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毕业9年“抠”出南京两套房?为此她被网友骂上热搜
文丨 优宝

去年双十一,在很多人大肆“剁手”准备节后“吃土”的时候,也有一些人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根本不需要为此烦恼。 只是这些人实现的方式有些另类:“我已经到达了最低档次的财富自由,不是因为我挣得多,而是花得少。” 32岁的王神爱以极简的生活方式,成为了很多想要省钱、攒钱的人心目中的大神。 更因为靠“抠”在南京买下2套房子而登上了微博热搜。

有人问,这样节俭、低物欲的生活快乐吗?在王神爱看来,自己最大的快乐,就是抱着存钱罐数钱。 可她也有着正常的家庭,已婚已育,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会影响到家人么?她也因此被骂是“守财奴”、有“精神疾病”,还有人攻击她“克扣孩子、吃糠咽菜”。

以至于她在最新发文中称:第一次被这么多人骂得手脚冰凉。 她的“节俭”到底做到了怎样的地步呢?

靠“抠”真的能买房吗?
现实生活中,王神爱是南京一名白领。 在豆瓣抠组里,她靠分享自己的“可持续抠法”并自述二十年“抠门儿买房史”,成为组员们心中的传说。

女孩在衣服和化妆品上的钱通常都是消费大头,但每年她只在衣服上花费还不到100元。 她说自己有一些闺蜜,衣服买了不穿、或者穿不过来,她就靠“接别人淘汰的”衣服鞋帽配饰化妆品达成了“基本不在这上面花钱”的心愿。 她平日也从来不和同事聚餐,公司有食堂,每天午饭只需要10块,对她而言乱花钱不会感到快乐,却会感到害怕和焦虑,存钱才是能带给她满足感和安全感的行为。

在食堂,看到别人吃饭吃了两口就扔掉,会觉得特别心痛;看电影里的演员在酒店床上喝咖啡,就开始担心泼出来要赔床单钱”。 家里一年的水电费不到200块,别人打游戏的时间她用来薅羊毛,将各大app的抽奖、优惠、返利政策研究得无比透彻:“抽不到手机,还抽不到手纸吗?” 不仅日用品靠抽奖,交通消费也全靠领券,她视奢侈品如洪水猛兽。在消费水平并不算低的大都市,她将一家三口每个月的生活费,控制在2000块以内,还包括了女儿幼儿园的学费。 很多人以为她的房子就是这样“抠”出来了,其实也不全是。

其中一套房是在山东三四线城市买的3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在这套房升值后,卖房款成了她南京第二套房的首付。 至于南京第一套房,夫妻两人公积金可以全覆盖贷款,“不影响攒钱”。 王神爱说,自己一直强调钱不是“抠”出来的,而是要靠自身能力去赚钱,目前手里有存款,还在做日常理财。“毕业没多久就赶紧自学转行到某IT行业技术工种,我老公做另一个行业的研发,工资比我更高,我们公司都有免费体检、商业医疗险,他还有班车、免费食堂、各种福利……两人工资加理财收入四五年存下来完全够去年底南京第二套的首付,再加上山东小城房子卖的钱。”

但她的这种极端消费态度还是引起了一些心理专家的注意,她们认为王神爱的消费方式其实是一种自我疗愈,跟她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消费买来的到底是什么?
从节目自述来看,王神爱的32年人生里,童年充斥着太多与“钱”相关的经历。 她表示,自己小时候家里人要给她钱,总是扔到地上让她捡,只为了让她体验到钱是难挣的,每分钱都不应该被浪费掉。

