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发现1.1万年前怪异石柱
诺哈网2023-05-26 15:30:070阅

目前,土耳其考古学家最新考古证据显示,一处1.1万年前史前遗址可能是用于举行游行庆祝活动,推测当时游行队伍穿过有阴茎状石柱和人头雕塑的建筑。该遗址被命名为Karahantepe,位于土耳其南部地区,这里有大量古代建筑,其历史可追溯至人类文字发明之前,该建筑遗迹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人头、蛇和狐狸雕刻图案,以及十几根形状怪异的石柱。
考古学家在人头雕像附近发现了11根石柱,伊斯坦布尔大学史前考古学教授内米·卡鲁称,这些石柱外形独特,都是竖立起来的,颇似男性生殖器官,我们并没有推测远古人类要建造这些人头雕塑和阴茎状石柱,也没有猜测它们可能具有什么意义。

这些建筑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综合建筑群,卡鲁说:“古代人们可能曾在这里举行游行仪式,该仪式的过程就是从建筑的一端进入,另一端离开,必须在人头雕像和阴茎状石柱前经过,在具体确定此类游行的真实意义之前,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挖掘分析工作。”
据悉,该遗址并未被废弃,而是被填满泥土,它的存在年代与哥贝克力石阵(Gobekli Tepe)相近,哥贝克力石阵是另一处考古遗址,有大型建筑、动物和人头雕像。这两处考古遗址相邻不远,目前考古学家正试图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超40万人数据分析:走路走快点,真的可以抗衰老!
编辑|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端粒是每条染色体末端一个类似“帽子”结构,拥有着重复的非编码序列。这段结构可以保护染色体免受损伤,但是每次细胞分裂,染色体复制时端粒都会变短。而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时,染色体稳定性会下降,细胞也逐渐不再分裂,这也被称作“复制性衰老”。而端粒长度也被认为是生物学年龄的关键标志。0000新冠病毒感染细胞关键机制找到
科技日报北京5月10日电(实习记者张佳欣)在发表于10日《自然·通讯》上的一项研究中,比利时研究人员在分子水平上了解新冠病毒感染细胞的确切机制,并在实验中阻止了病毒感染。该发现为治疗新冠带来了巨大的希望:有助于开发一种气溶胶形式的抗病毒药物,在感染或高风险接触的情况下能根除病毒。0000詹姆斯·韦伯望远镜通过大气分析能锁定地外海洋世界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7月21日上午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一项最新发现可使美国宇航局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确定地外星球中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诺哈网2023-05-27 04:53:470000翼龙羽毛早在恐龙开始走向鼎盛之前就已色彩斑斓
一项对巴西化石的最新研究表明,翼龙——一种有坚韧翅膀的飞行爬行动物,身上也披着各种颜色的微小羽毛。这一发现表明,羽毛可能在恐龙鼎盛时期之前就已进化了超过1.5亿年。“羽毛最早期的形态是有颜色的,这可能是为了传递信号。”领导此项研究的爱尔兰科克大学学院的古生物学家MariaMcNamara说。诺哈网2023-05-25 19:14:360000我不就是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嘛……啥,这是病?
这组截图你看过吗:简而言之:晚上死活睡不着,要早起就毁一天。网友纷纷表示“同病相怜”、“说出了心声”、“是我”、“手动再见”……其实,这搞不好真的是病哦!诺哈网2023-05-25 21:13: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