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地区存在巨大全季节臭氧洞 面积约是南极臭氧洞的7倍
科技日报北京7月5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美国物理联合会《AIP进展》报道,加拿大研究人员称,一个比南极臭氧洞大7倍的臭氧洞目前位于热带地区,这个巨大的、全季节臭氧洞自1980年代以来就一直存在。
臭氧洞定义为与未受干扰的区域相比,臭氧损失大于25%的区域大气层。滑铁卢大学科学家卢庆彬新揭示的这个臭氧洞位于热带上空的平流层下部,其深度与著名的春季南极臭氧洞的深度相当,但其面积大约是后者的7倍。
卢教授表示,热带地区占地球表面积的一半,是世界上大约一半人口的家园。热带臭氧洞的存在可能会引起全球的极大关注。臭氧层的消耗会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加,这会增加人类患皮肤癌和白内障的风险,还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降低农业生产力,并对敏感的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卢教授对臭氧洞的观察结果令科学界同行感到惊讶,因为传统的光化学模型没有预测到这一点。他的观测数据与宇宙射线驱动的电子反应(CRE)模型非常吻合,并强烈表明南极和热带臭氧洞的物理机制相同。
与极地臭氧洞一样,在热带臭氧洞的中心发现大约80%的正常臭氧值被耗尽。初步报告显示,赤道地区的臭氧消耗水平已经危及大量人口,到达这些地区的相关紫外线辐射远高于预期。
大气研究表明,在1970年代中期,由于工业化学品——主要是氯氟烃(CFC)的使用,可能使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辐射的臭氧层已经耗尽。1985年南极臭氧洞的发现证实了CFC导致的臭氧消耗。尽管对此类化学品的禁令有助于减缓臭氧消耗,但有证据表明臭氧消耗持续存在。
卢教授称,热带和极地臭氧洞在冷却和调节平流层温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反映了全球平流层3个“温度洞”的形成。这一发现可能对更好地了解全球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卢教授表示,需要进一步研究臭氧消耗、紫外线辐射变化与癌症风险增加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热带地区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其他负面影响。
诞生于千年之前心理学理论,拿还珠格格解释你就懂了!
来源:原点阅读题记:知道是什么样的人得病比知道一个人得的是什么病更为重要。——希波克拉底有很多我们以为历史很长的事物,其实是最近几十年才有的。比如说现在遍布城市每个角落的新疆美食大盘鸡,其实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有的;比如说我们旅行的时候都会用到的拉杆箱,其实出现于1991年,距今还不到30年;再比如说我们现代人都知道大脑是人用来思考的器官,但是在古代却并非如此。诺哈网2023-05-26 03:49:560000Na摄入超标警告!别慌5种方法减少摄入Na,首先自己做饭
来源: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钠作为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我们身体所需的量并不大。三片面包或一茶匙食盐便能满足所需,因此普通人每日的钠摄入量可能会超标。研究表明,九成以上的美国人摄入过多钠,而这会导致高血压,并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诺哈网2023-05-25 22:18:500000日本福岛海域再发7.4级强震,影响几何?
当地时间3月16日晚,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相继发生多次地震,最大震级达到7.4级。地震发生后,日本多个核电站出现短暂局部故障。距离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时隔11年,此次福岛海域地震缘何再发?附近核电站运行是否会有安全隐患?是否会引发更大规模余震?《中国科学报》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影响到底有多大?诺哈网2023-05-25 21:10:330000饭前一包“碳水阻断剂”,就能大吃不怕胖?
来源:物种日历,作者云无心减肥是食品健康领域最具吸引力的话题,各种各样的“减肥神器”层出不穷,让人们眼花缭乱。其中,“白芸豆提取物”是人气极高的一种。餐前来两粒白芸豆提取物胶囊,大吃不怕胖?|Amazon白芸豆提取物到底是什么?“吃了它就不怕胖”到底是商家的营销噱头,还是确有其事?太长不看版“白芸豆提取物”是一种抑制淀粉酶活性的特殊糖蛋白,通过抑制人体对淀粉的吸收起到减肥效果。诺哈网2023-05-26 01:50:120000《科学》封面:“幽灵化石”首次现身!这项发现,关乎海洋未来
球石藻是海洋中的一种常见浮游植物,或许很少有人了解这类生物的存在,但正是这些肉眼根本看不见的微型生物,掌控着海洋生物的命运:它们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氧气生产者之一,它们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石。但是,全球气候变化却可能对球石藻的生存造成影响。要知道,它们的骨骼是由碳酸钙组成的,而当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通过大气进入海洋中,酸性的海水让碳酸钙加速溶解。诺哈网2023-05-26 17:36: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