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号”或将退役 这些有关它们的知识你了解多少
1977年8月20日和9月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先后发射了两枚名为“旅行者号”(Voyager)的探测器。它们是人类最著名的外层星系空间探测器,两个姊妹探测器沿着两条不同的轨道,向着太阳系外飞行。
虽然“旅行者1号”目前仍在正常运行,但据报道称,科学家最近注意到该探测器姿态关节和控制系统(AACS)的数据并不能反映飞船的实际情况,“所有迹象都表明AACS仍在工作,但它返回的遥测数据无效,比如看上去像是随机数,或者不在设定好对应某种状态的数据范围内”。“旅行者2号”探测器目前倒是运转正常。不得不说,它们都已经老了,能源也在不断衰减,尽管任务团队已经关闭了一些组件来节省能量,但目前估计也只能让探测器继续工作到2025年。
在“旅行者号”或将退役之际,我们来盘点一些与“旅行者号”相关的科学问题,致敬人类太空探索的先行者。
“旅行者号”飞出太阳系了吗?
经常有媒体报道说“旅行者号”已经飞到太阳系之外,这实际上大错特错,再给它1万年也飞不出去。NASA曾宣布的“旅行者号”飞出了“边界层”,也就是“日球层”,这个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层?
其实,看似空无一物的太阳系空间,充满了太阳大气放出的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被称为太阳风,其中73%是氢(质子),25%是氦(α粒子)。太阳风离开太阳后还会加速到超声速,平均可达每秒300—700千米,但会在远离太阳的区域与星际物质碰撞并减速,甚至停下来。作一个简单的比喻,日球层就好像太阳风吹进星际空间物质中的气泡,气泡的边界就是“旅行者号”穿越过的边界,距离地球大约180亿千米,目前“旅行者号”的飞行距离已超过200亿千米。
“旅行者号”用的是什么能源?
虽然对于飞行在太阳系中的探测器而言,太阳的能量近乎无穷无尽。但“旅行者号”飞行到距离太阳较远的区域,太阳的光照强度其实已经非常弱了,难以用来发电,所以“旅行者号”飞船的供能主要依靠内置的核电池,它被设计为可以供能到2025年。
凭借这个核电池就足以让“旅行者号”飞行超过200亿千米吗?当然也不是。人造探测器能够离开地球进入太空,主要依靠带它摆脱地心引力的庞大火箭动力。进入太空之后,阻力近乎为0,探测器可以靠惯性飞行。虽然,探测器受到了像太阳这样巨型天体的引力制约,但巨型天体的引力也给了探测器“借力”的机会,探测器可以利用“引力弹弓”的效应加速,不断达到更高的速度。
什么是“引力弹弓”?就好比高速飞过来的足球,再用力踢出去,球可能飞得会比来时更快。“旅行者号”在经过几次“引力弹弓”加速后,每次速度都能大幅提高。
“旅行者号”携带了一定的燃料,用于不断对飞行姿态和轨道进行“微调”,借助多次“引力弹弓”加速作用之后,在45年间才能飞到如此之远的深空。
距离那么远,“旅行者号”能跟地球联络上吗?
“旅行者号”曾在上百亿千米外将遥远行星的照片发送回来,这就说明它们与地球是可以通信的。为什么与地球相距这么远,“旅行者号”还没“失联”?其实,它的通信方法很普通,就是用无线电通信,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手机通信是一个原理。“旅行者号”的顶端装有一个外形酷似一口锅、直径达3.7米的抛物面天线,主要就是为了能跟地球之间收发无线电。
不过,我们去爬山的时候就很容易因为附近没有基站而找不到手机信号,茫茫宇宙中,信号是何等微弱,“旅行者号”天线再大也有极限,这就需要地球上有非常强大的天线,来接收“旅行者号”从宇宙深处发回的信号。
NASA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建造深空网络(DSN),由直径达70米的巨大天线组成。后来用于“旅行者号”信号接收的3个主要站点,分别为“戈尔德斯通深空站”“马德里深空站”以及“堪培拉深空站”。这3个站点在经度方面分布均匀,可以避免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通信盲区”,从而实现与“旅行者号”全天24小时的不间断通信。
近年来,中国科学家正在论证太阳边际探测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欧洲最近也提案了新的太阳边际探测器计划。今年3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中国正在组织专家深化论证太阳系边际探测方案,计划于2049年实现100个AU(天文单位,1AU等于1个日地距离),也就是150亿千米远的深空探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自古以来,仰望星空,人类对于宇宙的好奇心是代代相传、无穷无尽的。通过回顾飞行时间超过45年、飞行距离超过200亿千米的“旅行者号”飞船,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了人类探索太空的初心和决心,空间科学和空间技术的完美结合。未来人类注定将离开地球母亲的怀抱,走向更深更远的宇宙空间,发现越来越多的星辰奥秘。
(据中科院之声公众号)
吃下毒蘑菇后,你的身体里会发生什么?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春季和秋季的森林里可以找到许多形态各样的蘑菇,其中不少是有毒的。那么,是什么使它们具有如此可怕的毒性呢?每年许多美食爱好者会前往森林深处,寻找最好的食材。他们如此急切寻找的“猎物”其实就是蘑菇。蘑菇属于蕈类,是大型的真菌,会长出肉质、柔软的子实体。这种子实体由菌盖(菌伞)和菌柄组成,菌盖的腹面具有菌褶,成熟时经减数分裂可产生孢子。诺哈网2023-05-25 20:51:270000暗能量与暗物质获迄今最精确计算
科技日报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张梦然)美国天体物理学家的一项分析,对宇宙的组成和演化设置了迄今为止最精确的限制。通过这种被称为Pantheon的分析,宇宙学家确认宇宙由大约三分之二的暗能量和三分之一的物质组成,这种物质主要以暗物质的形式,在过去数十亿年中加速膨胀。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特刊上。0000科学好故事|如何让自己成为化石?
来源:BBC撰文:RichardFisher翻译:任天发现埋藏在石头中数百万年的古生物遗迹,是一件既令人着迷,又十分特别的事情。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增加我们成为化石的机会,并在遥远的未来,被我们后代发掘出来。诺哈网2023-05-25 20:31:560000他用自己的血喂蚊子,6年研究终发Nature
文|《中国科学报》记者赵广立从23岁到29岁,赵志磊几乎整个人都醉心于研究咬人的蚊子。“……脑子里一直在思考正在研究的问题,尽一切努力去获得新的进展,我不止一次梦到我正在研究的课题。”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这位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坦言自己比较喜欢那种独树一帜的研究:从一种拥有某项神奇能力的生物出发,然后揭示出比较普适的规律。诺哈网2023-05-27 01:56:330000“醉鬼”归咎于进化遗传?人类灵长类祖先可能喜欢吃高酒精含量水果!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猴子通常喜欢吃含有酒精的水果,这与我们人类喜欢饮用酒水似乎存在着微妙关联。25年以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学家罗伯特·达德利(RobertDudley)一直关注为什么人类如此钟爱酒水,2014年,他撰写了一本书,提出人类对酒水的爱好产生于数百万年前,当时我们的猿和猴子祖先发现散发酒精气味的水果通常是成熟、发酵且营养丰富的水果。诺哈网2023-05-25 19:00:5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