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是几千只鸟和一百多只海豹用生命换来的
来源:物种日历
今年的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携手为保护地球投资”。
从1970年开始至今,地球日逐渐成为了世界性的环保活动,呼吁人类关注环境、爱护地球。不过,这样一个环保节日的背后,是一场堪称灾难的漏油事件。
对于海上石油开采,没有人会比加利福尼亚萨默兰镇的居民更熟悉。从1896的第一口海滩钻井开始,当地人见证了原油开采从陆地向深海的演进。
对于故土的变迁,一向以本地壮阔海岸风貌为荣的萨默兰人也颇有微词,但在最初的几十年里,石油产业带来的繁荣也的确让居民受益,或许在当时的萨默兰人心里,海天交接处的那些钻台也最多是一个“有碍观瞻”的存在罢了。
1
人间成为炼狱
然而,这座沿海石油小镇的宁静在1969年2月5日的清晨跌入谷底。刚从睡梦醒来的居民嗅到了一股浓重的臭气,哪怕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一些居民还能回忆起他们推开房门时的惊恐心境——海浪拍抚沙滩的碎白浪花已经被厚重的油层替代,黑色的沙滩上,正在垂死挣扎的海鸟仿佛行走在炼狱的孤魂,本应潜藏在10公里外海底岩层里的原油,正在毫不留情地涌向海岸。

空中查看钻井平台 | USGS - Mary C。 Rabbitt / Wikipedia
悲剧早在一周前就已酿成。1月28日,由于采用的安全措施不当,联合石油A平台在进行钻孔作业时使用了明显过短的保护套管,失去了套管约束的原油喷薄而出,平台东侧200米左右的海面甚至出现了趵突。更糟糕的是,喷涌带来的压力不断冲击着圣巴巴巴拉海峡海底的砂岩结构,由此带来的不断撕裂产生了5个独立的裂缝。
此后的几天里,至少13000~16000立方米原油喷涌而出。在最初的几天里,洋流和风向还是在将原油推离海岸线,直到2月4日,一个巨大的风暴系统开始影响这片海域,才将这次生态灾难毫不遮阳的展示在萨默兰居民眼前。
亲眼目睹这场灾难的不止萨默兰人,随着媒体的广泛介入,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加利福尼亚的这片海岸线上。人们见证了萨默兰人抱着稻草冲向海岸自救的壮举,也为海岸上的死去的海鸟和海豹而揪心。

在圣巴巴拉溢油事故中死亡的加州海狮 | Los Angeles Times
在那个年代,人们对海上溢油事故的理解和应对还非常初级,以至于既没有成套的事故处理体系,也没法准确的对事故影响进行评估。直到今天,我们也缺乏足够可信的数据来展示这场灾难对环境带来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按照当时的统计,事故共造成了3686只海鸟和“一些”海洋哺乳动物死亡。当时的观点认为,考虑到特殊的地质结构,圣巴巴拉海峡的原油在自然状态下也会持续微量泄露,这应当会促使当地海洋生物对原油产生更好的适应力,海水中可以分解原油的微生物也应当会更丰富。事故发生之后的连续风暴虽然让原油波及到海岸,却也在一定程度上稀疏了事故核心区的原油密度,这场生态灾难的影响应当是有限的。

身上沾满石油的鹈鹕 | Louisiana GOHSEP / Wikimedia
但后续的民间观察显然不能佐证这种观点。这年6月,《生活》杂志的记者来到距离事故地点近百公里外的圣米格尔岛探访海豹繁殖地时,至少发现了一百多头死亡海豹,而在萨默兰潮间带上,藤壶这样的定着生物的死亡率至少达到90%。至于鱼类的死亡数据,当地渔民可以察觉到几种经济水产品的产量出现明显波动,但考虑到当年出现了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原油泄漏和极端天气分别对鱼类带来了什么程度的影响很难区分,至于藻类、浮游生物的受影响程度,更是无从可知。
2
生灵涂炭的漏油事件
在那之后的半个世纪里,近似的事故一次又一次在世界各地重演,这也给我们推断1969年圣巴巴拉溢油事故提供了许多对照参考的范本:1989年3月,美国埃克森公司“瓦尔德斯”号油轮在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湾搁浅,泄漏原油5万吨,造成沿海1600公里区域受到污染,当地鲑鱼和鲱鱼近于灭绝,原油毒性的直接威胁和原油沾染羽毛带来的保温性丧失至少导致超过25万只水鸟死亡。

