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豆爸读书会·145
全文音频
欢迎来到豆爸读书会,每周四在亲子学乐公众号首发更新。
几年前,一则新闻刷爆全网:60岁的母亲萨翠华和女儿同一天毕业,母亲获得了医学硕士学位,而女儿则拿下了医学博士学位。萨翠华原本是全职妈妈,因为怕跟女儿没有共同语言,即使年近半百,仍然选择再次踏入校园,并在4年后顺利毕业。
许多父母认为养育孩子是件很累人的事情,它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我们只能围着孩子转,从而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牺牲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个人价值,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本书用大量的真实案例告诉我们,父母养育孩子,陪伴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长的不只是孩子,更是父母。正是有了孩子,才让我们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书作者,苏珊·施蒂费尔曼,是美国著名的育儿专家,同时她还兼有家庭治疗师、作家等多重身份。她的《育儿无须对抗》长期霸占畅销书榜单。而这本《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更是获得了世界各地知名人士和媒体的联名推荐。
看了这本书,让我明白,身为父母,不需要害怕暴露缺点和不足,只有接纳自己,保持内心的安宁才能更好地育儿育己。
接下来,我将分为六个方面为您讲解书中内容。
第一部分,孩子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很多父母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再反观自己的孩子,身上有数不清的毛病。比如该做的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上了几天兴趣班,就找各种借口不想去;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就胡搅蛮缠,哇哇大哭……
遇到这种情况,很多父母都会非常苦恼。
其实,冷静下来想想,你会发现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我们大人也有,比如拖延症、三分钟热情、没有耐心等等。
孩子是父母自身的投射,孩子就像一面镜子,父母从镜子里看到了真实的自己,也是毛病重重,需要不断修行成长。
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凯瑟琳有两个女儿,14岁的埃拉和16岁的谢伊,谢伊在生活中比较懒散邋遢,而且每次要求她做什么事,她总是能找到一大堆借口来搪塞你。
有一次,家里要来客人,凯瑟琳希望谢依能够把自己的房间收拾整齐,可是她却说,客人又不会进她房间,意思就是收拾房间是多此一举。
这样不省心的孩子,在生活中很常见,父母说一句,他们恨不得有十句来反抗。
其实,对父母来说,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你可以把它看作一个课题,仔细研究一下如何向别人提要求才有效;面对不省心的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的错误行为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它不仅帮助我们学到很多解决问题的技巧,还能治愈我们心灵的创伤,加速父母的成长。
有人说,只有当了父母之后,才发觉自己真正长大了,你会变得更加有责任心,更加有担当。
作者苏珊和丈夫在有孩子之前,一日三餐总是随便应付,也不规律,可是她当了母亲之后,就开始按时按点给孩子准备食物。
原来,成长真的只是一瞬间的事情。父母为孩子付出的每一次努力,不仅成为孩子的壁垒,还促进了他们自己的成长。育儿也是育己,父母生养了孩子,同时也把自己重生了一次。
第二部分,世上没有完美孩子
很多父母都有完美孩子综合征。
比如我们让孩子倒垃圾,完美孩子会说:“好的,妈妈!”而真实的孩子多半装作听不见。
我们让孩子见到长辈主动打招呼,完美孩子会说:“叔叔好,阿姨好!”而真实的孩子,会害羞不敢说话。
完美的孩子总是学习自觉,听话懂事,人见人爱。而真实的孩子总是让人各种崩溃。
作者苏珊说:“我们之所以难以全身心投入去陪伴孩子,原因在于,只存在于我们想象中的完美孩子,与眼前这个有血有肉的孩子区别很大。”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不会在家长设想的完美模型中长大。与其埋怨,不如学会接受,坦然面对,与之和平相处。