她妈妈也是特别“抠”的一个人,把90%的钱存进冰箱冷冻柜,最后掏全款买了一套房。
而她妈妈年轻的时候,曾为做新衣服把钱存到一个小箱子里,可这个箱子最后却被她外婆撬开,所有钱都被拿走了。 父母吵架时,妈妈会把她丢给爸爸,还会时不时被送往父亲的同事家,小心翼翼地度过寄人篱下的时期。 心理专家认为,从小缺少安全感的孩子都很明白自己要什么,希望自己“根扎在土里,像野草一样顽强地活下去,不要被生活打败”。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说:当一个孩子喜欢买买买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看看孩子对物质有这么强的占有欲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比如缺爱缺、安全感、缺重视,内在的匮乏才会不断地向外索取。 当一个人吃饱的时候,是不会不停地去寻找吃的东西的,也不会因为你拒绝给她东西吃就生气。 所以我们要看看平时我们给孩子的陪伴、关注是否足够。 但是父母陪在孩子身边,并不代表孩子就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和关注,所以我们要以孩子能接收到,感受到的方式去表达。 比如有些孩子父母陪她玩游戏,她就很开心,能感受到被重视被爱。 有些孩子是父母给她做好吃的食物,她会感受到被爱被重视,有些孩子是需要父母真诚的肯定和欣赏。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需求,基本上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

当需求被忽视,孩子长大后依然只能通过买买买来满足自我,就像现在很多年轻人,他们特立独行、个性十足,在消费和花钱上,都有着自己清晰的规划。
如何在不降低生活品质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节省钱,已经成了他们研究的方向,这个观念深深植入到他们的脑海中。

但在这两种矛盾的思想撞击下,也会产生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 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朋友,他们工资不高、家庭普通,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还没上学的孩子,他们最大的爱好就是热衷于买那些名牌衣服与鞋子。 为了自己的这项“爱好”,为了平衡家庭开支,他们同样热衷于买打折的临期食品、天天为了拼团占到一些商家的便宜而欢呼雀跃。 淘宝东西可以贵,但却不能给邮费;逛超市花了好几百,两毛钱购物袋却舍不得买。 这就是很多当代年轻人的消费观——不愿意降低生活品质,却又用尽一切办法,能省则省。 根据调查报告显示,2021上半年,我国35岁以下的年轻人正拉动着65%的消费。 他们意识不到的是,原本不需要花的钱,却在各种占便宜的消费陷阱中不知不觉地花了出去。

这也是王神爱想要表达的一个观念,只是她用了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诠释。 因为节目的“刻意安排”,王神爱的很多关于极简生活理念以及对消费社会反思的发言都被剪掉了,也因此让整个故事的落点聚焦到“两套房”上。 其实,与己无碍、与人无伤,又有家人和朋友的赞同与支持,那么又有什么关系呢? 毕竟,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其实让学生参加教育部白名单比赛获奖没有你想的那么难~
让学生参加教育部白名单比赛获奖难吗?对于一部分对教育部白名单比赛了解比较少的少儿编程校长和老师来说,可能先入为主的思想是应该还是挺难的。这里面主要是有两个误区:误区一:教育部白名单比赛肯定参赛要求高大多数人的可能理解的是参加教育部白名单比赛获奖对于参赛者来说,确实相对比较难。诺哈网2023-08-04 14:46:520000有些事情父母不教,孩子永远学不会
一位退休的老校长直言,有些事情父母不教,孩子永远学不会。并且还将其中的原因全写出来了,比如帮助别人,不能以牺牲为代价。作为孩子,你首先要对自己负责,保护自己,有时候比成为英雄重要。先学习再玩手机,凡事都有优先级,这代表了你的态度。看完之后,不得不说真是被惊艳到了,确实总结的非常精辟到位。家有孩子的,尽早把这几句话讲给孩子听一听。诺哈网2023-09-02 17:16:460000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已经成为现代家庭的主要构成形式。
然而,对于许多父母来说,如何为独生子女提供合适的教育和成长环境仍然是一个挑战。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为人父母的建议:培养独立意识。由于独生子女长期处于父母的关注下,他们往往会缺乏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因此,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自主决策机会,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诺哈网2023-08-24 17:17:120000哈佛研究:让孩子变聪明,不靠阅读和脑训练,而是父母要经常做一件小事
导语:你相信吗?经常跟孩子聊天,会让孩子变得更聪明,这甚至比让孩子多阅读、多做脑力训练等效果更显著。聊天是对孩子的一个综合训练,能刺激听觉、视觉感官以及语言能力等发展,使孩子的智力得到有效的开发。美国曾有机构对全国的父母做过调查,问他们:当今社会中,你认为哪个技能能让孩子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绝大多数父母都认为是沟通技能。诺哈网2023-08-31 13:06: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