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导系统为什么又庞大又昂贵?到底难在哪里?

【军武次位面】作者:TDK

这场面很好看,(仅限于朝敌人发射的时候)
常言道“身怀利器,杀心四起”,随着弹道导弹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如何有效应对付潜在敌国的弹道导弹袭击,就成为了一个国家的防御者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反导系统,究竟有何玄机?反导系统的构建又有什么样的难点?今天,军武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何谓反导?
一般来说,我们现在所说的“反导作战”其定义为“使用反导弹武器拦截来袭导弹或使其失效的作战行动。”这一定义,不但包涵了针对敌方弹道导弹的作战,也包涵了针对巡航导弹的作战。在本文中,我们主要讨论的是针对弹道导弹的作战。

▲典型洲际弹道导弹的飞行过程
庞大的系统构成
为了对付高速来袭的敌方弹道导弹,反导系统要解决三大难关,发现预警、精确跟踪、以及精准拦截,反导系统的各部分组成亦是围绕这三大问题展开的。

▲反导系统各探测传感器的协作流程
明确了反导体系要完成的三大任务之后,我们就可以将平日军事新闻当中,不时出现的各种有关反导系统的新闻与名词,进行一番粗略的梳理了。

前段时间曾一度引发中韩之间尖锐对立的“萨德系统”,在整个反导系统当中,也只能算作一个子系统。这些纷繁复杂的系统,要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融合的反导体系,不但需要庞大的科研与工业体系支撑,而且还需要根据潜在的威胁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部署,从而获得足够的预警纵深,换句话说,完备的“反导系统”注定是一个强国且是大国才能进行的游戏。

▲为了涵盖前苏联可能选择的来袭路线
美国构建了多个相距遥远的预警雷达站

▲美军在全球的反导部署
搜索与发现
导弹弹道的发射方式,早已从一开始固定部署的发射架,发射井,进化到了机动部署的发射车和海基潜艇。因此,提前找到敌人发射地点的行动变得愈发困难了起来,这也就要求,反导体系的预警网络可以在敌人导弹升空之后,尽快的找到导弹腾起的位置。

▲西伯利亚广袤的原始森林是这些
俄罗斯导弹发射车天然的藏身掩体
为了满足对大范围地区的实时监测需要,预警卫星和远程警戒雷达也就成为了反导预警体系必不可少的“先期触角”。

▲美国的天基红外预警卫星
在发现敌人的导弹升空之后,就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对其进行稳定的跟踪与识别,并预判敌人的飞行路线与落点。


▲弹道导弹发射时巨大且炽热的尾焰
是预警卫星早期捕获它们的必要条件

▲早期预警雷达(UEWR)是对弹道导弹
进行早期发现与跟踪的重要手段
对敌人弹道导弹的越早预警,也就意味着更长的反应时间,与更多的拦截次数,从而大大提高对敌人弹道导弹的毁伤与任务破坏几率。

拦截与毁伤
解决了发现与跟踪的问题,就该轮到拦截系统上场了,根据弹道导弹的飞行特点,不同的拦截时机又可以大致分为上升段(助推段)拦截、中段拦截和末段拦截。

▲NCADE是美军基于AIM-120先进
空空导弹而研发的一种机载反导武器系统
在这三个拦截阶段当中,弹道导弹的上升段是最为脆弱的阶段,在此阶段,弹道导弹的飞行速度慢,尚未离开敌国国境,且未能释放出分导弹头与假目标,是最好的下手时段。

▲美军曾一度设想使用飞机搭载
激光武器,烧毁上升中的敌人弹道导弹
不过该项目已经下马
不过,想实施这样的上升段拦截就必须将拦截系统,提前部署在靠近敌对国发射基地的附近,这样一是要付出相应的外交交恶代价(例如萨德风波),二是这些拦截系统本身由于靠前部署,十分容易在开战之初就遭遇敌人的火力毁灭(萨德部署地的韩国民众抗议其部署,就是因为这些远道而来的萨德系统,很容易为自己的家乡招来灭顶之灾)。

