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守江必守淮?1600年前的淝水之战给出了标准答案
【军武次位面】:杨树
纵天下战例,论古今奇谋,尽在《军武韬略》
大家好,欢迎来到专栏《军武韬略》第1期。本期我们将以东晋的淝水之战为例,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我国历史上的一则著名军事准则“守江必守淮”。
历来都有天险之称,但纵观历史,同样依托长江进行防守,能守住的并不多,那么怎样才是长江的正确利用方式呢?答案是要先守住淮河,也就是“守江必守淮”,一千六百年前的淝水之战,正是这个规律的最好证明。
在中国历史上,通常是在南方防御北方时,长江才是天险。但是通常南方将很难单凭长江进行成功的防守。
▲秦岭淮河也是一道屏障
因为长江很长,可以渡江的地方很多(特别是中下游),如果重点设防,进攻方只需要另找地点即可突破,如果处处设防,那么集中优势兵力突破一个或几个点,一样能达到目的。
▲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进攻图
举一个最近的例子——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兵临长江(中下游)。国民党军想要守住从武汉到上海的每一段江面,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事实上,在解放军百万大军的多路突击下,国民党军迅速崩溃——长江不仅没有带来防守上的便利,反而还成了处处都要设防,还处处都防不住的累赘。
相比长江,应该先选择守淮河。公元376年,氐族“大秦天王”符坚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当时阻碍前秦一统天下的唯一阻碍,就是偏安江南的东晋了。
从历史地图不难看出,前秦与东晋对峙的主要地带,正是淮河流域。
公元383年,苻坚决意南征,在7月发布了“公私马,人十丁遣一兵”(私人马匹收归国有,每十个男丁征发一人为兵)的诏令,在3个月内组建了百万的大军,兵分三路,西路沿长江、汉水东进,东路经彭城南下,中路为主力,由苻坚亲自率领,以苻融为前锋,经洛阳、汝河、颍水直向淮南寿阳进攻,企图在江淮方向歼灭晋军主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队列前后绵延1000多里,阵势十分骇人。
▲前秦从东北和西北调兵,声势浩大
虽然这么部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到达前线,但据史学界估计,到达江淮前线的秦军,也至少在20万以上,仍然大大多于东晋——面对强敌压境,东晋唯有拼死一搏。
东晋的兵力主要来源于南渡的流民,东晋最初的政策是拦截,因为安置他们会加重财政负担。但流民实在太多,拦也拦不住,而且不接纳这些因为逃避胡人统治才南下的同胞,情理上也实在不通。
所以,在晋元帝时期,晋朝出台了一系列法令,给流民安排土地和户籍,然后征发为兵,“发良人奴,自为惠泽”,不仅解决了流民问题,还从流民中选拔精壮组建了“北府兵”,这是一支类似于法国外籍军团那样的精锐部队。
《晋书·刘牢之传》中记载:“太元初……玄(谢玄)多募劲勇……玄以牢之(刘牢之)为参军,领精锐为前锋,百战百胜,号为北府兵。敌人畏之”,北府兵在淝水之战中发挥关键作用。
▲谢安
但是光有精锐部队还不够,正确的战略战术更不可少。东晋的主要决策者为总揽朝政的士族领袖谢安,他奉行积极防御的战略,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也要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其实双方的交锋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378年,秦以17万兵力进攻襄阳,东晋将领朱序死守了一年后城破被俘,朱序假意归降,等待机会,成为“潜伏”的“内鬼”。
手握重兵的东晋将领桓冲(任中将军,都督扬、豫、江三州军事)在荆州方向率水陆军10万,扼守长江南岸,并在江北机动作战牵制秦军,阻止其顺流而下,保卫了首都建康上游的安全。
▲荆州、襄阳,距离主战场约有200公里
在淝水之战前,桓冲就主动出击,进攻西线的襄阳、涪城(四川绵阳)等地,苻坚不得派出慕容垂、姚苌的精锐之师进行救援。同时,东线的刘牢之又率北府兵攻打寿阳,苻坚不得不派兵救援——早在主战开打之前,东晋已经开始调动秦军了。
前秦精锐的鲜卑大军在战前疲于奔命,慕容垂名为南征先锋,但实际上被用在荆州方向以防桓冲,没能参与最后的决战。也就是说,重点战场上的秦军,并非一流主力,而东晋派出的则是最强的北府军,此削彼长,有效弥补了兵力差距。
淮南方向,由尚书仆射谢石(谢安的弟弟)被任命为征讨大都督,以谢玄为前锋,率军8万,沿淮水一线抵御秦军。这是东晋的重点方向——江南虽大,但已无路可退,因为身后就是首都建康!
来到淮南的秦军大约有25万之众,依靠兵力优势攻克了淮南(寿县),把战线推到了硖石(安徽寿县凤台县西南),这是一个扼守淮河中游的险要之地。秦军围攻不止,眼看东晋军就要顶不住时,苻坚却出了一个昏招——派降将朱序前去劝降!
