮食文化的融会贯通,满汉全席也在这一时期出现,这些都标志着饮食文化的发展,一种延续至今的“合餐”新传统便逐渐形成了。

我们从分餐到合餐大概也就是这么个历史。

有人可能会问“说了这么多,那到底“合餐制”与“分餐制”那个更好啊?”别急,我们再来对比一下。

先说“合餐制”,从经济角度上讲“合餐制”节省了普通家庭的部分开支(毕竟分餐的话需要很多盘子啊);

从感情方面讲,它促进了人与人之间亲密度的提升(形容古代军人情谊有句话叫“一个锅里搅马勺”);

在这两点上,“分餐制”是没办法跟“合餐制”相比的。

而分餐制的优点在于:

第一,有利于节约粮食,减少浪费。平时吃饭我们总会点上一大桌,结果吃不完造成浪费;而“分餐制”各取所需,根据自己的饭量和需要进食,避免了这种浪费;

第二,有助于均衡营养,防止偏食。“分餐制”可以根据每人每餐需要的营养,搭配饭菜,保证每餐营养均衡。尤其是对儿童,可以起到杜绝偏食、挑食的坏毛病;

第三,有利于防止疾病传播,这点就不用解释了,开头已经说过了。

从上面这几点来说,“合餐制”是比不了“分餐制”的。

虽说“分餐制”的优点很多,但让小编选择的话,我宁愿选择合餐,毕竟已经习惯了这种吃饭方式,我可不愿意去吃一顿没有吹牛划拳、没有觥筹交错的分餐!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