阿拉斯加港湾漏油事件被石油沾染死亡的海鸟 | evostc.state.ak.us
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探区的BP“深海地平线”平台发生泄漏爆炸,至少70万吨原油在附近海域形成了长160公里、宽72公里的油带。2010~2014年间,事故海域统计到的海豚尸体超过1000头,甚至在2018年的研究中,生活在墨西哥湾的海豚患病率依旧高悬不下,至少有55%出现了肺部感染的症状,在污染严重的区域,鲸豚类的繁殖成功率不足正常值的1/4。
而只在墨西哥湾筑巢产卵的濒危物种肯氏龟也遭受重创,在事故发生当年,至少有半数的肯氏龟在上岸时有接触石油的迹象,当年的成年雌性海龟减少了20%,直接死于原油污染的肯氏龟达到了1150头;甚至在墨西哥湾1500米以下的深水区域内也发现了至少40处冷水珊瑚群落死亡。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卫星照片 | NASA/GSFC, MODIS
2018年,满载伊朗凝析油的“桑吉”轮在我国东海发生撞击最终沉没,溢出原油量达13.7万吨;2021年4月,青岛潮连岛锚地发生海上碰撞,油轮“交响乐”号装载的9400吨稀释沥青泄漏,影响海岸线长度786公里,其中不乏一些澳大利亚-西伯利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核心停歇岛屿……
3
问题日益严峻
今天的人们讨论圣巴巴拉溢油事故时,总是喜欢将其视为世界环保运动的里程碑。1969年的那个清晨,危机骤然出现在萨默兰居民的家门口,他们拼尽勇气与全力,但代价已经无法挽回。这场灾难性的漏油事件成为了导火索,促使人们反思并行动起来。为了让世人避免这样的仓促,人们在1970年开启了“世界地球日”的活动。这个节日也意味着环保成为一个公众概念,逐渐获得民众的认同。
可当我们回顾之后半个世纪的一次次事故,也难免会产生迷惑,似乎事态并没有随着公众认识的提升而发生改变,甚至,它还正在变得愈发严峻起来。

在墨西哥湾捕捞受到原油污染的肯氏龟 | NOAA‘s National Ocean Service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在圣巴巴拉溢油事故发生的时代,人们对自己的活动会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近乎一无所知,而在今天,对于重大工程的环保评测、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我们已经有了许多经验积累,这当然称得上进步。
但问题是,半个世纪过去,我们对环境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以至于哪怕有新技术和严苛法规的约束,也不能彻底消除这些负面影响——我们的人口暴增,生产力快速发展,由此引发了数倍于当年的能源需求、土地需求,也由此带来了更多的污染排放和栖息地破坏,换言之,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长,只不过,对于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这远远不够。

在墨西哥湾油带中艰难穿行的条纹海豚| NOAA‘s National Ocean Service
如果说当年的圣巴巴拉溢油事故打响了环保运动的发令枪,那么今天的我们在面对更紧迫的环境问题时,恐怕更需要一曲冲锋号。
作者:一个男人在流浪
编辑:pee pee shrimp
脚底的哪个部位最怕痒?怎么自己挠就没那么痒了呢?
来源:把科学带回家撰文Skin今年的一项新研究里,有13位参与者经历了一场又好笑又痛苦的实验:被人挠痒痒。这是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一项研究,而研究的目的就是找出:我们脚底的哪个部位最怕痒?当你给皮肤一些刺激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感觉到“痒”,还伴随着一些大笑、抽搐、退缩和鸡皮疙瘩。这种痒痒的感觉似乎特别上头,有很多人都对它欲罢不能。诺哈网2023-05-26 00:55:040000《细胞》发布长寿菜单:不好吃但可能活更久,你愿意吗?
吃饭可算得上吃货们的头等大事,是快乐至上的汉堡、炸鸡、麻辣烫,还是偶尔下定决心来一份沙拉、轻食,甚至破天荒地选择节食?又要好吃,又要健康,成年人做选择实在太难了。尽管我们没法替你决定什么好吃,但现在有一份长寿菜单摆在你面前,你要不要考虑一下?只要选择《细胞》综述推荐菜单上的食物,好不好吃不知道,但是严格执行的话有可能会活得更久。诺哈网2023-05-25 19:59:540000英美等国报告多例猴痘病例 世卫组织警告可能更多
英国卫生安全局18日发表公报说,该国再增两例人感染猴痘病例(下称猴痘病例),目前已累计9例确诊。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18日确认美国出现今年以来本国首例猴痘病例。世界卫生组织当晚表示,英国有可能出现更多猴痘病例。英国卫生安全局当天说,新增的两例猴痘病例分别来自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在5月6日至15日,英国已确诊7例猴痘病例。该国最近发现的病例没有去过猴痘流行的国家旅行,可能是通过社区传播感染。诺哈网2023-05-25 20:15:420000多次推迟后,NASA:美登月火箭发射日期瞄准11月12日至11月27日窗口期
【环球网报道记者张晓雅】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网(NASA)当地时间9月29日消息,NASA计划于今年11月再次尝试发射美国新一代登月火箭“太空发射系统”,执行“阿耳忒弥斯1号”无人绕月飞行测试任务。诺哈网2023-05-26 09:42:170000为了获得世界上最甜的葡萄柚,美国人建了一个辐射植物园
来源:把科学带回家撰文苏澄宇说起核裂变,你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核武器。无疑,核武器是地球上最具威慑力的武器,自它诞生之初,人类长期面临着核打击的恐惧。如果人类只将这类原子技术用于战争,那未免也过于悲哀,所以我们有了占世界能源来源10%左右的核电站。除此之外,人类还曾想用原子技术改造生物,为此打造了核辐射植物园。诺哈网2023-05-26 03:32: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