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这门课,只能父母教|豆爸读书会·142

全文音频
前段时间,抖音上一个萌娃因为不认真练琴,被爷爷训哭的视频火遍网络。萌娃眼含热泪对着爷爷讲出“文艺范道理”:“你暴躁了,世界如此美妙,你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
这个萌娃面对爷爷的发脾气,没有用同样的情绪对抗,而是用这种正向的情绪引导让爷爷瞬间没了脾气。可谓是高情商应对。
白岩松曾说过:“过去我们总在谈智商,现在和未来的社会,对情商的要求更高。”近些年,“情商”一词越来越受到关注,情商高的孩子也越来越受欢迎。
一说到情商,很多家长们会认为,小朋友嘴甜,会说话,讨人喜欢就是情商高。其实,这样理解情商就太片面了。
最近读《情商这门课,只能父母教》才发现原来情商的概念远远不止能说会道。书中作者详细说明了孩子各个发展阶段的情商培养路径,介绍了许多实用的高情商培育方法,还包含了大量生活化的案例和可以直接拿来练习的实用技巧。

对于家长来说,可以说是一本很好用的情商培育指南。读完之后,才真正明白孩子有怎样的表现才算具有高情商。
这本书的作者是唐雯,是幼儿教育指导师。她曾任幼儿园园长、国际学校教师,在中国、泰国、美国等教学数年,有丰富育儿经验,曾亲身实践儿童情商教育,将儿童社会情感课程应用于中国家庭,她打造的“唐雯老师说教育”,获得众多家长跟随,为数万个中国家庭解决育儿困惑。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打开情商世界的大门,解锁孩子高情商的培育法则。

第一部分:孩子的情商,决定了他的人生高度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戈尔曼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20%靠智商,80%靠情商。”
这个理论在“物理天才”卢刚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卢刚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物理天赋,18岁考入北大物理系、22岁公费赴美读博,在学习方面可以说是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但就是这样一个成绩优秀的青年,却在一次研讨会上持枪疯狂射杀了自己的导师及同学,之后饮弹自尽。

卢刚
悲剧的背后,是因为父母从小只关注他的学习,忽略了良好性格的培养,成年后的他自视甚高、嫉妒同行、性格孤僻、不会社交,最终酿成了伤人害己的惨剧。
从卢刚的经历可以看到,即便再高的天赋、再多的资源也都扛不住低情商的消耗。
情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含了一个人成长中最关键的五种能力:一是认识自己的能力;二是管理自己的能力;三是激励自己的能力;四是认识他人的能力;五是社交技能。
高情商不仅更容易收获身边人的认可,更容易获得更高的成就。在学校,孩子良好的内驱力有助于提高学业成绩,职场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升职业天花板,从一生来看,积极的情绪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
由此看来,智商往往决定一个人的下限,而情商却能决定一个人的上限。情商教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个孩子走向成功和幸福的起点。
当然,孩子的情商高低不是天生的,高情商的孩子,多数得益于父母的悉心指导。根据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发现,最重要的情商发展阶段多集中在0~12岁。因此,0-12岁孩子的家长应该从高度重视情商教育,让孩子在社交、情感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未来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第二部分:培育高情商,先从正确认识自己开始
心理学家 Susan Forward 博士曾说:“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
但是中国式父母常常陷入一个教育误区,那就是对孩子的评价,打击远远多于鼓励。
例如,当孩子拿着得了A的试卷兴冲冲过来向父母报喜时,父母常常是这样回应:“这一次得了A,就这么骄傲了,隔壁欣欣都得了A 呢,还要继续努力啊!”