▲抗议萨德部署的韩国民众
中段反导拦截位于大气层外,是敌方弹道导弹的飞行中段,在此阶段实施拦截,敌人的弹道导弹尚未重返大气层,也距离本国本土有相当距离,且反导拦截系统不需要贴近敌国太近,是一个相对理想的拦截环境。

▲路基中段反导拦截示意图
当然,此时拦截伴随而来的技术难度也很大,由于此时的敌方导弹处于全程飞行的高点,且已经加速完毕,抛弃了助推火箭,还有可能已经释放出了诱饵弹头。因此,此时拦截,对拦截弹自身的性能和反导系统的探测识别精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样的技术难度,使得许多国家都无法企及,到目前为止,能利用本国技术进行陆基中段反导试验的只有中、美两国。

▲中国网友在西北某地拍摄下的
疑似中国第二次陆基中段反导试验的画面
一旦前两阶段的拦截失败,也就到了弹道导弹的末段拦截阶段,在此阶段的拦截行动,就已经属于最后的防线了,由于不同的弹道导弹其飞行高点,飞行速度都有所不同,因此,洲际弹道导弹和近程战术导弹的末端速度差异很大,拦截效果也因此会产生巨大的差异,对飞毛腿的拦截显然要比拦截洲际弹道导弹要容易的多。

▲同中段反导拦截试验一样
我国也已经掌握了
动能末段反导试验的能力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大五叶:我军第一款经实战检验的迷彩,在两山轮战中表现出色
我军从1927年建立开始,装备的军装历经变化,但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军服依然为单色,直到80年代初,为对抗越军侵略,保卫南部边境的两山论战打响后,我军才装备的的81式样伪装衣才打破了这个记录。81式伪装衣(当时还没有迷彩服的叫法),其使用的迷彩样式俗称“大五叶迷彩”。是我军第一款迷彩服,也是唯一一款参加过实战检验的迷彩。诺哈网2023-06-05 12:40:450000少年背自制降落伞跳楼坠亡!跳伞背后隐藏着哪些危险?
【军武次位面】:概略北方《军情晚报》为您收集最有意思,最具价值的军情新闻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那么为什么歪果仁会一直这么少呢?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很多歪果仁热衷于极(zuo)限(si)运动,从小到大都都是如此。如果再具体到战斗民族身上,这种作死基因就更加强大了,前有拿自己儿子测试三级盔防弹性能,今有母亲鼓励儿子测试自制降落伞导致儿子坠亡。▲这儿子不是亲生的吧?诺哈网2023-06-09 07:09:120000国产军车现身欧洲阅兵式,中国制造凭什么薅老外羊毛?
《军武次位面》作者:XY1562020年5月29日白俄罗斯举行了纪念卫国战争胜利阅兵式,有趣的是阅兵式上出现了两种来自中国的战车。要知道白俄罗斯军队一直以苏式武器为主,此次中国军车出现在白俄罗斯阅兵式上,是中国军车首次进军到欧洲市场。▲中国猛士车打入欧洲市场,亮相白俄罗斯阅兵式诺哈网2023-05-28 06:09:490000有人说:巴雷特能1800米外一枪击中啤酒瓶盖!你咋不上天呢?
【军武次位面】:XY156轻武专栏是军武打造的单兵武器类栏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今天军武菌在某个问答平台看到有一个题主问这样的问题:“现代直瞄火炮和狙击步枪,哪一个精度更高?”很多人都踊跃回答,具体情况按下不表,其中有个回答是这样说的:“巴雷特狙击步枪使用(.50BMG)枪弹,12.7x99mm有效射程2000米,在1800米的距离上一枪命中啤酒瓶盖。”▲如是说道诺哈网2023-06-05 15:49:250000火箭批发!中国新型PHL-191换弹画面曝光,相比PHL-03A有哪些进步
近日,央视节目《国防军事早报》的报道中,某集团军炮兵旅列装的新型PHL-191式370毫米远程火箭炮系统(也就是所谓的“新箱火”)首次公开了发射单元从普通重卡上起吊、使用起重机转运、以“整体式装填”形式装填入发射单元的画面。诺哈网2023-06-02 10:28:3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