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感染细胞关键机制找到
科技日报北京5月10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在发表于10日《自然·通讯》上的一项研究中,比利时研究人员在分子水平上了解新冠病毒感染细胞的确切机制,并在实验中阻止了病毒感染。该发现为治疗新冠带来了巨大的希望:有助于开发一种气溶胶形式的抗病毒药物,在感染或高风险接触的情况下能根除病毒。
鲁汶大学生物分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大卫·阿尔斯滕斯团队研究了唾液酸(存在于细胞表面的一种糖残基)和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目的是了解唾液酸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
研究人员已知细胞表面被糖所包裹,这些糖使病毒更容易识别细胞,并促进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进而引发感染。
此次,研究人员首先确定了这些糖的一种变体(9-O-乙酰化),它与刺突蛋白的相互作用比其他糖更强烈。简而言之,他们找到了能让病毒打开宿主细胞“大门”的那套钥匙。
为什么是一套钥匙?因为新冠病毒由一系列具有吸盘效应的刺突蛋白组成,并使它们能够与细胞结合并最终进入细胞。病毒发现的钥匙越多,与细胞的互动就越好,“大门”就会开得越大。
研究人员的第二个发现是:通过阻止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来防止感染。他们阻断了刺突蛋白的附着点,从而抑制病毒与细胞表面的任何相互作用。这就好比细胞“大门”前上了一把挂锁。不过,前提条件之一是病毒和阻断它的试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比病毒和细胞之间的作用更强。在这个特殊的案例中,科学家们证明了表面带有多个9-O-乙酰化唾液酸的多价结构(或糖簇)能够阻止新冠病毒的结合和感染。如果病毒不附着在细胞上,它就无法进入细胞,因此会死亡,寿命为1至5小时。这种阻断作用可防止感染。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背景下,各种疫苗主要针对新冠病毒变异体,而不是整个病毒。鲁汶大学的这一发现具有作用于病毒的优势,不受其突变影响。
下一步,研究小组将在老鼠身上进行测试,以应用这种阻断病毒结合部位的方法,并观察其是否对生物体发挥作用。结果一旦出来,就可推进开发出一种基于9-O-乙酰化的抗病毒药物,可在感染或高危接触的情况下,通过气雾剂给药。
【总编辑圈点】
这是一项关于病毒入侵机理的基础研究。科研人员试图弄清楚唾液酸和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细胞表面的糖可以让细胞更容易被病毒识别,而糖的一种变体与刺突蛋白互动得更好。当所有糖摆在病毒面前时,病毒会优先选择这一变体,这也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路径——让病毒和基于该变体的抗病毒药物结合,而非细胞本身。下一步,科研人员将在实验动物上进行测试。至于开发气雾剂给药的抗病毒方式,目前看来还需要一定时日。
美宇宙飞船将于26日晚撞击小行星 试图改变其运行轨道
据报道,当地时间9月26日,执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的宇宙飞船将于美国东部时间26日晚上7时14分撞击小行星“迪莫弗斯”(Dimorphos),以尝试改变其运行轨道,如果成功,这项任务将使“杀手小行星”偏离地球成为可能,以免对地球构成威胁。0000美欧拟携手将欧洲宇航员送上月球
科技日报北京6月16日电(记者刘霞)当地时间15日,欧洲空间局(ESA)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首次就携手将欧洲宇航员送上月球进行了讨论,双方同时签署了一项加强未来在月球探测领域开展合作的协议。0000慧眼卫星刷新宇宙天体磁场直接测量最强纪录
来源:科技日报本报记者陆成宽最近,我国慧眼卫星团队在编号为SwiftJ0243.66124的中子星X射线双星中发现了能量高达146千电子伏的回旋吸收线,其对应的中子星表面磁场强度超过16亿特斯拉。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天体物理杂志通讯》。0000世界读书日|这24本不能错过的经典科普你读过几本?
来源:科学世界当我们想要深入、详细地了解科学时,读书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世界上有许多以科学为题材的优秀图书。但书海茫茫,到底应该怎么选择呢?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们准备了一份由编辑、科普作家及活跃在科研一线的学者推荐的科学名著清单。希望能够帮你快速、精准地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经典科普好书。快来查收吧《星际信使》伽利略·加利雷著0000珊瑚氧同位素揭示1900年以来南海海平面上升了150毫米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珊瑚礁及其环境记录学科组科研人员联合国内相关单位专家,在珊瑚氧稳定同位素(δ18O)记录海平面变化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OMG研究员施祺团队的陶士臣博士为该论文第一作者,余克服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诺哈网2023-05-25 20:36: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