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说核潜艇带核弹,常规潜艇也能这么干吗?中国还真有这种潜艇
【军武次位面】:高得道
最近,中国第三代潜射弹道导弹"巨浪-3"型在渤海湾进行首次试射的消息引起各界对中国海基核力量的关注。不过,在"巨浪-3"型的光环之下,也许很少有人会关注试射"巨浪-3"的无名英雄——032型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032型始建于2008年,该潜艇是为了替代舷号为200号的老旧G级潜艇,专门用于承担包括潜射弹道导弹在内的新型武器装备的试验任务,在中国海军武器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此外,032型潜艇还有一个耀眼的头衔——世界最大常规动力潜艇的称号,因为其正常排水量是3797吨,水下排水量更达到了6628吨,堪比一些核动力攻击潜艇。

提到与众不同的032型就必须谈谈常规动力潜艇发射弹道导弹的那些事,实际上,世界上第一次完成发射弹道导弹任务的不是核潜艇而是常规潜艇。二战结束后,德国的很多武器技术资料和相关技术人员都被盟军瓜分了,苏联就捞到了不少好处,其中就有德国的XXI型潜艇。德国的潜艇技术在二战期间可以说是独步天下。所以,战后苏联在发展常规潜艇方面,参考了大量德国的设计经验,建造了215艘的613型潜艇就是苏联在XXI型潜艇基础上研发的,是核潜艇服役前苏联水下力量的绝对主力。不过,613不是重点,重点是另一种在XXI型潜艇的基础上研发了一款大型远洋潜艇——611型潜艇。

▲611型潜艇
611型潜艇全长90.5米,宽7.5米,吃水5米,水面排水量1831吨,水下排水量2400吨,水面航速17节,水下航速16节,最大潜深200米。作为远洋潜艇,611型的自持力从当时常规潜艇普遍的30天提升到了75天,以2节的潜航的时候,续航从通常的335海里提升至443海里,这些都为611型能够执行远洋作战任务的提供了性能基础。后来,苏联对611型潜艇进行了改装,安装了D-1发射装置.。1955年9月,由611型潜艇改造的世界上第一艘弹道导弹潜艇B-67号艇下水,配备了2枚P-11ФM潜射导弹。P-11ФM导弹是单级液体燃料弹道导弹,射程约150公里,圆概率误差0.75公里,只能在水面状态下发射,且需预先将导弹从贮存井中升起,弹头爆炸威力1万吨TNT当量。1955年9月21日,611型潜艇进行了世界上首次弹道导弹的潜艇发射实验,为苏联的弹道导弹潜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611型G级潜艇
而在实验之前的1954年5月,苏联海军就开始发展一种专业的"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629型,也就是著名的G级。其动力装置包括 3台柴油机和 3台推进电机,采用三轴推进方式,使潜艇的水上航速为16节,水下航速17.6节,水面续航力可达 22700海里。629型使用的导弹是P-13型弹道导弹,与P-11相比,P-13要更大更重。P-11ФM型弹道导弹是从陆基P-11导弹改进而来,射程只有150千米,完全不具备战略威慑的能力。而P-13型导弹则将射程增到了560千米,不过两者都一个致命的缺陷——只能水面发射,潜艇必须浮上水面,先打开发射筒上盖,然后用液压升降机将导弹升至发射筒顶部,才能点火发射,实战价值真的很有限。

此外,由于P-11ФM和P-13都是液体燃料,一旦导弹燃料泄漏,会造成潜艇失去战斗能力,甚至沉没。为了保证潜艇能够安全的使用导弹,也为了减小潜艇发射导弹时的摇摆,629型安置上了舭龙骨,这样的设计也是潜艇中少见的。一开始,629型潜艇舱内的3枚SS-N-4弹道导弹只能在水面发射,后来,随着前苏联弹道导弹的不断改进,629型也不断进行着"脱胎换骨"的改装。在1961年至1972年间,有13艘629型结果改造后换装了SS-N-5导弹,数量仍为3枚,形成了629Ⅱ型潜艇 。后来,前苏联海军将 1艘 629型潜艇加长 20米、使其能搭载 6枚弹道导弹,排水量也随之增至 3500吨,另外还有1艘被加长改装后搭载了 6枚更为先进的 SS-N-8导弹 。
需要强调的是,1959年初,苏联在自己还没有接受第一艘629级的情况下,就将全部资料转让给了中国生产,并派遣专家帮助建造。不过随着中苏关系破裂,所有的专家和大部分设备和技术资料又被拉回了苏联。所以,中国只能利用留下的图纸和既有的技术,独自建造了一艘6631型G级潜艇,也就是开头提到长城200号潜艇。1982年10月12日,中国第一枚潜射战略弹道导弹"巨浪-1"型就是由G级常规动力导弹潜艇成功完成了首次水下发射试验,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

