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的海绵也能 “培养”细菌

撰文 | 乔安娜·汤普森(Joanna Thompson)
翻译 | 黄晨
厨房用的海绵里充满了微生物。这不只是由反复接触食物残渣造成的,海绵的特殊结构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一项发表于《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的研究指出,海绵的特殊结构有助于研究人员开发培养细菌的新方法。
微生物学家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培养那些难以在实验室生长的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十分挑剔,对于这些微生物究竟需要什么生长条件,科学家往往毫无头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细菌学家特里纳·麦克马洪(Trina McMahon,未参与这项研究)说:“就像人们试图在动物园里繁殖大熊猫一样。”
通常情况下,科学家会在表面光滑、未分区的有盖培养皿里培养细菌。不过,海绵能提供另一种用于细菌生长的环境。因为海绵内部布满了空洞,更重要的是,这些空洞大小不一。“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一些小房间和一些较大的房间。”美国杜克大学的微生物学家游凌冲(Lingchong You,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这样解释道。
有一些细菌类型的生存依赖于大量其他的细菌,因此需要足够大的空间才能形成大群落。不过,也有一些细菌需要相对独立的生存环境,从而避免被它们的邻居杀死。海绵中既有较大的“房间”,也有较小的“房间”,因此可以为多类细菌提供相对理想的生存环境。
因此,虽然海绵有潜力成为细菌“农场”的想法非常符合直觉,“但是要在实际中通过实验证实这一点,依然是一项挑战。”游凌冲说。研究人员首先建立了类海绵材料的计算机模型,然后发现类海绵材料里不同大小的“房间”能让许多不同的细菌菌株茁壮生长。研究人员还用人造海绵复现了这些结果。麦克马洪表示:“我们其实很难让两类不同的细菌在同一个环境中同时很好地生长。”
未来,游凌冲团队计划利用特制的海绵在实验室培养野生型微生物。但与此同时,游凌冲建议人们对厨房海绵进行消毒,因为“它可能并不是那么干净。”
本文转自《环球科学》
科学家在亚马孙发现古代建筑:证实曾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科学家在亚马孙西南部发现了11个此前未知的Casarabe文化居住地遗址,该文化约存在于公元500~1400年。这些发现展示了一种此前在亚马孙地区未知的热带低密度都市性,说明亚马孙西部在前西班牙时期并不像过去以为的那样人烟稀少。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诺哈网2023-05-26 17:15:410000科学好故事|嘈杂的地下世界
来源:BBC撰文:UteEberle翻译:任天看似平凡无奇的土壤其实充满生机。蚯蚓、蛴螬和树根等,无时不刻不在我们脚下的土壤中翻找着,并发出“刺耳”的声音。直到不久前,科学家才开始聆听这些声音,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地下的生命世界。诺哈网2023-05-25 21:42:440000全面运行的詹姆斯·韦布望远镜有望揭示宇宙最早的星系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7月19日上午消息,从遥远的陌生星系中,我们可以窥见宇宙的过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近发射的红外线空间望远镜,将成为我们探索宇宙深处的“导游”。诺哈网2023-05-27 05:11:210000《科学》:人为什么会被热死?中国科学家揭秘中暑致死关键机制
在炎热的夏季,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中暑的体验。中暑时,我们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皮肤灼热等症状。通常来说,稍作休息就能恢复。但是,如果出现重度中暑(即热射病),则可能出现系统性炎症反应、循环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多器脏衰竭等症状,面临死亡风险。诺哈网2023-05-25 18:48:290000危机新闻刷得停不下来?或许你已掉入负能量陷阱
来源:知社学术圈战争、疫情,一波又一波的负面新闻总像阴暗浪潮一样涌入社交媒体,拍打在每个人的手机屏幕。震惊、焦虑、愤怒,成了后疫情时代最常见的网络舆论情绪。负面新闻将负面情绪一点点灌注到心田里,但人们却无法按捺去主动搜寻此类信息的冲动,以至于陷入到“一天不看难受,看了难受一天”的悖论之中。对负面新闻表现出一种近似“上瘾”的态度,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为何?负能量为何绑架了我们诺哈网2023-05-26 03:43:5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