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民再立功!美军“水下间谍”被一网捞起,能抓个更先进的吗
4月15日,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在“国家安全教育日”的纪录片中,首次公布了中国沿海渔民在正常的渔业活动中、意外捞起某不明国籍水下航行器的新闻。
央视新闻报道中出现的某大国的无人潜航器

而实际上,即使根据公开消息,这种某大国的“水下航行器”在中国沿海被渔民捕获的情况,已经发生了不止一次了,早在2016年就有相关报道,记得那一次还引得特朗普“大统领”在推特上隔空喊话“Let them keep it”。

那么,这种神秘的“水下航行器”到底是个啥东西、在强敌海军中承担何种地位、又将怎样发挥作用,自然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无人水下航行器”,到底是啥来头?
从研发历史的角度来看,“无人水下航行器”(UUV)和无人机(AUV)的发展历史其实是比较接近的,都发轫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只不过侦察型无人机的发展相对来说比较顺利,在六十年代初已经有了诸如BQM-147“火蜂”这种实用的型号,但水下航行器的发展则相对不太顺利:
神秘的美国海军NR-1型核潜艇,该潜艇当年承担过打捞坠海的F-14A型战斗机和AIM-54“不死鸟”导弹的任务

一方面是因为当时集成电路性能不够强大,导致水下航行器的自主航行与控制功能较弱,难以适应复杂的海洋水文环境;一方面是因为缺乏有效的高速通讯和数据传输设备,导致水下航行器难以远离母船的微波通讯区域、遂行大范围的航行与侦察任务。
故而,当时研发出来的无人水下航行器只具备一定的试验和科研性质,诸如美国海军神秘的、具备海床作战功能的NR-1微型核潜艇据说就试验过部分型号的无人水下航行器,但从冷战时期的情况看,无人水下航行器未在美国海军、苏联红海军之间的反潜战中发挥多大的作用。
冷战时期苏联红海军的667A型弹道导弹核潜艇,美苏双方在冷战时期贡献出了人类历史上技术最高超的水下战对抗

但是,在冷战结束后、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最初10年,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材料学、集成电路和海洋声学的进步,使得建造体积轻小、功能强大、具备自主航行和任务功能的无人潜航器已然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二是长波通讯、卫星通讯甚至无线局域网通讯技术的发展,使无人潜航器可以使用卫通或数据链一类的通讯设备,与卫星或工作母舰保持联系,并利用高速数据链进行信息传递;三是美国海军在2011年发布的《水下战作战纲要》文件,这一文件将无人潜航设备的技术地位和战术地位提升到了与无人机、地面无人战车相同的位置上,并强调要从体制上和技术上扫清无人潜航装置在美军部队中运用的障碍、争夺水下无人潜航器的“高地”。
美军部分无人潜航器(图源:知乎剪水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各主要军事强国、尤其是美国,开始大量研发并运用新一代的无人水下航行装置,截止目前,无人水下航行器已经在反潜战、海床作战、海洋环境调查与水文声学数据搜集等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
美军的“无人水下航行器”,目前咋分类?
从无人潜航器的吨位大小来看,目前美国海军已经将无人潜航器划分为四个吨位级别:
最轻的一级是“Small”,小型级,其代表型号有装备给美国海军水雷战部队的MK-18Mod1“剑鱼”、哈里斯公司的IVER等,其中MK-18Mod1的重量仅有80lb,长度仅有5.2英尺,任务持续时间6小时左右。它的主要任务载荷是两部侧扫声呐,可以用于执行海底目标搜索、地球物理测量、海底线缆定位等任务,当然了,由于MK-18Mod1的体积和载荷太小,故而实战中该型潜航器只承担了简单的反水雷任务,按美军水雷战连的编制,每个水雷作战排均装备有六艘“剑鱼”型小型无人潜航器。
正在投放的美国无人潜航器

随后则是“Medium”,中型级,其代表型号有MK-18Mod1的升级改进型Mod2型,代号“王鱼”,以及最为著名的、被中国渔民捞起来过的、有“水下滑翔机”之称的LBS-G型,这次被捞起来的、看起来样式有些奇怪的“波浪滑翔机”(其实该型装备的正式名称叫Sensor hosting Autonomous remote craft,SHARC)也是这一级别的。
技术承包商正在向美国海军人员介绍LBS-G型“水下滑翔机”,可以看出该型无人潜航器体积并不大

