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新变化:净值回升但新发产品业绩基准下行 封闭式产品显著增多
债市风波已过多时,资本市场经历新的调整。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哪些新变化?
21世纪资管研究院通过梳理数据和采访发现,近来理财产品呈现出几大特点,存续产品净值表现有所回升;新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却明显下行;新发产品中封闭式产品比例显著提升;与以往规律出现背离,封闭式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低于开放式产品。
从市场表现来看,目前理财产品总体已经逐步走出去年底债市大跌净值回撤的“泥潭”,据南财理财通数据,2月中旬纯固收产品净值已基本回升至3个月前水平,截至2月15日,纯固收理财产品近三个月累计净值增长率平均值接近0。
从今年以来回报来看,据Wind数据,截至3月24日,有今年以来回报数据的19432只产品中,98.9%的产品实现正收益。这意味着绝大部分产品今年以来实现净值回升。其中42.5%的产品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1%。
另一方面,近几个月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近一年的趋势也为下降。尤其短期限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近1年下滑幅度较大。不同投资性质的产品中,仅现金管理类产品今年以来业绩比较基准上行。
据记者采访了解,债券收益率下行以及混合估值理财产品发行增多、更多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可能是影响业绩比较基准的因素。
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明显下滑 现金产品有所回升
南财理财通的业绩比较基准均值趋势图显示,理财公司存续理财产品(含新发行,部分公式复杂的挂钩型业绩比较基准未统计,下同)业绩比较基准近一年呈现下行的趋势,从去年3月25日的4.1%附近下行至今年3月23日的3.95%附近。其中1-12月期限下滑幅度相对较大,截至3月23日,1-3个月期限、3-6个月期限、6-12个月期限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近1年分别下滑0.28个百分点、0.37个百分点、0.27个百分点,分别下滑至3.39%、3%、3.64%。1年以上期限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近1年下滑幅度较小,3年以上期限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甚至出现上行。
从不同投资性质来看,纯固收理财产品在去年11月初业绩比较基准曾略有回升,但随后再次下行。从去年3月24日的3.91%附近降到今年3月23日的3.74%附近。固收 权益和固收 期权业绩比较基准近一年也总体呈下行趋势。

不过也不是所有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趋势都在下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今年年初以来业绩比较基准呈现上升的趋势。

从“宝宝”类产品的代表之一余额宝来看,余额宝今年年初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从去年1.4%左右的“坑”里爬到1.8%左右了。有的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甚至达到2%。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去年底业绩比较基准在1.8%左右,年初就直接升到2.7%左右了。

摊余成本法更多应用或为影响因素之一
新发行的封闭式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滑较为明显,据普益财富数据,近几个月理财公司新发行的封闭式理财产品呈现业绩比较基准下滑的趋势,已从去年7月4.38%下滑至2023年2月的3.79%。同期开放式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却出现了上行,从3.81%上升至4.08%。
按照资管新规,符合条件的封闭式理财产品可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封闭式产品中有不少产品采用了混合估值法。自从去年底债市大幅波动引发理财产品赎回潮后,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理财公司发行净值波动相对较小的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据中金公司研报,今年截至2月17日所有理财子公司新发行公募封闭式理财产品共415只,其中392只为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占比高达94%。混合估值理财产品综合采用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两种估值法并且通常以摊余成本法为主。
近几个月封闭式理财产品发行占比也明显上升。据华福证券研报数据,在赎回潮之前2022年1月-10月的新发理财中封闭式产品的平均占比在82%左右,而赎回潮后的2023年1-2月的平均占比直接攀升至96%左右。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封闭式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滑拉低了理财产品整体业绩比较基准。
“业绩比较基准下行可能跟摊余成本法(应用增多)有一定关系,摊余成本法主投存款类资产。”某城商行理财公司产品经理告诉记者。存款类资产通常安全性高但收益率空间略低于债券。
另一家股份行理财公司投资经理认为,业绩比较基准下行可能跟债券收益率下行也有一定关系。
业绩比较基准变动还跟理财公司的策略有关。“每家的情况可能不一样,有的公司可能在债市风波后选择下调业绩比较基准,也有的本身报价比较稳定的公司现阶段可能采取不一样的策略。”上述城商行理财公司产品经理称。
通常封闭式理财产品由于期限较长、流动性较差,业绩比较基准会高于开放式产品。但自去年12月以来,封闭式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已由过去高于开放式理财产品转变为低于开放式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
华福证券上述研报认为,两类理财的业绩比较基准出现这样的背离走势,或是因为机构新发的封闭式产品中包含着大规模的摊余成本法和混合估值法的产品,净值稳定性较强,投资者偏好此类产品,也愿意牺牲部分收益来换取稳定性,致使封闭式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一路走低;而开放式产品只能采用市值法估值,在刚经历了一轮破净潮后,投资者偏好明显下降,机构也只能通过提高业绩比较基准来获得资金。
从2022年到期的封闭式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达标情况来看,据南财理财通数据,2022年到期并有到期年化收益率数据的3189只产品中,其中有1644只产品到期年化收益率达到或超过业绩比较基准(业绩比较基准为区间则取区间中枢比较),占比51.55%,超过业绩比较基准获取超额收益的有1640只。但也有48.45%的理财产品未达业绩计较基准或业绩比较基准中枢。
责任编辑:李琳琳
苏银理财总裁杨涛:抢抓大财富管理机遇 为投资者创造稳健回报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在银行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的大背景下,每一家理财公司、每一只理财产品都时刻面临着来自市场和投资者的检验。诺哈网2023-05-25 19:28:050000多家银行一单难求!利率降低催生“存款特种兵” 大额存单为何持续走俏?
“去年还可以看到利率3.5%左右的大额存单,当时还觉得收益率不算高,没想到今年下降到3.1%了。”近日,一位银行客户经理感慨。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在大额存单利率不断走低的背景下,该产品的销售却依然十分火爆。多家银行的大额存单“一单难求”,额度很快售罄,甚至出现上线几分钟就额度不足的情况。分析人士认为,伴随利率市场化,银行净息差收窄,大额存单这类对于银行来说成本较高的负债,是利率调降的首选。0000金融业降薪潮,月薪8万将成往事?
来源:每日人物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券商、投行都是‘高薪’的代名词。它们象征着一种奢侈的金领人士的生活——出入五星级酒店、穿着领口秀着自己姓名缩写的衬衫,和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一起谈上亿的生意。去年7月,头部券商中金公司员工家属晒出的‘8万月薪’,又给这个想象覆上了一层金粉,同时也刺痛了大众的神经。更超乎普通人想象的是,‘8万月薪’在人均年薪百万的中金公司,也算不上什么。诺哈网2023-05-25 15:35:160000影响近30万亿! 理财产品新规要来了
近30万亿元规模的银行理财市场,将迎来自律新规。5月24日,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获悉,日前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业务专委会召集研讨会,探讨《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行为准则》的研究制定。这意味着,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将迎来统一的自律规范。0000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仍大面积破净,FOF产品净值增长率表现出色
华夏时报记者卢梦雪冉学东北京报道市场几度破净,黑天鹅事件不时发生,投资者愈发注重保守型投资。诺哈网2023-05-25 18:09:0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