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号”或将退役 这些有关它们的知识你了解多少
1977年8月20日和9月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先后发射了两枚名为“旅行者号”(Voyager)的探测器。它们是人类最著名的外层星系空间探测器,两个姊妹探测器沿着两条不同的轨道,向着太阳系外飞行。
虽然“旅行者1号”目前仍在正常运行,但据报道称,科学家最近注意到该探测器姿态关节和控制系统(AACS)的数据并不能反映飞船的实际情况,“所有迹象都表明AACS仍在工作,但它返回的遥测数据无效,比如看上去像是随机数,或者不在设定好对应某种状态的数据范围内”。“旅行者2号”探测器目前倒是运转正常。不得不说,它们都已经老了,能源也在不断衰减,尽管任务团队已经关闭了一些组件来节省能量,但目前估计也只能让探测器继续工作到2025年。
在“旅行者号”或将退役之际,我们来盘点一些与“旅行者号”相关的科学问题,致敬人类太空探索的先行者。
“旅行者号”飞出太阳系了吗?
经常有媒体报道说“旅行者号”已经飞到太阳系之外,这实际上大错特错,再给它1万年也飞不出去。NASA曾宣布的“旅行者号”飞出了“边界层”,也就是“日球层”,这个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层?
其实,看似空无一物的太阳系空间,充满了太阳大气放出的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被称为太阳风,其中73%是氢(质子),25%是氦(α粒子)。太阳风离开太阳后还会加速到超声速,平均可达每秒300—700千米,但会在远离太阳的区域与星际物质碰撞并减速,甚至停下来。作一个简单的比喻,日球层就好像太阳风吹进星际空间物质中的气泡,气泡的边界就是“旅行者号”穿越过的边界,距离地球大约180亿千米,目前“旅行者号”的飞行距离已超过200亿千米。
“旅行者号”用的是什么能源?
虽然对于飞行在太阳系中的探测器而言,太阳的能量近乎无穷无尽。但“旅行者号”飞行到距离太阳较远的区域,太阳的光照强度其实已经非常弱了,难以用来发电,所以“旅行者号”飞船的供能主要依靠内置的核电池,它被设计为可以供能到2025年。
凭借这个核电池就足以让“旅行者号”飞行超过200亿千米吗?当然也不是。人造探测器能够离开地球进入太空,主要依靠带它摆脱地心引力的庞大火箭动力。进入太空之后,阻力近乎为0,探测器可以靠惯性飞行。虽然,探测器受到了像太阳这样巨型天体的引力制约,但巨型天体的引力也给了探测器“借力”的机会,探测器可以利用“引力弹弓”的效应加速,不断达到更高的速度。
什么是“引力弹弓”?就好比高速飞过来的足球,再用力踢出去,球可能飞得会比来时更快。“旅行者号”在经过几次“引力弹弓”加速后,每次速度都能大幅提高。
“旅行者号”携带了一定的燃料,用于不断对飞行姿态和轨道进行“微调”,借助多次“引力弹弓”加速作用之后,在45年间才能飞到如此之远的深空。
距离那么远,“旅行者号”能跟地球联络上吗?
“旅行者号”曾在上百亿千米外将遥远行星的照片发送回来,这就说明它们与地球是可以通信的。为什么与地球相距这么远,“旅行者号”还没“失联”?其实,它的通信方法很普通,就是用无线电通信,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手机通信是一个原理。“旅行者号”的顶端装有一个外形酷似一口锅、直径达3.7米的抛物面天线,主要就是为了能跟地球之间收发无线电。
不过,我们去爬山的时候就很容易因为附近没有基站而找不到手机信号,茫茫宇宙中,信号是何等微弱,“旅行者号”天线再大也有极限,这就需要地球上有非常强大的天线,来接收“旅行者号”从宇宙深处发回的信号。
NASA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建造深空网络(DSN),由直径达70米的巨大天线组成。后来用于“旅行者号”信号接收的3个主要站点,分别为“戈尔德斯通深空站”“马德里深空站”以及“堪培拉深空站”。这3个站点在经度方面分布均匀,可以避免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通信盲区”,从而实现与“旅行者号”全天24小时的不间断通信。
近年来,中国科学家正在论证太阳边际探测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欧洲最近也提案了新的太阳边际探测器计划。今年3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中国正在组织专家深化论证太阳系边际探测方案,计划于2049年实现100个AU(天文单位,1AU等于1个日地距离),也就是150亿千米远的深空探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自古以来,仰望星空,人类对于宇宙的好奇心是代代相传、无穷无尽的。通过回顾飞行时间超过45年、飞行距离超过200亿千米的“旅行者号”飞船,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了人类探索太空的初心和决心,空间科学和空间技术的完美结合。未来人类注定将离开地球母亲的怀抱,走向更深更远的宇宙空间,发现越来越多的星辰奥秘。
(据中科院之声公众号)
长期饮茶,可缓解失眠带来的菌群、代谢紊乱
5月30日,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郑钜圣团队联合中山大学教授陈裕明团队、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周宏伟团队以《肠道菌群—胆汁酸轴连接了慢性失眠与心血管代谢病的正向关联》为题,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上。诺哈网2023-05-26 20:42:110000黄油、牛油、奶油,到底是什么关系?99%的人不知道!
来源:果壳说起黄油,大家都不陌生。即使没见过黄油,也吃过那些各式各样的黄油面包,黄油饼干。然而,有不少人还不知道黄油其实是一种乳制品。黄油(butter),台湾称之为奶油,香港称之为牛油。根据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butter对应的是黄油或者奶油,而与cream对应的是稀奶油。黄油的历史:可吃,也可用诺哈网2023-05-25 22:03:440000什么人容易长结节?哪种会癌变?专家:长这样的要担心!
来源:科普中国本文专家:邵帅,西南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审稿:王浩斌,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博士,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女性肿瘤领域,甲状腺癌和乳腺癌始终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尤其是乳腺癌在近年WHO公布的癌症流行病学统计中发病率已然超过了肺癌,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癌”。0000美国NASA恢复与俄罗斯的国际空间站运输合作
IT之家7月15日消息,NASA周五宣布,它将恢复与俄罗斯一起飞往国际空间站的飞行计划。NAS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为确保国际空间站的持续安全运行,保护宇航员的生命并确保美国在太空中持续存在,NASA将恢复美国载人航天器和俄罗斯联盟号的联合机组人员。”根据合作协议,美国宇航员FrankRubio将与两名俄罗斯宇航员乘坐联盟号火箭前往国际空间站,该火箭计划于9月21日从哈萨克斯坦发射。0000古生物学家发现世界首例鳄鱼足印粪化石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远古世界》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这篇题为“粪化石上的脚印,越南始新统地层中的罕见发现”的论文中,该所外籍博士生凯泽和多国学者联合报导了世界第一例鳄鱼足印粪化石。诺哈网2023-05-26 01:59:2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