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9

理财规模“缩水”净利润不减,2022年招银理财仍最赚钱,农银理财成“黑马”

诺哈网2023-05-25 19:23:490

华夏时报记者 卢梦雪 冉学东 北京报道

在经历两次大规模破净后,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在2022年年末呈现收缩态势,但多数理财子公司仍实现了大幅盈利。

《华夏时报》记者梳理上市银行年报发现,15家已披露2022年业绩的理财子公司中,有7家理财产品余额收缩,但多数实现了净利润正增长,仅有两家理财子公司净利润同比减少。

2022年15家理财子公司合计净利润超270亿元,但理财公司净利润增速普遍下滑。整体来看,招银理财净赚35.93亿元,仍位居15家理财子公司之首;宁银理财、农银理财两家净利润同比增速超100%;招银理财、农银理财、兴银理财3家理财公司净利润均达到了30亿元以上。

市场整体缩水,青银理财规模增长最快

“由于净值波动导致客户赎回引起的流动性管理压力,我们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反思。今年目前债券市场整体利率保持稳定,去年大量赎回的时期已经过去。”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在2022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2022年,受到资本市场波动及债券利率上行等因素影响,一向以稳健著称的银行理财产品遭遇了两大轮“破净潮”。多重因素影响下,市场上出现大量产品的赎回现象,2022年理财市场年度报告显示,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 27.65 万亿元,较年初下降 4.66%。

《华夏时报》记者据上市银行年报不完全统计,当前共有1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披露了2022年业绩,其中有7家的理财产品规模均缩水,占比近一半。

具体来看,下降幅度在12%以上的有3家,但也有8家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产品规模实现了逆势增长,有5家增速达到了10%以上,其中青银理财理财产品余额同比增长19.67%,增速最快,兴银理财以16.76%的增速排名第二。

“青银理财面对波动强化产品运作,成功保持‘零破净’,理财产品和理财资产余额同时突破两千亿元。”青岛银行在年报中表示。

兴业银行副行长张霆则在业绩发布会上回应称,2022年该行主要通过产品创新,尤其是拉长产品线,稳住了整个产品的收益;通过渠道建设拓展了很多的新客;通过机制的改革,优化了队伍,也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通过数字化的转型,提高了经营与管理的效率。

但总体来看,虽部分理财子公司理财规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缩水,招银理财的理财产品余额仍在15家理财子公司中居于榜首。

2022年,理财产品余额进入万亿俱乐部的有9家,均为国有大行、股份行旗下理财子公司,其中两万亿元以上的理财子公司有两家,分别为招银理财、兴银理财,理财产品余额分别为2.67万亿元、2.09万亿元,招银理财遥遥领先。

理财产品余额5000亿元以下的有3家,分别为宁银理财、青银理财、渝农商理财。成立于2020年6月的渝农商理财的理财产品规模最小,仅有1391.35亿元,但其以14.11%的增速在15家理财子增速中排名第三位。

净利润普遍增长,农银理财成“黑马”

虽整体规模出现了缩减趋势,但2022年理财子公司净利润仍普遍实现了上涨,招银理财净利润达到了35.93亿元,仍是最赚钱的理财子公司。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有3家理财子公司跻身净利润“30亿元俱乐部”。其中,2021年净利润仅有17.21亿元的农银理财,在2022年成为一匹“黑马”,净利润达到了35.23亿元,仅次于招银理财,位列15家理财子公司第二名,兴银理财净利润同比增长10.87%,达到了31.11亿元,位列第三名。

此外,在15家理财子公司中,一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和一地方城商行理财子公司的净利润不及2021年。该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2021年净利润达26.09亿元,同比增长470%以上,而2022年净利润同比减少28.94%,仅盈利18.54亿元;另一地方城商行理财子公司2021年净利润4.08亿元,2022年净利润同比减少15.44%,仅有3.45亿元,在15家理财子公司中排名末位。

4月6日,《华夏时报》记者分别以电话、邮件方式向上述两家理财公司发去采访,但截至发稿,均暂未收到回复。

从增速来看,2022年银行理财子公司净利润增速整体放缓。

对比来看,2021年兴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光大理财等公司的净利润增速均在100%以上,部分甚至达到了400%以上,但从目前已披露业绩的情况来看,2022年仅农银理财、宁银理财的净利润增速达到了100%以上,增速分化也较为明显。

其中,宁银理财、农银理财的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了110.11%、104.70%,在15家理财子公司中名列前茅。另有9家净利润的增速均在10%以上,而渝农商理财、交银理财、中邮理财三家公司的净利润增速均不达5%。

市场持续扩容,ESG、养老理财、代销多点开花

2022年,民生理财、浦银理财、施罗德交银理财、上银理财4家理财子公司正式开业,理财子公司队伍持续扩容。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服务实体经济、养老理财、绿色金融、ESG投资理念在各理财子公司的业绩中愈发凸显,农银理财、中邮理财、平安理财、兴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子公司均披露了相关成绩。

农银理财指出,截至2022年末,该公司ESG主题理财产品存续数量43只,规模达到490亿元;中邮理财表示,该公司关注国家战略重点布局领域,助力绿色金融,推出了首只ESG主题产品,发布了“STOXX邮银ESG指数”;兴银理财应用ESG投资理念,产品采用正面筛选与负面清单的ESG底层资产,报告期内ESG及绿色理财产品发行规模957亿元,同比增长168%;平安理财截至2022年末为实体经济提供直接融资余额超2800亿元,2022年投资ESG及绿色金融资产超450亿元。

此外,“代销”也成为各理财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部分,多家理财公司代销渠道合作银行超20家,理财产品代销渠道持续拓展。

如兴银理财通过行外渠道销售财富类产品达到5105.12亿元,同比增长186.25%;交银理财行外代销产品余额4996.13亿元,占比46.03%。

同时,在业绩发布会上,也有多家银行谈及了2023年理财业务发展方向。

王良在业绩发布会上指出,招银理财的经营策略是稳定规模、优化结构、丰富产品线、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同时把提升投研能力,以夯实内功、提升能力作为今年的主要经营要求。

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林骅表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尽管短期受到市场波动影响,但长期看仍然具有很大发展空间。面对财富金融市场的机遇和挑战,交行将加快打造更具普惠特色的财富管理体系,丰富产品货架,持续提升财富管理核心竞争力,覆盖全量客户的全生命周期,精准服务客户多层次、多元化的财富保值增值需求。

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银行理财最新存续规模估计为27.3万亿元,较年初下降3200亿元,但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持续修复,破净率在3月整体进一步下行。

普益标准研究员霍怡静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2023年理财子公司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创新特色产品,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投资运作和风险管理能力,加强资产端和产品端的期限适配,满足投资者需求;同时,理财公司也要规范销售管理,进一步完善产品营销体系和渠道建设,并积极发展代销业务;此外,银行理财机构要加快金融科技建设,利用数字化工具和手段赋能理财业务的开展,提升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最后,理财子要加强信息披露质量,提高信披规范性,保障投资者利益,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宋源珺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