如果说中国的G级常规动力弹道导弹只是海军武器试验平台的话,前苏联的G级潜艇可是正儿八经执行作战任务的战略武器,于是,出点事故也是不能避免的。由于是带有核武器的潜艇,所以,必然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1968年2月28日,苏联太平洋舰队K-129号潜艇从堪察加基地出发执行计划外的战斗巡逻任务,潜艇上装备有3枚带核弹头的R-13型弹道导弹、2枚核弹头鱼雷。在1968年3月8日,在巡逻至夏威夷群岛附近时,由于不明原因沉没于瓦胡岛西北1390千米处。根据调查,该艇有可能是与美国剑鱼号潜艇发生了相撞。冷战期间,美国攻击潜艇会时常跟踪苏联导弹潜艇,所以,许多前苏联海军官员都认为是美国潜艇撞沉了K-129。最有力的证据的是1968年3月17日,剑鱼号曾经返回日本横须贺港对变形的潜望镜进行紧急维修。

随着,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的发展,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越来越成为一种鸡肋式的战略武器,所以,很快就淡出了历史舞台。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流浪地球》怒怼木星加特林啥来头?每分6000发真能提着打?
【军武次位面】:不会飞的子弹轻武专栏是军武全新打造的单兵武器类栏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在今年的国内电影春节档中,《流浪地球》着实是吸足了科幻影迷们的眼球,甚至被冠以“中国科幻电影开山之作”的高度评价。▲《流浪地球》观后感:道路千万条,安全……诺哈网2023-06-08 03:47:420001曾参与制作《狮子王》动画,原来朝鲜是隐藏的“二次元大国”?
意想不到的组合1999年,在新加坡国际动画展览会上,60岁的韩裔美国制片人尼尔森·申遇到了朝鲜代表团的领队金京。80年代,尼尔森·申把先进的美国动画技术带回韩国,并创立了AKOM工作室,此后长期承接美国电视动画外包制作,包括《辛普森一家》《蝙蝠侠》《X战警》《特种部队》等。▲辛普森一家虽然做外包做得风生水起,但是尼尔森·申一直想要拍一部自己民族的故事。诺哈网2023-06-01 18:14:580000继T-62之后,老古董T-54也开上前线,俄军真的那么缺坦克吗?
《军武次位面》作者:海东青近日,俄罗斯远东地区有网友拍摄到一辆满载着坦克的火车正在向西行驶,而这列火车之上的居然是拥有大约70年历史的老古董T-54坦克,并且其中赫然还有三辆是非常古老的T-541951型。与此同时,国外的军事博主称,俄罗斯远东兴凯湖地区的阿尔谢尼耶夫第1295坦克库存基地已经启封了一批T-54坦克,正在进行翻修,估计火车上这批就是来自这里。诺哈网2023-05-26 22:45:530000阎锡山兵工厂不仅山寨日本三八步枪,还有日本重机枪
【军武次位面】作者:xy156如果近代中国要选出一个最擅长的人去负责发展全国的军事工业,那非阎锡山莫属。大军阀阎锡山从1917年开始独揽山西军政大权的30余年,大力发展军火工业。能够自主生产各类轻重武器,甚至还造过飞机,和同时代其他地方搞得军火工业相比,山西军火工业绝对是名列前茅的。山西省在民国时期还是两个模范省之一,另一个是广西。▲军阀阎锡山诺哈网2023-06-12 03:08:430001韩国版F-22下线在即,中国歼-20领先10年的优势没了?
近日,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KAI)再度放出了其位于韩国庆尚南道泗川市的总装厂内画面,从画面中可以看出,由KAI研发制造的韩国KFX第四代战斗机的首架原型机制造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相比去年9月份的制造进度,这架原型机的机体已经基本成型,主要气动动作面也均已安装完毕,重要的机载分系统如航空电子系统、战机操纵界面与两台F-414-KI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也安装到位了。诺哈网2023-06-03 08:58:5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