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81

120名幼童凭什么改变中国?他们中间出了20位将领,21位外交官

诺哈网2023-05-29 23:10:510

《军武次位面》作者:XY156

教育兴邦

1872年8月11日,一群身穿缎袍拖着长辫子的幼童在上海登上了前往美国的客轮,临行前所有孩子的父母和清政府签订了一份15年的合同,上面写着:“业成后回华差遣,不得私在华洋各处另谋生理,其在洋在途如有天灾疾病不测等事,各安天命。”

这些幼童平均年龄只有12岁,他们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公派留学生,他们将在远航70000余里后踏上美国,开始他们计划长达15年的留学生活。

孩子们当时有一个共同的称呼:“留美幼童。”

▲清华首任校长唐国安就在这些孩子中间

当他们启程时,谁也没想到这些孩子能为积贫积弱的中国带来什么,当他们归来时,这些孩子里有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詹天佑,有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毫无疑问,他们扛起了中国的未来。

所有这些孩子的故事,开始于一个人,他就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的中国人——容闳。1854年容闳从美国耶鲁大学学成归国,受到清廷重臣曾国藩的接见。

曾国藩问容闳:“在今天,什么才是对中国最有益最重要的事业?”容闳回答:“教育。”容闳出于自己的经历,一直希望衰老暮年的中国能派出一批孩子,到西方国家学习科学技术,学成后归国振兴国家振兴民族。

▲留美幼童主要推动者:容闳

终于在十多年后,容闳梦想成真,曾国藩和李鸿章联名向朝廷上书,请求派出聪颖子弟到海外留学,努力学习,实现清朝逐步自强的溯源。1871年9月9日,总理衙门接到回复:“依议,钦此。”

计划中,从1872年到1875年,每年清朝派出30名幼童,4年一共120名,赴美进行为期15年的系统学习,学习军政、船政、布算、制造等方方面面,幼童15年出洋学习生活的费用都由政府承担。

▲1872年第一批抵达旧金山的中国幼童中的六名学生

120位孩子被安置在54户美国家庭生活,他们以惊人的速度跨过了语言障碍。他们本就是天资聪颖的孩子,再加上学习用功,很快成了各个学校里最拔尖的学生,到了1880年,已经有50名幼童成功考入美国名校。

其中22人考入耶鲁大学、8人考入麻省理工大学、3人考入哥伦比亚大学、1人考入哈佛大学。

▲第二批幼童李恩富

孩子们在美国接受西方教育和西方价值观,慢慢剪掉了辫子,穿上了西装,融入了美国社会。他们的成长却成了清廷的眼中刺,国内迂腐的统治者认为他们大逆不道不可容忍,1881年原定15年的留学计划中途搁浅,清廷下旨召回所有留美幼童。

94人于1881年分三批被遣送回国,他们当中顺利完成学业的人并不多,饶是如此,这批接受了先进教育英气勃发的年轻人成了中国现代化的种子,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这批孩子后来成了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从事铁路行业的有16人,5人出任铁路局长;从事采矿生产的有10人;有21人成为中国第一批外交官;有20人加入海军,14人成为海军将领,8人在海战中牺牲。

▲1936年当年的留学幼童们合影

都已经是各自领域泰斗一般的人物

北洋海军将领刘步蟾在出国留学前说:“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教育兴邦,在那个外邦入侵,风雨飘摇的年代是那么的举重若轻。

我认为怎么强调孩子们的教育都不为过,孩子是国家的未来,那么孩子们的教育则决定了国家未来发展的好坏。

▲教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我们新中国成立70余年,从一穷二白到今天的盛世中国,教育一直是中国力量的基石。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多是双刃剑。教育做得好,那么就是其它国家难以企及的庞大高素质人才基数,教育做得不好,那么就是数不清嗷嗷待哺的人群。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全国5.4亿人口有80%是不识字的,全国只有3000多万名小学生,100多万名中学生,10万多名在校大学生。到了2018年,全国14亿人口里,有1.03亿个小学生、4653万初中生、3935万高中生、3833万大学生。

