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吃肯德基”事件,揭露底层家庭的暗伤
正在看文章的你,还记得自己几岁第一次走进肯德基吗?可以在评论区留言,看看有多少人,跟你一样。放在20年前,肯德基是约会圣地,年轻男孩女孩们,喜欢在肯德基聊天,点一份吃食,可以聊上一个下午。现在的肯德基,则是遛娃神地,不少家长会带着孩子在肯德基消磨时光,蹭个免费的wifi,还有免费的儿童设施可以让孩子玩。看过一组数据,截止到2022年9月,肯德基在中国的门店,已经达到了7852家,比2014年,增加了一倍。这说明,肯德基正在被中国市场接受。

但仍然有很多人,没吃过肯德基,甚至都没进去过肯德基的门。尤其是在县城、镇上、农村生活的,根本没有肯德基门店,所以就没机会吃上。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去肯德基,是去上厕所。因为当时周围没有公厕,我只能选择去肯德基。当时还有些不好意思,毕竟没点什么,就只是上个厕所。

之所以聊起这件事,是因为最近网上比较火的“第一次吃肯德基”事件,因为跟生活在北京的舅妈一起去玩,路过肯德基门口,舅妈问他,你吃过肯德基没?他说吃过过,而舅妈却提高音量:“你根本没吃过,小县城没有肯德基,吃过啥啊你!”只是看文字,我也能想象出,舅妈鄙夷的表情,和被挫伤自尊心的他。何尝不是那些“没吃过肯德基”的人的缩影呢?是的,我没吃过,但不想被你看出来,所以假装吃过。可你却一点也不留情面,直接戳穿我!

还看到过一张截图,说的是他在肯德基发现,有人喝咖啡居然把“搅拌棒”当“吸管”,还说一定是农村人,第一次来高档场所。肯德基只是一个快餐店而已,怎么就高档了?从舅妈到这张网图的始作俑者,都给人一种“迷之自信”、“炫优越感”的感觉,好像他们才是社会上层的人。那些没吃过肯德基的,拿搅拌棒当吸管的,都是他们眼中的“异类”。

攀比风背后是自卑
一位朋友跟我说,她说,自己是19岁生日那天,奖励自己吃了一次肯德基。因为在那之前,都是在老家,老家是没有肯德基的。而且,第一次去肯德基,觉得战战兢兢的,特意去搜了相关问题,免得自己去,像个新手,被别人看穿了很尴尬!

朋友还跟我说,第一次去肯德基的事情,在当时是不敢跟身边人分享的,因为内心很自卑,觉得“别人都去过,我怎么才第一次去?”直到工作几年后,内心慢慢强大起来,才敢于面对这样的提问。她说,底层家庭的孩子,多少都有点自卑,这次“肯德基”事件,只是暴露出来底层家庭的暗伤而已!我并不认同!

其实,人一生中,没去过、没吃过、没见过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就像我们的父辈,可能一辈子都没去过一次肯德基,没坐过一次飞机、高铁,那又怎样?他们提起这些,也不觉得,自己有多自卑,只是会感慨,没追上时代的车轮,虽然他们是造轮者。而我们今天聊的,只是一个快餐店,不必这么拘谨。但在当时的认知里,就觉得,自己好像跟肯德基有一种“不配得感”,即使去了,也不敢跟别人说“嘿,那个快餐店我第一次去,也就那么回事儿嘛!”