以LBS-G型来说,该型无人潜航器重量为132lb,长度大约为1.5米,航行速度在1.5到2节左右,工作深度可以达到1000米左右,可以在海上连续潜航4到5个月、航程4000海里以上;而以SHARC来说,该型无人潜航器重量约为200lb,长度大约为2米,航速最高可以达到10节左右,可以在海上连续潜航12个月、航程15000海里以上。这两种无人潜航器的任务载荷保密,但从公开载荷来看,LBS-G型可能比较侧重海洋水文、水声环境调查任务,可用于测量海温、盐度、密度、海流、海波、重力场等数据,用于水下战部队预设战场建设;SHARC也不例外,但有消息称SHARC可能装备了侧扫声呐甚至拖曳式主被动复合声呐,大伊万觉得有些怀疑,毕竟SHARC的体积和重量实在太小,但是SHARC作为美军攻击型核潜艇与水面舰艇的中继通讯平台还是有一定的可能性的。
样式十分特殊的SHARC,类似于一架“多翼飞机”

再往上一级则是“Large”,大型级,其代表型号包括美国海军于2011年左右开始开发、在2017年左右完成技术测试的LDUUV-INP,以及波音公司主导研发的“Echo Seeker”回声探索者等,曾经在2019年国庆七十周年大阅兵上露面的某国产装备其实也是这一级。该级无人水下航行器的技术参数和任务性能密级更高,以LDUUV-INP来说,目前只大概知道它是一个长度在12米左右、吨位在10吨上下的潜航器,有类似潜艇一样的十字型艉舵和螺旋桨或泵喷射推进系统,使用锂电池、燃机或太阳能电池板充电推进,但从外形上也只能看出来这么多了,其余参数都不清楚。
波音公司制造的大型无人潜航器(图源:知乎 剪水鹱)

而从任务载荷来说,LDUUV-INP的任务载荷除了可以遂行典型的反水雷、海洋水文与水声环境调查任务,应当具备较强的反潜战功能,主要是它可能增加了两个载荷,一是安装在艇体侧面的高精度合成孔径探测声呐和被动探测声呐阵列,当然由于LDUUV-INP的长度只有十几米长,它的声呐阵列与孔径不会太大,其监听距离也不会太远;二是可能存在的拖曳式主被动复合声呐阵列,当然它也是一样的问题,由于全艇的体积和长度太小,直接限制了声呐的孔径,导致探测效率远远不如有人潜艇上安装的大型声呐阵列。但是,考虑到技术趋势,考虑到体系作战的因素,这种安装在无人潜航器上的声呐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波音公司制造的超大型“Echo Voyager”无人潜航器原型机,从人艇对比可以看出该潜航器巨大的体积

最后一级则是“ExtraLarge”,“超大型”,目前没有实用型号,但美国海军已经有起码两个型号在研,一是波音公司的“Orca”型XLUUV,第二还是波音公司的“Echo Voyager”型XLUUV,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海军那枚著名的巨型核鱼雷“波塞冬”,本质上来说其实也是一枚超大型的无人潜航器。
“Echo Voyager”头部有观察窗,估计会携带高精度CCD设备等监视仪器

从技术性能上评估,估计超大型无人潜航器的长度会超过20米,直径在2米以上,在推进方式上则会采取常规动力甚至核动力推进模式;从任务载荷上来说,XLUUV的声呐探测性能将远远超过LDUUV,毕竟它可以携带更大的侧舷声呐阵列了,当然探测性能依然不如有人的核潜艇,但已经不容小觑了;最后,理论上来说XLUUV还可以具备“察打一体”能力,毕竟它的体积已经可以携带MK-46和MK-50这种324毫米的小型反潜鱼雷了,也可以携带一部分先进智能水雷等,如果有必要的话,完全可以让XLUUV承担一部分打击任务,诸如在大洋中向攻击型核潜艇发起主动攻击、渗透到港区执行自杀式的攻击任务等。而这种探测和进攻方式如果可以由多艘XLUUV来“组网”进行,则还有可能呈现出分布式杀伤的格局、形成意外的作战和杀伤效果。
神秘的“水下航行器”,将给反潜战带来怎样的变革?
总之,大伊万认为,从目前美国海军水下战部队在无人潜航器的运用上,已经初步呈现出型号体系逐步健全、任务能力逐步完善、作战应用日新月异的突出特点,从“小型”到“超大型”,从“反水雷”到“大洋反潜战”,无人潜航器已经在中东与西太平洋等地充分证明了自己在反水雷、海洋水文和水声环境调查等方面的实力,下一步则更有可能证明自己在反潜战、甚至“察打一体”方面的作战能力。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无人潜航器想象图

