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的哪个部位最怕痒?怎么自己挠就没那么痒了呢?
来源: 把科学带回家
撰文 Skin
今年的一项新研究里,有13位参与者经历了一场又好笑又痛苦的实验:被人挠痒痒。
这是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一项研究,而研究的目的就是找出:我们脚底的哪个部位最怕痒?

当你给皮肤一些刺激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感觉到“痒”,还伴随着一些大笑、抽搐、退缩和鸡皮疙瘩。这种痒痒的感觉似乎特别上头,有很多人都对它欲罢不能。
痒的部分似乎也是因人而异。我们的腹部、腋窝、膝盖、腋下等都可能会发痒,不过根据调查,许多人全身最痒的部位,可能就是脚底。

脚底是人体上的无毛皮肤,更重要的是,脚底有大量高度敏感的感受器和触觉小体,这使得脚底能够更清晰地感受到各种刺激。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单是一个脚底,所感受到的痒的程度也是不同的。而这正是奥克兰大学的研究者想要搞清楚的问题。
想要弄清楚脚底最痒的地方,就要先挠别人脚底板,然后让人们为“痒”的感受打分。评分最高的脚底部位,就是最怕痒的地方。参与者的表情也会被摄像机录下来。

根据这个流程,研究人员的第一步就是做一款“脚底挠痒机器”。几年前手工耿就做过一台“开心快乐椅”,不开心时只要坐上这把椅子,就能享受让人“开心”的脚底挠痒服务。
事实上早在1998年,就已经有人发明了第一款给脚底挠痒的机器——魔幻拖鞋。只要穿上这双拖鞋,它就会通过你脚的运动来给予触觉刺激,让你体验到挠脚心的感觉。

在这次的研究中,研究者通过电机驱动了两把会移动的刷子,可以在脚的各个部位移动挠痒。
痒感评分的结果是:女性的平均值为5.57分,而男性的是3.83分。这可能表明女性比男性更怕痒。而他们怕痒的部位也不同,对女性而言,最痒的地方是足弓的中心。而男性则觉得,略微靠近脚趾的地方是最痒的。
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自己验证一下研究人员的结果。不过想要自己把自己挠痒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你有没有发现,当别人给我们挠痒时,感受会十分明显,但当我们自己挠自己时,却没有这种感觉了。
为什么我们自己挠自己,就不痒了呢?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者Sarah在挠痒时,扫描了参与者的大脑。结果发现,当我们想给自己挠痒时,大脑往往会先采取一些防御手段。
当我们伸出手,想要给自己挠痒的时候,大脑中的小脑会预测手的运动,提前给大脑打个招呼:“我要给自己挠痒了”。然后,大脑中体感皮层的活动就会被抑制,让我们对这种触觉不那么敏感。
但别人挠痒时,我们的大脑就无法接受这种通知,所以“痒”的感觉也会非常明显。

所以,想要体验“痒”的感觉,还是得靠别人或者机器。奥克兰大学的研究人员根据上面得出的结论,直接把能挠痒机器装进了3D打印的鞋垫里,每个鞋垫有3个,可以触及每一个怕痒的区域。只要把鞋垫放进鞋里,你就能体验到全面的脚底挠痒痒服务。
这一款挠痒鞋垫甚至还能远程打开和关闭。装上电池就能持续挠痒60分钟,真是挠痒机器中的战斗机。(?
研究挠痒看似无厘头,但它的意义却远不止于此。因为并不是所有动物都会有“痒”这个感觉。
德国的一项研究就表明,感到痒,并且发笑闪躲的同时,大脑的下丘脑部位也被启动了。这说明挠痒可能是一种防御机制,为了帮助我们逃离危险,给大脑传达信息。挠痒上头,也是因为它们可以刺激大脑释放5-羟色胺(5-HT),给我们一种莫名的“爽”感。

而另外一些研究也表明,挠痒的确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和亲人朋友之间相互挠痒,在笑声中互动的人们可以显著缓解压力,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
不过一些非自愿的挠痒在古代确实一种折磨。毕竟我们只有在积极的状态下,才能够体会到挠痒痒的轻松和快乐。

另外,挠痒会传染。当你看到别人挠痒,甚至看到“痒”这个字,是不是也忍不住抓了几下皮肤?研究者说,这种行为是受到大脑神经调控的社会行为,就像看到别人打哈欠,你也想打哈欠一样。
所以别忍了,快挠挠痒吧。

红河首现2亿年前尾巴最长肿肋龙类化石
近日,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光辉为主导的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上报道了距今约2.44亿年前一个海生爬行动物新属种,长尾红河龙。它发现于我国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中三叠世早期海相地层,全长47厘米,体形像水生蜥蜴,超长的尾巴尤其特别。长尾红河龙是我国肿肋龙科最早的确切证据,代表了世界上尾巴相对最长(由69块脊椎骨组成)、脊椎骨总数最多(121块)的肿肋龙类。诺哈网2023-05-25 18:33:040000沙子告急!2060年全球需求飙升45%
研究人员称,未来40年,人类对沙子的需求可能会激增约45%。他们表示,不加节制的消费可能会破坏环境,并导致建筑关键用材出现短缺。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3月24日出版的《自然—可持续发展》上。建筑用沙(用于制造混凝土、玻璃和其他重要建筑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由于肆无忌惮地采矿,印尼已有数十座岛屿消失。诺哈网2023-05-25 20:02:500000引爆物理界的新发现:登顶封面却难以复现,实验设备11年前就拆了
金磊博雯发自凹非寺量子位|公众号QbitAIW玻色子严重“超重”,带来的风波还在继续。这项被誉为是“十年来最重磅物理学发现”的研究,对于物理学界正是“垂死病中惊坐起,还能发现新物理”[9]。若验证为真,将使得基础物理学理论被重新改写。但如果无法验证呢?是的,现在已有不少物理学家表示:这项登上了Science封面的实验结果是孤证,还需要其他实验进一步确认。诺哈网2023-05-25 22:35:420000做了那么多次核酸,终于知道捅的是哪里了!
诺哈网2023-05-25 23:04:400000变胖有多可怕 中年肥胖可能减少五年寿命!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最新一项研究表明,中年肥胖可能减少5年寿命。科学家们对近3万人进行长达几十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体重正常的人平均死亡年龄为82.3岁,而肥胖人群的寿命会不同程度地减少。诺哈网2023-05-26 03:58:3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