▲朱序后来成功返晋,得以善终
劝降的对象不是硖石的守军,而是前来救援的谢石。结果朱序不仅没有劝降,反而将秦军的情报和盘托出,并且献计:
“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等他们百万大军到齐,可就不好打了,乘他们现在人少,迅速出击,打败前锋,就有戏啦!
本来谢石打算坚守不出,掌握了这个情报后,决定主动出击。11月,刘牢之率5000北府军乘夜色渡过东线的洛涧突袭秦军,斩杀两名秦军将领,击溃了十倍于已的5万敌军,大涨了东晋军的士气,同时也击破了秦军的东线,这是决战的前奏。
洛涧大捷后,谢石水陆并进,进抵淝水东岸的八公山下,与驻扎寿阳的秦军隔河对峙。东晋军士气高昂,行伍严整,令登高远眺的苻坚心生惧意,把八公山上摇曳的草树也当作了敌人——“草木皆兵”就源自于此。
▲淝河并没有多宽,而秦军竟然不敢主动渡河决战
秦军兵力占优,而且预备队还在路上,显然,持久战对东晋不利,因为已经没有更多的兵力可用了。于是,谢玄决定遣使前秦,要求对方从河岸后退,让出一块地方,以便东晋军过河决战。
▲军博收藏的油画《淝水之战》
此时智商已经不够用的苻坚居然同意了,不过他打的是“半渡而击”的算盘。但“大秦天王”万没想到,后面还有朱序这个“内奸”——当后退的命令下达后,秦军因为战线过长,通讯不畅,后方不明所以,朱序乘机大喊“秦兵败矣!”本来就人心浮动的秦军顿时崩盘溃散。
秦军乱了套,但东晋军可是真的渡河而来了——谢玄的8000精锐骑兵顺利渡过淝水,旋即发动了冲击。失去组织和秩序的秦军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在东晋军的打击下完全溃败,死者十之七八,苻坚也中了一箭,单骑逃回淮北,东晋乘机收复了大片土地。
其实,东晋总兵力才八万,渡河而击的兵力总共可能就一两万,其实根本杀不了那么人,大量死亡的秦军都是因为自相践踏而死——没有了组织、纪律和士气,数量再多的军队也是一盘散沙。
很多人只看到了淝水之战中最后以少击多的决胜一刻,但真正精彩且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之前那一系列的对局和布置,八千人渡河而击,不过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东晋赢得淝水之战,固然有苻坚刚愎自用,前秦内部矛盾多的因素,然而真正的胜机还是在于自己——即使敌人有弱点,也得自身有足够的实力和正确的策略,对手的弱点才有被利用的可能。
▲一千年后的解放军正是拿下了淮河流域
才能一举击破长江防线
东晋的成功,在于战前练成精兵,战时正确决策,以静制动,按照“守江必守淮”的原则,在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上主动出击,使敌军不能集中兵力,而自己则有效地利用了地利和策略的力量,打败了数倍于已的敌人,保存了华夏文明的余脉,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一战。
战争永远不是比拼人数多少的游戏,更多时候要讲的是计策与谋略。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一个真正的统帅算无遗策才是第一位的。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世界杯德国队的身价值170辆坦克,中国国家队呢?
【军武次位面】作者:火炎焱世界杯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平时不怎么关注足球的小伙伴们也会在这个时候偶尔看两场比赛。在这里,问候一下那些参与了赌球的小伙伴,你们现在还好吗...━━━━━┒┓┏┓┏┓┃德意志永不败┛┗┛┗┛┃\○/┓┏┓┏┓┃/┛┗┛┗┛┃ノ)┓┏┓┏┓┃┛┗┛┗┛┃┓┏┓┏┓┃┛┗┛┗┛┃┓┏┓┏┓┃┛┗┛┗┛┃┓┏┓┏┓┃┛┗┛┗┛┃┓┏┓┏┓┃诺哈网2023-06-12 10:03:230000一路自吹自擂!英国航母就这么驶离南海?以为是王者,结果是青铜
根据微博大佬“南海的波涛”、“南海战略态势感知”援引西方商业侦察卫星拍摄的卫星照片,8月1日左右,英国皇家海军以“女王”号航空母舰为编队核心舰艇的CSG-21航母打击群,在中国南海进行了6天的航行后,开始低调穿航菲律宾吕宋岛北的巴布延海峡进入菲律宾海。从25日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到8月1日出南海,“伊丽莎白女王”号的航线与速度均中规中矩,可能不想过度刺激中方。(图源:微博@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诺哈网2023-06-01 21:24:070000盛产美女的两个西亚小国又打起来了!其实他们还帮中国打过鬼子
中国的两个朋友,打了近来最激烈的一仗昨天,从遥远的高加索地区传来了爆炸性新闻——两个小国,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打起来了!如果不是突然被刷屏的战争新闻,恐怕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两个陌生的名字,在地图上还得费点劲才能找得到。▲黄色是亚美尼亚,红色是阿塞拜疆它俩加一块还没福建省大图片来自百度地图诺哈网2023-06-03 20:18: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