认知贫瘠才是真的贫瘠
哲学家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是的,当你的思维固定在这里,就会觉得,物质上的不富足,成了人生的大缺陷。我没有足够多的钱,可以带给我足够多的体验机会。真的是这样吗?我有个小学同学,家境贫寒,有多穷呢?冬天她家从来不升炉子,就为了省碳,晚上每个人盖三四床被子,手上冻得都是冻疮,看着就很疼。每天放学后,她要先去菜市场捡菜叶,喂猪,如果遇到好点的,就可能是晚上饭桌上的餐食。穿的衣服都是邻居和亲戚送的,过年也是从中挑个板正的,小学六年没见她穿过新衣服上学。即使这么贫寒,她依然每天笑盈盈的上学,跟班上很多同学都是好朋友,成绩也是数一数二的。有次跟她聊天,我问她,你觉得自己生活的快乐吗?她说,快乐啊!虽然我们家没有钱,但我有这么多好朋友,同学们也经常借给我书看,这就够了啊!吃的、穿的,虽然不是很好,但我能学很多知识,以后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以为她会很自卑,结果她比我都乐观。我吃过的,她或许没吃过,我见过的,她或许没见过,但这并不妨碍,她依然快乐且努力的生活着。这就是认知的差距。现在,我这位同学大学毕业后就在老家创业,不仅开了公司,还经常捐款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有次我们同学聚会,我看到她,穿的依然很朴素,但站在同学中,熠熠生辉,整个人都是发光的。所以,即使你穷,没吃过什么,没见过什么,不表示你就真的贫瘠,认知贫瘠才是真的贫瘠!

枕边育儿寄语:
没吃过肯德基,没坐过飞机,不表示你的人生不圆满。没获得过的,其实只是你不需要而已。只要自己肯努力,那些你想要的,一定都会在某个时刻到达!(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饭桌上可以教育孩子吗?聪明的父母都是这样做的
文丨优宝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每天都过得忙忙碌碌,为人父母更是如此,茶余饭后都成了难得的清闲时光。自然而然,饭桌就成了教育孩子的重要场地。原本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是件温馨愉快的事,即使你不言我不语也不会觉得尴尬。然而不少父母却宁愿打破这种沉默,也要利用这种轻松的氛围来教育孩子。饭桌教育,孰利孰弊?诺哈网2023-08-15 13:56:560000你觉得太累,有时并不是因为你很忙
养出有抗挫折能力、情绪稳定的孩子一键预约视频号直播👆01020304050607080910作者简介:牛妈彭小蹦,用阿德勒心理学暖心陪伴成长,10年影响全网100万读者,1000原创家庭教育漫画助力家庭关系、孩子的学业和社交发展。亚洲阿德勒协会认证咨询师、指导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专业理事,当当网影响力作家。诺哈网2023-08-27 14:29:090000女儿为啥谁抱和谁走?“自来熟”的功与过,把握认生期才是重点
我们家小花和哥哥小时候性格相去甚远。哥哥比较内向,一见生人就有怯意。妹妹却是个自来熟,谁对她乐她都高兴,谁抱她,她都跟着走。虽然女儿在人群里很讨喜,大家也说这孩子特别地接地气,可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家小花也扛不住地“矫情”起来了。而她哥哥,小时候腼腆,长大了反而热情地多,也宽容地多。为什么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孩子到最后还是出现这样的情绪转变呢?其实,这和小婴儿“认生期”有关。诺哈网2023-08-10 17:15:590000今天我们该怎样教孩子读名著
(图片源自网络)题在前面教师的价值就在于,让每一节课都焕发出真正的语文味道,让孩子在这样一种挑战性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发展其语言,训练其思维,锻炼其能力,提升其素养,然后让兴趣演绎成习惯,让孩子从课堂走向课外,获得真正自我生长。——彭荣辉今天我们该怎样教孩子读名著——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课文为例诺哈网2023-08-01 11:26:390000孩子抽筋是长高?背后原因别忽视!教你应对多种情况的抽筋!
图片来源:新浪网最近,很多家长都会和我反映孩子睡觉时会有四肢轻微跳动、甚至抽筋的症状,看着觉得很不好受很心疼,也有家长会猜测是不是因为孩子要长高了。其实孩子抽筋的原因很复杂,表现也多种多样,而且发作的时间也不固定,今天我来好好跟大家分析一下孩子抽筋的不同原因和不同的应对方法。诺哈网2023-07-31 17:16: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