这种被比较的激将法,不仅不会激励孩子继续进步,还让孩子产生沮丧、羞愧和我不够好的自卑心理。而正确的夸奖不仅不会让孩子骄傲自满,反而会激励孩子强化积极的行为。
比如傅首尔的“鼓励式教育”值得很多家长们借鉴。她在辅导儿子多乐时写作业时,全程“彩虹屁”,“写字有进步”、“这字写得不错,果然是我的儿子。”在她的夸奖和鼓励中,孩子表现得更加积极。
当然这种鼓励也不是一位空洞地夸,唐雯老师总结了一个“三夸”公式,概括起来就是夸态度、夸努力、夸进步。所有的夸奖都要真诚、具体,要夸出具体厉害的点在哪里。比如“你今天自己收拾玩具了,很棒”“你今天刷牙比昨天更快,有进步。”“你取得好成绩是因为最近写作业都很认真”……
父母的评价可以帮助孩子准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同时,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也是影响孩子自我评价的关键。
什么是自我效能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班杜拉将其定义为一个人相信自己有采取一系列行动实现特定目标的能力。
也就说,自我效能感来自于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对外在事物进行积极的归因,从失败中吸取积极的成长经验,以及实现目标后形成的掌握感和成就感。
孩子平时经受的小挫折,小逆境就是提升孩子自我效能感、提高复原力的最好机会。
比如,当你的孩子在近期的考试中成绩不理想,主动帮助孩子分析失分点在哪里,“是考试太紧张了?是哪个知识点没有理解?还是平时练习的太少了?”鼓励孩子找到问题所在,等到孩子下一次成绩进步后,家长还要给予正面的鼓励。
在这种“积极引导——解决困难——正向激励"的循环体验下,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和抗挫折的能力才会稳步提升,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实现“我不行”到“我能行”的转变,就会收获乐观的品质。

第三部分:良好的自控能力是高情商的关键
书中,作者分享了妙妙的故事。6岁的妙妙,容易哭闹,爱发脾气,跟爸爸比赛拼乐高,看谁拼的快。妙妙输了,就边哭边打爸爸。爸爸批评她两句,她就把玩具扔到爸爸脸上,哭的更凶了。
生活中,很多家长常常被孩子类似的负面情绪所困扰。不能接受挫败、玻璃心、情绪易崩溃、经常大吼大叫,很多家长常常会手足不错。
孩子情绪的管理能力是情商的重要表现。根据耶鲁大学情绪智力中心创始人马克·布雷克特的情绪管理模型,情绪管理包括:识别情绪、理解情绪、标记情绪、表达情绪、调节情绪。
具体该如何应用呢?
首先,家长要看见和接纳孩子的情绪,要不带评判地接纳。
当妙妙因为输了爸爸而苦恼,如果爸爸说:“别哭了,不就是一个小小的比赛嘛。哭什么哭啊。”这是对孩子情绪的评判和否定,言外之意就是在说,你有这种情绪是不对的。而真正的接纳帮助或者引导客观描述孩子此次此刻的想法和感受。
“爸爸知道你因为输了比赛,心情很不好,我想听听你现在是什么样的想法和感受?”
面对妙妙的拍打,爸爸可以利用情绪盘,把自己的头像移动到表示“伤心”的位置,告诉妙妙:“你打我,我很难过。你也可以在情绪盘上移动自己的头像,让爸爸知道你现在的感受”。类似的情绪盘在家里如果多次反复使用,就可以让孩子熟练识别、理解情绪。

在真正的接纳之后,家长就可以试着引导孩子去调节情绪。比如可以用最常用的四种方法:闻花香吹蜡烛、发泄球、安静角、安抚玩具。
当家长自己有情绪的时候,可以主动示范给孩子,边呼吸边说:“我现在很生气,我需要深呼吸一下。”当孩子下次情绪激动时,家长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做。