同时,由于这些无人潜航器的成本较低、制造也不困难、投放和使用几乎没有门槛、从船上扔下去就能发挥作用,故而它必然是可以大量制造、大量投放的,在未来如果解决了水下组网作战的问题,甚至是可以形成作战网络、实施无人潜航器“鱼群”作战的。
就这么露出一点点的无人潜航器,到时候舰队如何发现,还真的是个问题……

基于现代战争“发现即被摧毁”的规律,这些大大小小、在西太平洋海区来回转悠的无人潜航器的存在,事实上已经为我方海军水面战、水下战部队在西太海区的行动制造了巨大的难题,也是未来我方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中俄海上联合军演,俄方参演的4艘战舰,暴露了俄海军致命缺陷
《军武次位面》作者:海东青12月21日,中国与俄罗斯海军在浙江东部海域展开了”海上联合-2022“联合军事演习,我军东海舰队派遣了052D型驱逐舰、054A型护卫舰、903型综合补给舰参与演习,俄方太平洋舰队则派出了”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沙波什尼科夫海军元帅”号护卫舰、“完美”号和“埃尔达尔”号轻型护卫舰以及“佩琴加”号补给舰。▲052D与1164的同框堪称古典与现代的碰撞。诺哈网2023-05-28 06:29:580000志愿军这场战斗创造战争史奇迹:仅靠步兵就全歼一个重型坦克营
【军武次位面】作者:风林火山坦克是“联合国军”的撒手锏,美军投入朝鲜战场的有13个坦克营和30个坦克连,共有坦克1464辆;李承晚军投入战场的有3个坦克营和1个坦克连;英军投入战场的有2个坦克团。在这些坦克部队中,英军皇家重型坦克营,不仅装备好,而且名气大,它装备着性能优越的“百夫长”重型坦克,在多次进攻战中大显锋芒,是“联合国军”公认的“装甲劲旅”。▲百夫长坦克(当时装备20磅炮)诺哈网2023-06-14 02:10:310000航母当配角?央视报道“山东”舰与火箭军配合,有哪些狠招?
《军武次位面》作者:大伊万在中国海军“山东”号航空母舰历经约一个月的行动,返回南部战区海军军港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防军事频道终于“官宣”了“山东”舰此次远海演训的消息。根据央视军事频道昨日报道,“山东”号航母于近期赶赴台湾本岛以东海空域,开展远海战备训练,航母编队于近日返回南部战区母港。报道透露的部分信息诺哈网2023-05-26 08:34:080000退役33架F-22!美军如此大手笔淘汰最强战斗机是何打算?
《军武次位面》作者:血刃自服役以来,F-22多年来长期霸占最强战斗机的宝座,自然被视为美军霸权的重要后盾。然而如此尖端武器的前途却愈发不明朗,据美国多家媒体报道,美国2023国防预算草案已确定,但33架F-22将在该年退役,尽管这些战机的机体寿命甚至还不足20年,距离35年左右的使用上限还差得远。▲昔日威风八面的F-22却可能面临被迫提前退役的结局诺哈网2023-06-01 01:21:140000直击国际军事比赛-2018泉州开幕式,ZLT05A式两栖装甲突击车亮相
【军武次位面】作者:C·C▲“海上登陆”陆战队分队比赛开幕式现场的升旗仪式2018年7月29日上午9点,“国际军事比赛-2018”中的“海上登陆”陆战队分队比赛在中国福建省泉州(石狮)将军山地区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式,同时这也是该项赛事首次在中国境内举办。而作为一名军事爱好者,笔者当然也不会错过这项基本等同于就在“家门口”举行的大型国际性军事赛事,因此本人也第一时间来到了现场,参加了本次开幕式。诺哈网2023-06-11 20:58:3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