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地方省会多次提及,这件事为何如此重要?

中新网北京3月20日电(刘欢)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位名叫“张飞”的医生火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华山医院教授张文宏口中的这位“名字勇猛”的医生,其实就是众多基层医生的代表。
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之后,今年以来,无论是全国两会,还是省级两会都特别提到了推进基层医疗建设。基层医疗为何如此重要?当前社区医疗发展的难点困境在哪里?
“家门口的医院”,都能干啥?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是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认为是“家门口的医院”,主要满足周边居民就近就医、配药等需求。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执行院长、卫生政策与管理学长聘教授刘远立向中新网介绍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专业基础是“全科医学”。
“这个‘全’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对服务对象全面情况的掌握、全面健康的管理、全程服务的协调。相对于医院而言,这也是社区医疗的特点和比较优势所在。”刘远立说。
李晶今年34岁,是天津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医生。她告诉中新网,来社区就诊的多为老年人和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病人,医生主要负责门诊、开药和部分社区活动的医疗保障。
“资历深的大夫,一天能看50到100个病人。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也很紧密,一些医生会有自己固定的病人,或者病人就认定这一位大夫给他看。”李晶说,经常会有病人带着水果和小吃来看她。平常诊室不忙的时候,有些老年患者也会来坐坐。
“可能一些老年人觉得社区医生比较亲切,问诊时间富裕,对于自己的病情、身体还有家庭情况说得比较多。”李晶虽然年轻,但是她却很愿意和这些病人多聊聊,“我会经常多嘱咐他们几句怎么吃药,或者帮他们看看哪些药性价比高效果又好”。
李晶回忆道,从前遇到的有一位病人不仅很信任她,经常找她问诊,还曾专门做了一大碗凉粉等着她下班。李晶本想推辞,但病人连忙说:“没事,我就在你下班经过的路口等着你呢,你不来我就不走了。”
“这就是将心比心吧。”李晶说。

代表为何建议改名“社区医院”?
2023年上海两会上,上海市人大代表、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金迎建议,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名为“社区医院”。
金迎曾对媒体表示,虽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能力不断增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长期以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较多的慢病管理、孕产妇、儿童管理、预防接种等服务,医疗功能较弱。由于各方面原因,基层卫生人才队伍较为薄弱,居民在基层首诊的意向也较低。
对此,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向中新网解释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为原来的乡镇卫生院、区县医院转型而来,基层医疗能力很强。“此前的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承担部分手术等医疗项目。后来,为响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基层医疗将重点放在了公共卫生服务。”
据悉,2009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此轮医改中五项重点政策之一。
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是由国家界定为必须向全体居民提供的最基本服务包,此服务包不覆盖医疗服务,只包括预防性和健康管理类服务。
刘远立向中新网表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针对的是慢病发病率快速上升、疾病预防工作长期没有得到重视等问题,因此重点是“强预防”“强基层”。
金迎认为,现如今建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名为社区医院,并不只是为简单地增加一块牌子,而是以增强医疗服务能力为抓手,强化综合健康管理,最终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药品、设备、人才……
加强社区医疗建设,具体怎么做?
如今,居民对便捷的医疗服务有需求,社区有提升医疗技术的动力。胡晓翔指出,应进一步推动社区基层医疗的改革,实行一些地域性财政补偿政策,扶持基层医疗队伍在人才、病房、设备等方面的发展。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还要注意地区虹吸现象,避免出现‘孔雀东南飞’,要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吸引、充实基层医疗医学人才。”胡晓翔说。
刘远立认为,加强社区医疗建设,实现以人为本的社区医疗发展,目前有两项主要任务:一是补短板、强弱项,二是盘资源、活市场。
他指出,我国边远的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新兴的城市功能社区相对缺乏基层卫生保健服务网络的有效覆盖,老年人、残障人、亚健康和患病人群需要重点关注。
所以,他认为,可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补短板强弱项,政府可以向需要帮助但缺乏购买能力的人群直接提供其所需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并且创新服务方式,例如:用“移动诊疗中心”和远程医疗等手段有效覆盖边远山区和城乡结合部。
李晶则表示,目前社区居民取药、用药需求较大,需要增加药品种类和多样化医疗器械设备,“这样就能让患者在家门口就接受到很好的治疗,真正让基层医疗壮大,把社区医疗服务做起来”。(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完)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
当地时间3月20日下午,刚刚抵达莫斯科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习近平抵达时,克里姆林宫司令在下车处迎接。普京总统同习近平热情握手并合影。两位元首就中俄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的交流。央视网2023-03-21 14:47:160000【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国家水网建设提速 助力高质量发展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水网建设起来,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会载入千秋史册。”今年以来,水利投资持续发力,国家水网建设加快推进,综合效益不断显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一季度,全国新开工11项重大水利工程,总投资规模比去年同期增加252亿元。随着一大批水利工程的建设,我国水资源调配能力不断增强,全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超过8900亿立方米。央视网2023-04-22 19:40:530000一次世界瞩目的友谊、合作、和平之旅——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取得丰硕成果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2023年3月20日至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行程结束之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向随行记者介绍此访情况。0000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中选结果公布
今天(4月11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公布了第八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与此前3月29日公布的拟中选结果一致,此次集采共有39种药品集采成功,中选结果将于2023年7月实施,具体执行日期以各地发布通知为准。通知强调,中选结果公布后,如经调查发现中选企业存在违法违规的情况,将按照采购文件有关条款予以处理。(总台央视记者张萍怡哲)责任编辑:王树淼SN2420000第一观察 | 从总书记考察“渔业种子”透视大食物观
说起“种子”,人们自然会想到植物。一年前的这个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到海南考察,第一站前往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察看的便是农作物种子。而这次广东之行,总书记调研了另一类种子——渔业种子。总书记在湛江考察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主要开展南美白对虾、石斑鱼、军曹鱼、金鲳鱼等海水鱼虾的良种选育、种苗繁育等研究工作,专注于给渔业种子装上“中国芯”。新华网2023-04-13 12:24:0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