首先,父母应该微笑面对,停止抱怨。比如作者的朋友伊莱沙带孩子乘坐越洋航班,孩子在旅行中,肠胃出了问题,由于尿布不够用,结果孩子拉了他一身。
可是他并没有因此怨声载道,愁眉不展,而是与妻子谈笑风生,甚至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经历。
面对困境,我们可以选择充满痛苦和挫折的生活,也可以选择调整心态,心平气和。
其次,父母应该一心一意陪伴孩子。很多父母有了孩子后,感觉无法回到曾经随心所欲的生活,而是不得不每天面对孩子的吃喝拉撒。
他们一边怀念以前的生活,一边又必须尽到父母的义务。可是如果你在陪伴孩子时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孩子是可以感觉到的。他们会采取一切措施,引起你的注意,比如撒泼打滚。
亲子关系,就好比一所“情感银行”,你对孩子的每一次真情陪伴,都是在往“情感银行”存钱,投入越多,回报才会越多。
最后,不要依靠孩子为我们带来好心情。有些父母,总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孩子的成就上,比如孩子考试考了第一名,他们脸上就乐开了花,一旦成绩有了波动,家长就开始变得声严厉色,谴责孩子。
这样的父母,让孩子觉得爱是有条件的,同时,他们也开始在意别人看待自己的目光。
不要把自己的心情与孩子的成就绑架在一起,虚荣心强的父母,会影响孩子的未来。
第三部分,身教重于言传
父母的一言一行里,藏着孩子的未来。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孩子学习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就是模仿,他们会模仿我们说话走路的样子,接人待物的方式,甚至是思考问题的模式。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养成爱阅读的习惯,那我们就要先放下手机,拿起书本;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礼貌懂事,那我们就不能整天把脏话挂在嘴边;
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坚持原则,那我们就不能朝令夕改,没有主见……
每个孩子都是疯狂攫取能量的树苗,而能量的好坏则要靠父母来决定。
苏珊认为,“如果希望把孩子养育成我们喜爱,钦佩的那种人,我们在生活中至少要努力示范出我们希望他们拥有的美德。”
书里举了乔布斯一家的例子,乔布斯一家每天晚上会一起吃饭,并且同时讨论图书、历史等内容,大家都不会拿出手机和电脑。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就像詹姆斯说:“孩子们从来不会好好听从长辈的教导,但他们永远都在模仿长辈。”
第四部分,学会沟通
很多父母认为,亲子关系就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如果孩子经常发脾气,你是通过威胁或惩罚来阻止,还是循循善诱,步步引导,让孩子明白坏情绪的危害?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值得我们借鉴。
一个脾气很坏的小男孩,经常对身边的人发火。他的父亲就告诉他,每次想发火前,就在篱笆上钉一个钉子。
直到小男孩告诉自己的父亲,他已经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父亲说,只要他每一整天都忍住不发火时,就可以从篱笆上取下一根钉子。
当所有的钉子全部取下来后,父亲对他说,你盛怒之下的言辞就像钉在篱笆上的钉子,即使事后道歉认错,给别人带来的伤害依然存在,就像篱笆上遗留下的洞。
于是,小男孩深深地意识到坏脾气带来的恶劣影响。
良好的沟通就像一门艺术,愉悦了自己,也抚慰了别人;残酷的话语犹如一把利器,激怒了自己,也刺伤了别人。
父母对孩子的语言暴力,会成为孩子一辈子抹不去的阴影和伤害。
良好的沟通,首先要认可对方的感受,尊重别人的立场。其次,不要侵略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你与孩子的每次交谈,都成为他们模仿的素材,他们会将自己学到的东西用到父母身上,以及其他人际关系中。
因此,教会孩子们沟通的艺术,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
第五部分,言行一致
所谓的言行一致,就是说到做到。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
假设你平时告诉孩子不能乱吃零食,可是家里来了亲戚的孩子,你就搬出很多零食给孩子吃。
在孩子心里,这不是慷慨解囊的表现,而是觉得自己的父母说的跟做的完全不一样。
他们会想,“既然小孩不能乱吃零食,为什么亲戚家的孩子来了,你就让他随便吃?”
