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打仗骁勇,得到高度评价的国军将领,都有谁?
#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北战场上,有这样一位国军将领,因打仗骁勇,得到了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总的高度评价,说他比胡宗南强一百倍。而这位得到彭总高度评价的国军悍将就是钟松,他也是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因在打仗方面有两下子,被胡宗南吸纳麾下,替他对抗西北战场上的共军。
可能大家都知道胡宗南是属于国军高级将领,但在军事指挥方面,他不是最突出的,只能说军事作战水平一般,由于会溜须拍马,让他一路高升。不过,他为了在西北战场上取得更大的成绩,就将比较能打仗的钟松调到自己的麾下效力。

胡宗南没有看错人,在西北战场上,钟松的表现确实不错。两次担任救火队长的任务,成功解救被围的国军,使得西北野战军连续两次围剿失败,气的彭总直跺脚,说打不死的钟松。西北战场上有如此骁勇的人物在,从而也使得在解放战争初期,西北战局进展得不是很顺利。还好最后胡宗南自毁长城,与钟松发生了矛盾,于是将这位悍将调离西北战场。从此,钟松远离第一前线,转到幕后,最终得以善终。 1970年,钟松定居荷兰,1995年病逝。
先后与林总三次交手的白崇禧,由于在军事指挥方面比较突出。在解放战争时期,这位小诸葛赢得了四野大军的司令员林总的称赞,说他是国军中最有才华的一位。这里指的才华,并不是文化知识水平很高,而是指军事。

敌我双方的两位战神,在解放战争时期,交集的比较少,前后共三次。第一次是在东北战场上,第二次是在华东战场上,第三次是在华南战场上。三次交手令林总终身难忘,并高度评价白崇禧的军事才能。
黄埔四期生胡琏,在战场上以狡猾著称,作战十分谨慎。因此,在华东战场上,胡琏率领的整编第十一师,多次充当救护队长的角色。由于胡琏给华东战场上的革命队伍,带来了一定的阻力。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东野战军展开了对胡琏的围剿,但很不幸运的是,每一次围剿都让胡琏成功逃脱,不管是人为,还是天气。这位能够多次逃出我军包围圈的胡琏,注定要被冠上勇将的美称。

杂牌悍将黄百韬,是解放时期国军阵营中公认的主力战将,他以打仗骁勇而著称,成为一名悍将。军旅生涯中,先后与中野,华野交过手,但黄百韬都占上风,成为两大野战军最头疼的一位国军将领。最后,还是在淮海战役中,华东野战军以牺牲六万余人的代价,歼灭黄百韬兵团。当胜利的消息传到华野司令部,副司令员粟裕激动的晕倒了。
总结:在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战场上的钟松,华中战场上的白崇禧,华东战场上的胡琏,中原战场上的黄百韬,皆是以打仗骁勇著称的国军将领,同时,也得到了高度的评价。
他是阎锡山的能臣干将,被蒋介石看重,直接从地方调到统帅部
虽然,蒋介石用人唯亲,但是,如果你有真正的才能,被他看重,依然可以提拔使用。比如抗战时期统帅部军训部长白崇禧,就是因为军事才能出众,一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官。要知道,白崇禧是桂系将领,与李宗仁穿一条裤子的,可是蒋介石的死敌,但蒋介石依然重用他。其实,除了白崇禧以外,在蒋介石军事集团中,还有一位将领,他原本是晋绥军阎锡山的能臣干将,但是被蒋介石看重,也是直接从地方调到统帅部任职。诺哈网2023-06-02 14:16:560000我党史上,28个半布尔什维克,分别都是谁?
在我党史上,有29位同志被称之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这群人都是毕业于苏联中山大学。可能熟知近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从1925年开始,到1929年之间,每年都有一批人,远涉重洋,辗转赶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那段时间里,莫斯科中山大学汇集了国共双方的精英人员。诺哈网2023-05-26 08:08:060000建国后,担任过炮兵司令员的开国将军有五位,他们都是谁?
诺哈网2023-05-29 05:27:400000哪两支王牌部队,首任司令员的名气,反而被继任者盖过
诺哈网2023-05-29 14:51:070000大将人员里,蒋介石最器重的是陈赓,那么元帅中谁最受老蒋器重
在开国将帅中,有许多将领都曾经在黄埔军校读过书,然而,在黄埔军校读书期间,最受蒋介石器重的肯定是陈赓将军。他是黄埔一期生,因在学校各方面成绩十分优秀,被誉为黄埔三杰之一。也就是说,在整个黄埔一期学员中,陈赓将军与蒋先云,贺衷寒这三位学生是最优秀的。因此,这三人也十分受蒋介石器重。诺哈网2023-06-01 14:21: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