第四部分:让孩子成为社交“达人”
如今,校园霸凌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实中,孩子也常常会遭受同龄孩子的排挤。比如在游乐区时玩耍时,你的孩子想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但被其他孩子拒绝了。如果长期受到这种情绪和人际关系的困扰,孩子就会越来越自闭,越来越不自信。
要想让孩子成为社交“达人”,需要具备两个关键能力:一是理解他人的共情力 。二是有效化解冲突的能力。
所谓共情力,也叫同理心,是理解他人想法与感受的能力。共情力强的孩子,能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不过度以自我为中心。
例如,在幼儿园里,共情力强的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生气或者不开心了,就能及时感受到,并礼貌地关心慰问“你怎么了?”“你是不是不开心了?”这样的孩子自然更容易受到老师和周围小朋友喜欢,常常能成为集体里的“人气王”。
要想培养孩子的共情力,父母要多和孩子谈论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比如,为了玩滑梯,你的孩子推了其他小朋友一把。这时可以问孩子:“那个小朋友被你推开了,他会有什么感受呢?你觉得他是高兴,还是伤心?
其次是化解冲突的能力。对于0~12岁的儿童来说,处理冲突是一件有挑战的事,但一旦孩子学会了,他们将一生获益。
儿童的社交冲突主要来自争抢资源,比如别人抢自己的玩具,霸占滑梯等公共资源,或自己抢别人的玩具,不让别人用。
教孩子化解冲突,作者认为关键是让孩子学会如何正确的分享。
例如,当孩子想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滑梯却遭受拒绝时,家长们可以交孩子做交易的方式。告诉孩子,可以把自己手里的玩具给其他小朋友们玩一会,或者可以建议其他在玩滑梯的小朋友一起玩玩滑梯传情报的游戏,让孩子想一个情报,然后传递给下一个人,最后看看能不能传对,这种游戏人多了才更好玩,那么自然其他孩子就会高兴地同意自己的孩子加入了。
写在最后:
《情商这门课,只能父母教》告诉我们,情商是一种综合能力,不仅体现在与人相处的能力上,更关乎一个孩子情绪控制力、意志力、耐受挫折力等多方面品质。更重要的是,这些能力的提升是要潜移默化,在生活中一点一点提升起来的。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情商教练,要先从自身做起,开启自己的高情商修炼之路,要怀着持续陪伴的心态,试着更多理解和接纳,接受孩子暂时的失败和不完美,发自内心给予孩子支持和爱,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走向高情商之路,让孩子创造更快乐更成功的未来。
愿每个父母都能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
十年后,有出息的孩子都来自这9种家庭,请家长都读一读!
作者:逗号·主播:蓝心来源:教师之窗(ID:jszc918)♬点击上方可收听369主播朗读音频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长更要做好孩子的第一责任人。一个孩子将来优秀与否,往往离不开家庭的影响。都说十年后,有出息的孩子大都来自下面这9种家庭。01配合老师的家庭有这样一个比喻:诺哈网2023-09-02 10:30:250001因下错站,女孩地铁狂踹母亲:过度溺爱,是一种伤害
溺爱是中国父母发明的一个谎言,你这么糟糕,父母一点责任都没有,如果他们有责任,那就是他们对你太好了。——武志红2020年10月12日,在武汉金银潭地铁站。一对母女下了地铁后,站在大厅。母亲拿着两个行李箱,还背着一个大书包。女孩大概十来岁,在一旁双手插兜,两手空空。突然,她用脚狂踹她母亲。连踹多脚。每一脚都用足了力气。踹完还使劲推搡,毫不留情。诺哈网2023-08-09 19:03:450000做父母的最高境界:为孩子多积“阴德”!
古语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那么究竟怎么做,才叫做真正的“为之计深远”呢?是否给孩子留下足够多的钱财,资产,或者动用自己的人脉资源,给孩子的未来铺路搭桥,这些固然都是为了孩子的前程考虑,然而却不是最终极的方法。诺哈网2023-08-27 14:18:580000孩子学习不用心,可能是得了这个病
“校校五年级了,一二年级的字还不会写,上学一考试全班下90的都没有,人家全是双百双百,他65。”“若汐拿出46分的试卷,爸爸说:退步了。若汐:上次38分。”“群晓上个厕所回来又忘记了刚看了二三十遍的字是怎么写的了。”这些都是我们眼中的“笨孩子”,是我们常说的:“不用心学,用心学怎么可能学不会,就是'懒’”。不!请别轻易说出“笨”和“懒”。这些孩子可能正在被“阅读障碍”所困扰。诺哈网2023-08-14 14:46:140000妈妈,我失败时,请这样爱我
今天中午12点直播,一键预约👆牛妈说:评判沟通是否有效果,有3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1、对方听了你说的话,更有勇气没?还是更气馁了?很多父母对孩子说的话,都是自说自话,自己焦虑就发脾气;自己担心,就表达对孩子的担忧;自己紧张,就要求孩子立刻听话。并没考虑自己说的话,是不是让孩子更加有勇气做好事情了。诺哈网2023-07-30 17:15: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