父母对孩子的教诲,也是对自己的教诲,虽然保持言行一致,需要很强的自律精神,但是你言出必行的态度,就是在对孩子真正地负责。
作为父母,不要轻易地打破约定和规则,不要轻易原谅自己的放纵。如果自己不能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那么孩子也会变得“出尔反尔”。
只有我们自己在品格上做到始终如一,才能为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指引方向。
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活在世上,想要得到尊重,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我们伪装的样子真正成为现实。”
第六部分,真正的幸福源于内心的强大
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可是人们并未因此而过得越来越幸福。
很多成功人士,虽然事业有成,家庭美满,财务自由,可是每天却在抑郁中挣扎。
其实真正的幸福快乐并不依赖于金钱,而是内心的强大。
如何塑造孩子强大的内心世界呢?
首先,应该让孩子明白,我们无法实现所有的愿望。
作者儿子八岁那年,非要让妈妈给他买一幅妖怪卡片,哭闹了一路。可是苏珊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超出消费限额,没有给儿子购买。
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帮助孩子意识到,他的快乐幸福并不依赖于父母的信用卡。帮助孩子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不是有求必应,而是教会孩子正确看待挫折和失望,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豁达。
其次,应该帮助孩子改变幸福设定值。马尔奇·西莫夫称,幸福设定值受三方面的影响:遗传学占50%、习惯占40%,环境占10%。
从这个比例可以看出,一个人是悲观还是乐观,基因因素占到一半。可是遗传学家也表示,改变生活习惯可以改变我们的基因。
让基因泡在快乐、健康、幸福的环境里,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习惯,进而更加幸福。
因此,想要培养出乐观健康的孩子,关键是克服消极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
最后,要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心怀感恩的人,更容易发现美好的事物。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找到了维持婚姻稳定和人际关系的技巧:五次感谢,一次批评。也就是说,一次批评产生的负面影响,需要五次感谢才能抵消。
从小鼓励孩子多怀感恩之心,多赞赏别人的长处,这样才会生活得更快乐。
看了这本书,让我明白,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去做那样的人。与孩子一起成长,共同进步,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会倾听和不会倾听的父母,养出的孩子区别有多大?
倾听不是只用耳朵听,而是调动你的共情能力,去鼓励对方继续说,多说一点!这个句式表达了你的认真、投入和感兴趣,并不带任何的观点、否定和纠正,让孩子感受到了全然的接纳。最后想说一下,所谓倾听,是全然的接纳。当你放下自己的评判,你就能将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牛妈心语诺哈网2023-08-09 16:48:410000学校不会教你,父母也不懂,懂的人也不会告诉你的11条社会真相
学校不会教你,父母也不懂,懂的人也不会告诉你的11条社会真相●人在饥饿难耐时,会选择不爱的食物;人在寂寞空虚时,会选择不爱的人。所谓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就是这么个道理。●如果你隐约感觉有人不太喜欢你,不要怀疑,那个人在背后早就把你讨厌透顶了,甚至比你想象的还要恶毒一万倍,所以不要跟他去示好,应该拿出冷漠的态度并尽量远离。诺哈网2023-09-02 14:19:47000030岁单亲妈妈被迫负债20万,每月生活费600元,评论区暴露了人性的丑恶...
这是阿呆爸第798篇原创阿呆爸育儿特约作者:简优01.前段时间,网上一位单亲妈妈因“与儿子一个月生活费600元”而引发热议。事件起因是小某书上有个30岁的妈妈,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庭,有房有车,孩子乖巧,生活不愁。这种神仙般的日子,却在丈夫染上赌博后,跌入谷底。丈夫也因此欠下巨额债款,为了还债,车房全部变卖,依然负债70万,心力交瘁的她选择离婚。诺哈网2023-08-27 14:32:050000你是什么样的父母,孩子就拥有什么样的命运
进化妈: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父母拥有怎样的情绪人格,孩子的人生就会被涂上怎样的底色。作者:秋天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前阵子,papi酱在一档节目里谈到了做妈妈后的一些感受,她坦言:生孩子就像抽盲盒一样,你不知道这个孩子会是什么样的。此番言论引发了网友的大讨论,其中有位网友这样说:“孩子遇见什么样的父母,才更像抽盲盒。”就像日本作家东野圭吾所说:“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诺哈网2023-08-03 12:16:3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