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0万人数据分析:走路走快点,真的可以抗衰老!
编辑 |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
端粒是每条染色体末端一个类似“帽子”结构,拥有着重复的非编码序列。这段结构可以保护染色体免受损伤,但是每次细胞分裂,染色体复制时端粒都会变短。
而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时,染色体稳定性会下降,细胞也逐渐不再分裂,这也被称作“复制性衰老”。而端粒长度也被认为是生物学年龄的关键标志。
随着年龄增加,端粒长度很短的衰老细胞也会不断积累,这与很多衰老相关的症状都具有相关性,例如身体虚弱以及与年龄相关的疾病。
最近,莱斯特大学的一项研究对英国生物样本库超过40万成年人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步行速度与生物学年龄的遗传标志物之间存在明显联系。他们发表在《通讯生物学》的研究指出,当从端粒角度分析来看,保持快速步行,最多可以让生物学年龄年轻约16岁,在调整其他影响因素之后,生理学年龄仍然能年轻达2岁之多。
借助英国生物样本库的海量数据,研究对志愿者报告的步行速度与众多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走路慢的人相比,走路速度中等或走得快的人更少报告服用控制胆固醇和血压的药物,慢性疾病报告率也更低。
在所有人中,步行速度慢的人进行的体育运动也是最少的,而肥胖率则属于较高程度。
而最关键的一项结果是,步行速度与白细胞的端粒长度(LTL)有着明显联系。与慢速行走的人相比,正常步速或走得快的人LTL明显更长。
后续分析显示,保持较高强度的日常体力活动与较长的LTL具有相关性,这种相关性经过许多变量调整后仍然存在。
现有的研究已经发现,LTL与许多疾病存在联系,比如冠状动脉疾病和癌症。LTL也被视作生物学年龄的标志物,可能预示着其他组织中的端粒长度,以及与免疫系统相关的细胞的衰老状态。
研究指出,除了快速步行,类似的长期耐力训练也能减缓LTL缩短的速度。与对照组相比,每周3-5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也可以减少LTL的损伤。
保持快速步行的习惯,可以让端粒结合蛋白和端粒酶的活性增加,这能够起到防止端粒缩短的效果。同一支研究团队在过往研究中还发现,每天快速行走10分钟就能延长预期寿命。
研究的通讯作者Tom Yates教授表示:“步行速度是非常有用的健康状况预测指标。从端粒角度来看,更快的步行速度真的能够让你的生物学年龄更年轻。”
参考资料
[1] Paddy C。 Dempsey et al, Investigation of a UK biobank cohort reveals causal associations of self-reported walking pace with telomere length, Communications Biology (2022)。 DOI: 10.1038/s42003-022-03323-x
[2] Stop the clocks: Brisk walking may slow biological aging process。 Retrieved Apr 22th ,2022 fro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2-04-clocks-brisk-biological-aging.html
30年后,也许只有4个地方可以再举办冬奥会了
如果温室气体继续加速排放,职业运动员将被迫面临更多不安全或不公平的赛场。翻译|二七审校|clefable举办一场冬季奥运会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其中最难以控制的是举办地的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符合这些要求的举办地本来就不多,如今,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这份名单仍在缩短。诺哈网2023-05-26 00:35:490000盖茨预言猴痘病毒暴发?辉瑞公司提前准备疫苗?
速览-网传“比尔·盖茨在2021年预测到猴痘病毒会暴发,帮助辉瑞公司准备疫苗”的消息缺乏实证。盖茨确实曾在2021年就“应对疾病大流行和生物恐怖袭击”等话题发表过观点,但未提及与“猴痘”相关的字眼,辉瑞公司的产品目录中也没有与猴痘病毒相关的疫苗产品。诺哈网2023-05-25 19:36:580000“阿耳忒弥斯1号”登月任务的发射时间再次推迟
当地时间9月24日,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消息,由于担心热带风暴“伊恩”袭击佛罗里达州,美国宇航局决定推迟原计划于9月27日发射的“阿耳忒弥斯1号”登月任务。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气象学家海利·布林克预计,27日,热带风暴‘伊恩’将以飓风的形式抵达佛罗里达州西南海岸附近,将给佛罗里达州半岛大部分地区带来降雨。0000复原古代文本?人工智能可以
通过训练一种深度神经网络复原古代希腊文本,历史学家可用其达到72%的准确性。这些发现或可以更好的速度和准确性帮助复原和判断新发现或未明铭文的归属,增进人们对古代历史的理解。相关研究3月10日发表于《自然》。诺哈网2023-05-25 23:04:320000危机新闻刷得停不下来?或许你已掉入负能量陷阱
来源:知社学术圈战争、疫情,一波又一波的负面新闻总像阴暗浪潮一样涌入社交媒体,拍打在每个人的手机屏幕。震惊、焦虑、愤怒,成了后疫情时代最常见的网络舆论情绪。负面新闻将负面情绪一点点灌注到心田里,但人们却无法按捺去主动搜寻此类信息的冲动,以至于陷入到“一天不看难受,看了难受一天”的悖论之中。对负面新闻表现出一种近似“上瘾”的态度,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为何?负能量为何绑架了我们诺哈网2023-05-26 03:43:5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