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戴梓和他的“机关枪”是怎么回事?答案令人哭笑不得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中国屡屡被持着“坚船利炮”的西方列强打败,所以很多中国人就产生了这样一种心理——中国发明了火药,所以中国的火器本来应该是领先西方的,完全是因为清朝怕汉人掌握火器危及政权才压制火器发展,最后导致了中国在近代火器方面的落后。为了证明这个论点,他们还从历史的角落里找出了一位本来并没有啥知名度的历史人物——戴梓,并把他捧为“世界上第一挺机关枪的发明者”。又说,戴梓发明了机枪,康熙皇帝怕危及统治,不但把他造的机枪毁了,而且把戴梓发配辽东,最终含冤而死。这样一来,一个完整的论证过程就形成了——你看,连机枪都是中国人发明的,不是康熙压制迫害,中国近代能挨西方的打?这个故事随着互联网的反复传播,终于变成了一个似乎确凿无疑的历史事实。
经过互联网文化的渲染,
现在的戴梓在某些人心中
几乎已经成了这样的形象
然而,笔者在经过了对相关史料的梳理之后,却发现,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网络谣言!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戴梓这个人的基本情况。在《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一百二十中,对戴梓的生平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戴梓出生于浙江仁和。从小天资聪慧,善于谋略,同时对火器制造有很高的天分,曾经自己制造了一支火枪,可以在百步之外打中目标。在康熙十三年(1674年)的时候,前往浙江平定三藩叛军的康亲王杰书听说了他的名望,特地礼聘他出任自己的幕僚。后来康熙帝知道了他的才能,又把他征入宫中,担任翰林院侍讲,并入值南书房。他曾为康熙帝制造出可以发射爆破弹的火炮,康熙帝很高兴,亲自将火炮命名为“威远大将军炮”,命令大量制造。后来在三征噶尔丹的战争中,此炮发挥了巨大威力,“三炮堕其大营”,康熙帝大喜。我们可以看到,到这里为止,戴梓的人生都是成功的,他因为自己在火器方面的技术特长得到了康熙帝的重用,从一介布衣一下提拔到翰林院担任侍讲,入值南书房,变成了皇帝身边亲近的人。
戴梓发明的威远大将军炮实物留存至今
那么,戴梓是怎么从皇帝跟前的红人变成了阶下囚的呢?据《清史稿》卷五百零五记载,戴梓在参与修撰《律吕正义》的过程中,他“与南怀仁及诸西洋人论不合,咸忌之。”而《国朝耆献类征初编》的记载则更为详细,说他不但得罪了南怀仁为首的钦天监外国专家团队,而且还得罪了康熙帝的御前侍卫赵某。这位赵某颇得康熙帝的宠信,所以为人甚为跋扈。有一次,他当面直呼戴梓的姓名,这在古代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戴梓当即斥责了他的无礼行为。这位赵某不但不道歉,反而把状告到了康熙跟前。但是康熙却说:“尔当师之”,并让他向戴梓磕头认错,把他弄得“面项尽赤,不言而退”。这样,他就跟戴梓结下了梁子。最后,戴梓遇到了一个真正的无赖——张献忠曾经的养子陈宏勋。此人在降清以后,把戴梓请到自己家中,让家丁拿着大棒,然后给戴梓敬酒,让戴梓借他三千两银子,不然就让人用大棒打死自己。戴梓于是写了取银子的条子,让陈到自己家取银子。结果陈宏勋去戴家拿了银子之后却不把条子留下,第二天又再拿着条子去取银子,日复一日,没完没了。戴梓的大儿子戴京忍无可忍,拔剑要杀了这个无赖。结果被陈宏勋倒打一耙,向康熙帝告了戴梓纵子伤人的御状。这时,对戴梓素有怨恨的南怀仁以及御前侍卫赵某也趁机一起向康熙鼓噪,诬陷戴梓“私通东洋”。为了缓和南怀仁等人“群情汹汹”的局面,康熙帝只好违心地将戴梓发配辽东盛京。后来一直过了二十多年,康熙帝终于为其平反昭雪,赦免其回家乡。但此时戴梓已经垂垂老矣,贫病交加,只能留在铁岭,不久就去世了。
陷害戴梓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
时任钦天监监正
从以上事实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戴梓人生发生戏剧性转折,跟所谓“发明机关枪”没有任何关系,主要是因为他为人处世方面的缺陷,得罪了一群小人,终被围攻构陷;第二,康熙帝在处理戴梓的问题上确实犯了错误,他没能顶住南怀仁等人的压力,让戴梓蒙受了不应有的冤屈。但是,这归根到底只是封建帝王平衡政治斗争的结果,而绝非什么刻意的“迫害”。说康熙是因为戴梓“发明了机关枪”而“迫害”他,这是说不过去的。
说完了戴梓的人生,我们再来说说所谓的戴梓发明的“机关枪”到底存不存在。网上所说的所谓戴梓发明的“机关枪”,其实就是《清史稿》中所记载的“连珠铳”。《清史稿》中说:“所造连珠铳,形如琵琶,火药铅丸,皆贮於铳脊,以机轮开闭。其机有二,相衔如牝牡,扳一机则火药铅丸自落筒中,第二机随之并动,石激火出而铳发,凡二十八发乃重贮。法与西洋机关枪合,当时未通用,器藏於家,乾隆中犹存。”正是这一段文字,尤其是“法与西洋机关枪合”这一句,让很多人对这传说中的“二十八发连珠铳”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认为这正是世界上第一挺机枪。
