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聂帅麾下四大军区司令员,在建国后,谁的军衔最高
晋察冀根据地,是八路军在抗战时期,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而根据地创始人,就是八路军115师副师长兼政委的聂(帅)。在平型关战役结束后,八路军115师一分为二。一部分在聂帅的率领下,挺进五台山建立根据地,也就是晋察冀根据地的雏形。还有一部分在代师长陈光,罗帅等人带领下挺进山东,建立敌后根据地。
五台山根据地,就是在聂帅的精心经营下,一点点走向壮大。在根据地宣传抗日救国活动,让更多的有志青年,投入抗日救国战争。聂帅利用游击战术,和日寇周旋,收复敌占城镇,很快五台山根据地,也得到了扩编。相继在平绥、正太、同蒲等地,建立敌后根据地。几大根据地联合在一起,慢慢地就形成了,后来,世人熟知的晋察冀根据地,根据地的司令员就是十大元帅之一的聂帅,同时兼政治委员。

要知道,晋察冀根据地是我党,在抗战时期,创建最大的敌后根据地。正是因为大,所以晋察冀根据地,还划分成四个二级军区。每一个军区都有一位司令员,他们都是直接归晋察冀总司令员聂帅管辖。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在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总司令员聂帅,麾下四大军区司令员都是谁?
晋察冀根据地第一分军区的司令员就是杨成武,他原本是115师独立团的团长。后来跟随聂帅一起挺进五台山,建立根据地。可以说,自从抗战时期,杨成武将军跟随聂帅一起挺进五台山,这一刻开始。两位将帅,就一起见证了,五台山根据地的壮大,也一起见证了,革命的胜利。因为,在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杨成武也一直是在聂帅的领导下,投入解放事业。

如果说,杨成武将军是聂帅的爱将,一点都不为顾。他们将帅携手作战,共同开辟晋察冀根据地,共同解放华北地区,共同迎接新中国的成立。
晋察冀根据地第二分军区的司令员是赵尔陆。他是搞后勤出身的,在抗战初期,任八路军供给部副部长,说白了,职责就是管理物资弹药的。但由于战争年代,缺乏军事干部,加上赵尔陆也是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一位将军,虽说是管理后勤的,但排兵布阵,率军打仗,也还是有两下子的。所以,他被任命为晋察冀根据地第二分军区司令员。

在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赵尔陆从事华北军区的参谋工作,还兼任后勤部司令员的职务。主要就是负责华北战场上的后勤保障工作。1949年部队改编后,他被调到第四野战军,任第二政委。后跟随大军南下江南,参与了衡宝战役,两广战役,为华南地区的解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晋察冀根据地第三分军区的司令员是陈漫远,政委是王平。这两位都是优秀的政工工作者。在革命战争年代,大多数时间,都是从事政委工作。可能,担任二级军区的司令员,是陈漫远第一次独当一面,成为军事主官。不过,当时第三分军区,还有一位副司令员,他就是黄永胜,是专业带兵打仗出身的。后来,接任晋察冀根据地第三分军区司令员的职务。

晋察冀根据地第四分军区的司令员是周建屏。他可是红军时期一员名将,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历经过辛亥革命,参加过护国战争,护法运动,1926年到黄埔军校学习,不久后加入我党。从周建屏将军的经历来看,在还没有加入红军之前,他就具有武装斗争的经验。
这样一来,加入红军后的周建屏,肯定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要知道,1937年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周建屏就是副旅长(115师343旅)级别的将领。 只可惜,就是这样一位久经沙场的名将,在1938年因旧伤复发,病逝河北平山。

聂帅麾下四大军区司令员杨成武,赵尔陆,陈漫远(后黄永胜),都见证了革命的胜利。并且在1955年,这几位都被授予了开国上将军衔(注解陈漫远建国后,因离开了部队,因此没有军衔)。
看来,他们的军衔等级都是一样的,是上将军衔,并且都是正兵团级,如果要说;谁的军衔最高,应该说是一样的。如果论;谁的名气最响亮,肯定是杨成武与黄永胜。这两位都是建国后大军区司令员之一,同时,还担任过我军的总参谋长职务。要说最可惜的,当属周建屏将军,没能见证革命的胜利。
国军中CC系,政学系,黄埔系哪一个才是蒋介石最倚重的派系
蒋介石领导的国军军事集团,内部派系林立,他们拉帮结派,都在这个大军事集团中培养自己的势力,就比如拿军队来讲吧。在国军将领中分嫡系与杂牌将领,嫡系是指蒋介石的爱将,或者是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学生。杂牌将领是指不是毕业于黄埔军校,而是半路加入国军,或者原先是地方将领的人物,称之为杂牌将领。诺哈网2023-06-01 11:32:380000上将三杨皆是虎将,其实还有一位姓杨的上将,他是谁?
如果讲到上将三杨,相信大家都比较熟知,他们皆是人民队伍中的勇猛之将。上将三杨中的老大哥杨得志,是一位在军事指挥方面造诣很高的开国上将。军旅生涯先后参与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79年的南疆战役。在这不同时期的战斗中,杨得志都是人民队伍中的主力战将。诺哈网2023-05-27 01:29:560000有三位国军将领,对抗战有贡献,能打仗,文化水平还高,他们是谁
在近代史上,蒋介石领导的军事集团内部将领,大多数都是正规军校毕业生,甚至还有少数将领,是当时的名校毕业生,很少拥有草根出身的将领。这些国军将领,不仅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而且文化水平都不低。比如毕业于黄埔一期的余程万,在没有考入黄埔军校之前,就读于国立中山大学。黄埔四期的张灵甫,在没有弃笔从戎之前,是北大历史系的高材生,并且写得一手好字。诺哈网2023-05-29 09:12:120000活过百岁的4位国军大佬,而最后一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抗战英雄
在古代人的寿命平均年龄,大概在40岁到50岁之间,到了60岁都算是高寿了,不是有句话这样说吗?人到六十古来稀吗。对于现如今来说,60岁很普遍,据统计现在人平均寿命在75到80之间,而百岁的老人以比较普见。诺哈网2023-06-02 09:31:010000盘踞西南的蒋介石,最倚重两个军事集团,都是谁任司令官
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在取得三大战役胜利后不久,毛爷爷便就向全军下达了,挥师渡江,解放全国的作战命令。面对百万铁马雄师,蒋介石领导的国军只能采取防御措施,但是,精心布置的长江防线很快就被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突破。让蒋介石不得不放弃经营已久的南京,指挥部队撤往西南(加上此时他已经下野了,呆在自己的老家溪口),虽然蒋介石下野,但是权力还在,属于是在背后指挥。诺哈网2023-06-01 07:10: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