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永久冻土将达“临界点”,潜在释放390亿吨碳!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最新的一项研究警告称,欧洲和西伯利亚西部的永久冻土带正在迅速接近一个“临界点”,可能导致高达390亿吨碳排放。
冻结泥炭地的碳储量是欧洲所有森林碳总量的两倍之多,但全球变暖正在导致它们融化,释放大量温室气体进入大气层。最新研究表明,这些地区比之前认为的更接近气候转折点。
专家表示,即使人类做出最大的努力来遏制和减少全球碳排放,预计到2040年,北欧的气候也不会像之前那样寒冷干燥,将无法维持泥碳永久冻土层保持冰冻状态。
然而的预测表明,采取重大行动应对全球变暖可能有助于西伯利亚北部永久冻土泥炭地带保持适宜气候,该地区含有139亿吨泥煤碳。该研究强调了旨在减少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政策的重要性,以及这些政策在决定永久冻土泥炭地融化速度和范围方面的作用。

研究显示了一系列未来永久冻土层碳排放轨迹,其中包括:显著的气候变化减缓情景,即人类大力遏制各生产领域的碳排放,无气候变化减缓情景和更糟糕的气候变化情景,相关模型结果显示,永久冻土层脆弱的生态系统正处于悬崖边缘,即使是适度的气候变化减缓状态,也会导致本世纪末适合泥炭永久冻土的气候普遍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该认输,通过强有力的气候变化缓解政策,适宜气候消失的速度和程度可能有限,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
永久冻土层是地球表面之下的永久冻结层,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西伯利亚和加拿大等北极地区。它通常由土壤、砾石和被冰粘合在一起的沙子组成,作为土壤保持在零摄氏度之下至少两年时间。
据估计,全球永久冻土层储存了1.5亿吨碳,是大气中碳含量的两倍以上。通常情况下,碳以冻结数千年的古代植被和土壤的形式存在,大气中的碳含量主要来源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泥炭中储存的大量碳在永久冻土层中保存了数千年时间,然而一旦该自然条件发生变化,趋暖气候会使所有储存的碳快速消失。
泥炭永久冻土层储存的大量碳受21世纪快速气候变化的威胁尤为严重,当永久冻土层融化时,有机物质开始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这将升高全球气温,并可能加速全球气候变化。由于有机土壤具有绝缘特性,泥炭永久冻土对于气候变化的反应与矿物土壤永久冻土不同,但泥炭地在地球系统模型中仍缺乏一定代表性。在考虑气候变化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时,了解并考虑这些生态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下一步专家们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工作全面了解“脆弱的生态系统”,遥感和实地勘测活动有助于增强缺乏观测数据地区的现代泥炭冻土分布地图数据,这将帮助未来建模研究提供半球范围的预测信息。目前,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叶倾城)
奖金约575万元,数学界“诺贝尔奖”授予拓扑大师苏利文
来源:科学网北京时间3月23日晚7点,被誉为数学界“诺贝尔奖”的阿贝尔奖揭晓。挪威科学与文学院决定将2022年阿贝尔奖授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丹尼斯·帕内尔·苏利文(DennisParnellSullivan),表彰其“在最广泛意义上对拓扑学的开创性贡献,尤其是代数、几何及动力学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绩。诺哈网2023-05-26 03:17:480000睡前刷手机,问题不大?研究人员追踪了800个年轻人,结果有点意外
晚上睡觉前刷刷手机,可能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习惯。有一些研究提醒说,睡前频繁刷手机或许不利于健康,比如刷手机时间长了影响入睡,扰乱正常的睡眠模式和生物钟。还有人担心,睡前刷手机会加重负面情绪。事实上,神经科学家确实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夜间增加光照,尤其是蓝光照射——手机等电子设备通常发出蓝光,会影响大脑特定的神经环路,从而诱发抑郁相关的症状。诺哈网2023-05-26 20:48:570000自然资源部: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达到1980年以来最高
根据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最新发布的2021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4毫米/年,高于同时段全球平均水平。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84毫米,为1980年以来最高。过去十年(2012—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处于近四十年来高位。诺哈网2023-05-26 14:08:010000中国科学家:汤加火山爆发后次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下降0.004°C
中新网北京3月1日电(记者孙自法)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2022年1月中旬剧烈喷发,这是否会对全球气候造成显著影响引发广泛关注。中国科学家团队最新完成的一项研究,从历史角度估算汤加火山爆发的气候影响显示,汤加火山爆发后次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仅下降0.004°C,不足以对全球气候产生显著影响。诺哈网2023-05-25 23:00:570000研究显示英国撞车飞虫越来越少
新的证据表明,关于英国飞虫的传闻非虚——与过去相比,现在该国汽车挡风玻璃上的死飞虫更少了。英国一项公民科学调查发现,2004至2021年间,撞在汽车上的飞虫数量下降了58.5%,这一数字是基于司机对撞在车牌上的飞虫数量的计算。主持这项工作的慈善机构Buglife的MattShardlow表示:“这是戏剧性的,令人担忧。”诺哈网2023-05-25 20:08:5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