可是,我们翻遍对戴梓生平记载比较详细的《国朝耆献类征》,也没有发现关于“连珠铳”的记载,那么,《清史稿》中的记载又是来自哪里呢?笔者找来找去,最终发现,原来这个传说的来源是乾隆年间著名的“纪大烟袋”纪晓岚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在该书的《滦阳续录一》中,纪晓岚记载,有一个戴梓的后人名叫戴亨的,向他讲起过先祖戴梓发明连珠铳的故事:“少时见先人造一鸟铳,形若琵琶,凡火药铅丸皆贮于铳脊,以机轮开闭,其机有二,相衔如牝牡,扳一机则火药铅丸自落筒中,第二机随之并动,石激火出而铳发矣。计二十八发,火药铅丸乃尽,始需重贮。”那么,为什么这种枪没有留存下来呢?因为据戴亨说,戴梓造出此枪后,曾经准备向朝廷献枪。但在献枪之前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天神责怪他发明了这种杀人的利器,说如果献出此枪,以后生灵涂炭,戴梓子孙将没有遗存。戴梓害怕了,遂把此枪藏在家中。直到乾隆年间,戴家的一个不肖子孙把这枪偷出去卖了钱,也是此枪遂告失传。
戴梓的28发连珠铳神话的最初出处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
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梳理出这样的信息:第一,戴梓发明的所谓“二十八发连珠铳”从头到尾没有任何实物佐证,全部的信息来源只是戴梓后人戴亨的口头描述;第二,《清史稿》中关于连珠铳的记载,基本就是抄袭的《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内容,但又自以为是地加上了“法与西洋机关枪合”这句话;第三,假使戴亨不是个大忽悠,历史上戴梓真的发明过这种枪的话,那么这种枪之所以没有流传下来也和清廷的所谓“压制”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戴梓一直都把枪藏在家里,,最后把枪搞丢的也是戴梓的不肖后人,清廷从头到尾不知道这事儿。另外,咱们再来说说,假使这种枪真的存在过,它到底是不是真的“法与西洋机关枪合”?从《阅微草堂笔记》的记载来看,所谓的“二十八发连珠铳”,只不过是在枪托部分装有贮弹仓,并有左右两个扳机装置。利用扳机将弹药不断装入枪膛,但发射时仍需手动一发一发发射,即所谓“扳一机则火药铅丸自落筒中,第二机随之并动,石激火出而铳发矣”。这显然最多只属于“原始半自动步枪”,而不是什么“最早的机枪”。且这种枪在欧洲早就出现了,但因为当时的制造技术限制,枪的威力有限,无法用于实战,因而并未能成为欧洲军队的制式装备,而更多只是作为一种供贵族赏玩的收藏品而已。所以,即便戴梓真的制造出了这种枪,那么在军事上也并无什么划时代的意义。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欧洲人制造的
“蟠肠鸟枪”实物,
其原理和《清史稿》所记载的
戴梓发明的“连珠铳”基本一致,
然而并不是可以连发的火枪
最后,笔者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在同治年间编撰而成的《国朝耆献类征初编》中,只是说戴梓向康亲王“献连珠火炮法,下江山县”,想来这里的“连珠火炮法”应该指的是一种火炮火力的组织方法,以多门火炮连续射击形成持续火力,造成“连珠炮”的效果。但是不知为何到了民国年间编撰的《清史稿》中,“献连珠火炮法”就变成了“献连珠火铳法”,一字之差,其中的含义却大为不同。两书编撰的时间前后不过相差五十年左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明显的错误,很可能是因为《清史稿》的修撰者不能正确理解“连珠火炮法”的意思,把这里的“连珠火炮”理解成了可以连续发射的火炮,又认为“连珠火铳”《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记载,而“连珠火炮”未见于史料,似乎技术也不太可能实现,所以干脆自作主张,把其改成了“献连珠火铳法”,然后再把《阅微草堂笔记》的记载一抄,还自己脑补出“法与西洋机关枪合”的结论。再加上网络时代的渲染,结果,一个关于“戴梓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机关枪”神话就这样被制造出来了。最后还让跟此事毫无关系的康熙帝背上了“压制火器发展、整火器专家”的罪名。
《国朝耆献类征初编》中的记载,
红框内的文字明显是“献连珠火炮法”
您说,了解了真相之后,是不是真的让人哭笑不得?!
参考资料:《阅微草堂笔记》、《国朝耆献类征初编》、《清史稿》
拿F-16换米格-29?乌克兰现在最需要什么武器,美国最了解
【军武次位面】作者:骑猪骑士俄乌冲突现已进入了第三周,为了帮助乌克兰重新取得制空权,美国提出用F-16换取波兰的米格-29,在经历长期的谈判扯皮后,波兰同意转交,但是又被美国否决了。乌克兰现在真的需要米格-29吗?乌克兰目前真正最需要的恐怕还是陆基防空系统,尤其是具有中空或高空交战能力、针对高机动性目标而优化的系统。最好是乌克兰军队熟悉的接受过全面训练的苏联时代的系统。▲乌克兰米格-29诺哈网2023-06-01 02:29:560000中国下一代制式步枪曝光!这次是有托步枪,不是95魔改
【军武次位面】:威震港澳大黑猩解放军下一代步枪要在2019年亮相!?最近,一条消息在军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前几天,国资委宣传局在其微信号上发布了一个“央企楷模”候选人点赞的活动。看起来很平常,但仔细看下面的内容,顿时觉得不!简!单!诺哈网2023-06-10 06:00:020000天上掉下谢尔曼砸沉德国潜艇,坦克与战列舰对轰,居然还赢过!
【军武次位面】:嘿喵在海上军舰与飞机搏斗,陆地上飞机与坦克撕逼,那么历史上有没有坦克和军舰发生过对决呢?答案是有的,而且还不止一次。诺哈网2023-06-09 07:00:1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