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获得世界上最甜的葡萄柚,美国人建了一个辐射植物园
来源:把科学带回家
撰文 苏澄宇
说起核裂变,你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核武器。无疑,核武器是地球上最具威慑力的武器,自它诞生之初,人类长期面临着核打击的恐惧。
如果人类只将这类原子技术用于战争,那未免也过于悲哀,所以我们有了占世界能源来源10%左右的核电站。除此之外,人类还曾想用原子技术改造生物,为此打造了核辐射植物园。
20世纪50年代开始,纽约布里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建造了“伽马花园”,用来研究伽马射线对植物的影响。伽马射线是核裂变释放的射线之一。这种射线波长在0.01纳米下,穿透力很强,携带很高的能量,很容易造成生物体内细胞的DNA断裂引起基因突变。
刚开始的几年,研究的大多是分析辐射给植物带来的影响,后面开始研究伽马射线是否可以给植物带来有益的基因突变。
其中的一些花园非常巨大,达到2万多平米,通常花园都被布置成一个大圆同心圆,植物就种在其中。同一个物种种植在一小块饼状区域。
在花园的中心,放有一根含有放射性同位素(通常为钴-60)的磁极,每天辐射约20小时。当研究人员进花园看结果时,他们会先通过遥控将辐射源沉入由铅制成的地下掩体中,然后再穿过高围栏进入植物园中心周围,检查在辐射中心周围的植物。
通常那些离辐射源最近的植物会直接死亡,即便活下来的也会发育不良或长满肿瘤。而位于圆圈边缘周围的植物一般看起来很正常,当然光从外表看肯定不行,他们还会进一步检查是不是真产生了有益的突变,看看个头是不是变大了,味道是不是更美味了。
高中生物告诉我们基因突变在活体细胞一直都有存在,只是大多数时候发生的频率很低。而通过一些外在因素,比如辐射就会加速突变的过程,增加突变的频率。
当时的科学家认为通过辐射可以加速物种的进化,然后创造出更能经受住恶劣生长条件和疾病的作物,甚至认为他们的工作可以结束全球饥荒,把世界变成一个微笑的伊甸园。
不只是美国,到了50年代后期,类似的辐射实验在挪威、瑞典、哥斯达黎加、苏联都有在做。其中大多都是由政府和大学主导的,而还有一小部分则是由那些好奇的市民来做的。
当时,一个田纳西州的口腔外科医生 CJ · 斯皮亚斯(CJ Speas)在自家后院建了一个小地堡,每天在那里拿着从政府那里搞到的放射源照射种子。照完之后,把这些种子卖给园艺师或者有科学作业在身的小孩子。
买他家种子的有一个大客户,一位名叫穆里尔 · 霍沃思(Muriel Howorth )的英国园艺师。她在1959年创立了原子园艺协会,想让普通人也参与辐射实验。
拿到种子后,她把这些辐射过的种子分发给协会成员,让它们种植培育这些种子,然后将种植的数据汇报给她。
刚开始大家参加得都很踊跃,但慢慢地就失去兴趣了。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大多数时候都看不到什么肉眼可见的变化。本来基因突变产生外表的形状改变就是很难发生的,还要产生对人类有利的改变就是难上加难。另外,有些改变可能是比较细微的,普通人没经过科学训练,也没有相应的科学技术压根不可能发现这些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辐射植物园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尽管如此,通过辐射得到基因改良植物的研究并没有消失。
在日本有一个辐射育种研究所,里面的辐射植物园为半径100米的同心圆,辐射源也是钴-60。
比如下面图中左侧的牵牛花就是研究所的辐射育种成果,右侧是正常的牵牛花。
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也有类似的育种小组,专门进行辐射育种研究。
之所以辐射育种没有消失,是因为辐射育种技术相对于基因编辑技术便宜。除了成本不一样,辐射育种和基因编辑原理也不一样,辐射仅会改变现有的DNA,而不会引入任何新的遗传物质,辐射作物本身不具有放射性。重点是,通过辐射确实创造出了挺多有利变异的植物。
不管你信不信,如今已经有超过2000种农作物品种进入到全球食物系统中。在美国德州,一种通过辐射基因改良的里约星葡萄柚占所有葡萄柚的75%,该品种号称最甜葡萄柚。在越南,种植的大豆约有一半是突变品种。
如今,通过辐射育种的作物依旧存在,为什么没什么人关注了?因为大众的关注点都转移到了转基因作物上……
薄膜硅光伏电池光吸收率创65%新纪录 接近70%理论极限
接近70%理论极限有望催生轻质高效硅光伏电池荷兰和英国科学家借助一种纳米纹理结构,使薄膜硅光伏电池变得不透明并因此增强了其吸收太阳光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法设计出来的薄膜电池能吸收65%的阳光,是迄今薄硅膜表现出的最高光吸收率,接近约70%的理论吸收极限,有望催生柔性、轻质且高效的硅光伏电池。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光子学》杂志上。诺哈网2023-05-26 02:27:400000复原古代文本?人工智能可以
通过训练一种深度神经网络复原古代希腊文本,历史学家可用其达到72%的准确性。这些发现或可以更好的速度和准确性帮助复原和判断新发现或未明铭文的归属,增进人们对古代历史的理解。相关研究3月10日发表于《自然》。诺哈网2023-05-25 23:04:320000第二次量子革命:拐点将近
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赵广立一个世纪以来,科研人员们对量子世界的奇异现象进行的种种研究,直接或间接催生了众多现代社会核心技术:激光、核磁共振成像、GPS、半导体电子乃至当前的计算机技术。诺哈网2023-05-26 03:04:200000手术机器人将于2024年登上国际空间站开展测试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8月4日上午消息,据报道,一位机器人“外科医生”将被送往国际空间站开展测试,有朝一日甚至可能在太空中独立操刀手术。在NASA数年来的支持和赞助下,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科学家们成功打造出了这台名叫“MIRA”的机器人,意为“小型活体机器人助手”。它将在2024年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用仿真组织演示一番自己的切割能力。诺哈网2023-05-27 00:57:540000科学家认为巨石阵是个大日历
长期以来,由于同夏至和冬至点重合,巨石阵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古老的日历,但这种历法系统究竟如何工作一直是个谜。《古物》3月2日发布的一项最新分析表明,巨石阵的功能可能与古埃及使用的太阳历类似——基于一年的365.25天,巨石阵中的每一块石头代表了一个月内的某一天。诺哈网2023-05-26 01:01:2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