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85

狭路相逢勇者胜——中国军用刺刀传奇(军刺篇)

诺哈网2023-05-31 21:20:230

《军武次位面》作者:天秦

在抗战时期,说到中国军队装备的刺刀,最出名的便是大刀了,为啥不是刺刀呢?因为刺刀虽小,制造却颇为不易。一方面制造刺刀需要好的钢材,另一方面还需要好的机加工精度,而抗战爆发前民国钢材总产量不足4万吨(日本是580万吨),有限的钢材还要用来造枪造炮,能够用来制造刺刀的钢材少的可怜。

▲29军大刀队

这使得在抗战早期,中国军队在白刃战中仍然在普遍地使用大刀,随着近年来抗日神剧的泛滥,大刀已经成为一种被神化的武器;实际上在白刃战中,刺刀的综合优势要优于大刀,大刀只是在局部上有优势。

▲八路军缴获的三八式步枪上加挂的三十年式刺刀

在跟日军的多次白刃战中,中国军队发现日军装备的30式刺刀的实用性比大刀更好,因为该刺刀既能拼刺,也能切割,最重要的是携带较为方便;加上日军装备的三八式步枪长度较长再配合上30式刺刀,其攻击距离已经远远大于大刀。通过战场上的大量缴获,中国军队开始仿制30式刺刀,特别是八路军,到战争后期,八路军已经装备了大量的仿30式刺刀,而这些仿制的30式刺刀在建国前成为了我军普遍装备的一种制式刺刀。

▲日军在二战中装备的30式刺刀

53式四棱军刺——电影一战成名

▲电影《中南海保镖》剧照

相信大多数国人对中国刺刀最直观的印象便是来自于1994年上映的电影《中南海保镖》,影片中反派王建军手持53式四棱军刺连续杀死多名保安,其冷酷的性格与军刺的寒光凛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3式四棱军刺

53式四棱军刺是建国后我军装备的第一种制式刺刀,以向右折叠的方式安装在53式步骑枪上,53式军刺长38cm,刃宽1.8cm,使用的材质为合金钢。

▲展开后的53式军刺

53式军刺仿制于莫辛-纳甘M1944步骑枪枪刺,其较长的刀身和令人敬畏三分的四道血槽非常符合那个时代中国军队提倡的“刺刀见红”精神,虽然53式四棱军刺钢度好,便于携带,但由于53式步枪和53式军刺本身就是一种过渡性装备,从1956年开始,部队用更好的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自动步枪逐步替换53式步骑枪,53式军刺也逐渐被56式三棱军刺所取代。

▲1955年国庆阅兵式上手持53式步骑枪的步兵方队

虽然53式军刺在解放军中只装备了短短几年的时间,但是由于生产量较大,直到60年代,解放军的二线部队和民兵仍在装备。

56式三棱军刺——经典可以很简单

▲大名鼎鼎的56式三棱军刺

在中国军用刺刀的发展史上,没有任何一把刺刀的影响力能超过它,它曾是解放军装备和出口数量最大的一种刺刀,足迹遍布全球。它就是56式三棱军刺。

▲折叠固定在56半和56冲上的三棱军刺

56式三棱军刺长38cm,刃宽1.8cm,由合金钢锻压打造而成,刀身为棱型,有三面血槽;整刀经过热处理,硬度极高,可穿透普通的防刺服。并且经过去光处理,刀身呈灰白色,不反光,是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自动步枪的标配刺刀。

作为解放军曾经最强大的刺刀,56式三棱军刺立下了赫赫功勋,在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中,英勇无比的解放军战士曾使用它在世界最高屋脊上捅的印军屁滚尿流,还一举击溃了号称精锐的廓尔喀雇佣兵。在80年代初的法卡山争夺战中,解放军12勇士与数倍于己的敌人进行了殊死的白刃战,最终守住了阵地。

▲60年代的民兵练习刺杀技术,注意其刺刀并不是我们常见的三棱军刺,而是早期生产的剑型刺刀

近年来有些江湖传闻过于夸大56式三棱军刺,因此,笔者要纠正几个错误。第一,对越自卫反击战后,江湖上流传出种种“军刺浸泡过毒素”的传说,这种说法明显是错误的。首先,56式三棱军刺是无毒的,因为它直接安装在枪口上,平时都是折叠收起,几乎很少拆下来使用;另外,56式军刺的尖端也是平头,只能刺不能割砍,所以不存在有毒的说法,放砷的说法也是讹传。

关于被三棱军刺刺伤后伤口难以缝合,三棱军刺的伤口是可以缝合的,现代战场救护包里普遍都配备了三角巾、止血绷带、止血粉等,可以做到第一时间止血处理。其次,对医院来说,三棱军刺造成的伤口大体上是方形的窟窿,只要救治及时,完全可以存活,刺中就没命的谣言是不成立的。三棱军刺上的三根加强筋并不是用来放血的,而是为了防止使用时折断,主要是当时国产钢材质量不达标,实属无奈才这么设计的。

▲早期56半装备的剑形刺刀

当年早期生产的56式半自动步枪的刺刀并不是三棱军刺,而是小批量生产的剑形双刃刺刀。这种刺刀之所以没能在部队广泛装备的原因,主要是当时国内的冶炼与锻造能力生产出来的刺刀存在钢度不足等缺点,无法大规模制造具备多用途能力的刺刀,所以后期生产的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自动步枪一律改用三棱军刺。

63式三棱刺刀——军刺最后的辉煌

▲63式三棱军刺

63式三棱军刺是63式自动步枪的标配刺刀,以坚固和杀伤力大而闻名,是解放军装备的最后一款折叠军刺,也是一个时代的终结。63式军刺的特点在于采用三棱刮刀式、剑形设计,不管是在硬度、韧性还是钢度上,都比之前的56式军刺有了一定的提高,从理论上来讲对人体的伤害更大。

▲昙花一现的63式自动步枪

相比于前辈56式三棱军刺,63式军刺在装备部队后又很快撤装了,主要的问题是63式步枪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部队的意见很大,最后直接导致了63式步枪和其配套的63式军刺一起被撤装,其军刺本身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战士擦拭三棱军刺

在80年代以前,我军的作战思想受到“敢于白刃战的部队才是好部队”的影响下,三棱军刺得以在全军中大量推广,也造就了军刺在中国的传奇,但是军刺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只能单一的进行戳、刺,而不能切、割、砍,并没有体现出军用刺刀的多用途性;在现代战争中几乎派不上用场。

于是在95式自动步枪的研制中,我军开始向全军配发匕首式的95式多功能刺刀,刺刀的拼刺属性开始减少,更大的作用是辅助战士的日常以及战场辅助,用于切削灌木、铰剪铁丝、锯割钢筋以及修锉金属构件,还可以用于打开罐头、拧螺丝等用途。

刺刀也从白刃战的主要装备转变为多用途的辅助器具,难以再见从前的辉煌,一方面这是刺刀的不幸,另一方面这也是新时代战争下的必然结果,单兵武器让位于高科技武器,近距离的搏杀慢慢的走进历史;新的时代,功能更多的新型刺刀必然会辅助新时代的军队走向下一个辉煌。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