70年来中国教育的成就无疑是辉煌的,不过无论多小的问题乘以14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无论多大的总量,除以14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在中国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得到高质量的教育的前提下,对很多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来说,知识还是一种奢求。

大家可能没有听过“全科老师”这个词。

在很多乡村小学里,全科老师是常态。一个班级里只有一个老师,这个老师要教所有科目,语文、数学、科学、美术、体育等所有课程,所以这样的老师就叫做全科老师。

全科老师除了要教孩子们知识,还是孩子们的班主任和生活老师。孩子们掉了牙齿找老师,拌嘴了找老师,想爸爸妈妈了也要找老师。

▲余盟B站账号:Sensikao

最近在B站上,一位叫做余盟的“全科老师”刷了屏。余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21年他成功考上研究生,就在去报到前夕,他选择了休学,去西部一所偏远乡村做支教。

这所乡村小学在重庆城口县的偏远山区,全校有93名学生,来自附近的两个村庄。余盟从县城出发,辗转倒了好几次车,昏昏沉沉坐了5个小时才到学校。

▲一个小小的蛋挞是孩子们从未尝过的珍馐

在这个偏远的乡村小学,余盟做起了一年级的班主任,他惊讶地发现全班10个孩子,有8个是留守儿童,5个来自贫困家庭,2个来自单亲家庭。对于这些孩子,我们司空见惯的烧烤摊、汉堡店和奶茶店都是他们遥不可及的梦想,看见奶茶要研究半天,拿到鲜花饼舍不得吃,吃到一小口蛋挞也能开心好久好久。

余盟被这些质朴的孩子打动,他说:“我多想带他们走出大山。”于是他开始了周末美食计划:每周末都会请同学来他小小的宿舍吃饭,饭菜则都是余盟自己做的。

孩子们也会给余盟留夹着拼音的纸条:我想老师帮我做汉堡、我想老师帮我做火腿肠蛋炒饭、我想老师帮我做包子...吃完饭,他会把孩子们一一送回家。

原定的一年支教时间很快到了,就在余盟回家前几天,他在学生的作业本背面看到一句歪歪扭扭的话:“谢谢您,我的老师,虽然一周后就再也见不到您了,但是我已经长大了,感谢您做我们的老师。”

孩子们多想让老师留下来啊!多想让老师再教他们知识!多想让老师带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是只有一年级的他们又那么的懂事,最后留下一行歪歪扭扭的话:“感谢您做我们的老师。”

余盟看完这句话哭了,他毅然决定再支教一年。

余盟的小学是很多偏远山区小学的写照,军武菌感同身受,因为军武菌自己就成长在一个只有3位全科老师、全校35人的山村小学。农村埋葬了大人的灵魂,但留不住大人的身体,为了生计他们常年在外务工,而留在家里的爷爷奶奶,能保证孩子们的衣食住行已经不易,其它实在爱莫能助。

贫困永远不应该是孩子们教育缺失的借口,从1989年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开始实施希望工程计划,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救助失学少年基金,让因为经济困难的而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

▲全国第一所希望工程小学

从2001年开始,国家开始对农村义务阶段学生实行免杂费、免书本费等优惠政策,无数孩子重拾了知识的希望。可是即便是这样,在很多贫困山区,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的家庭还有很多,生活的重担,孩子们上学要支付的交通费用、伙食费用、住宿费用依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们的求学之路依然充满艰辛。

为了让孩子们都能公平接受教育,军武加入99公益日自媒体合伙人计划,发起“军武次位面小红花梦想战队”,希望和读者朋友们一道支持“希望工程1 1”,扫描海报二维码即可参与。

希望工程1 1也是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发起的助学项目,旨在为经济困难的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学习生活费用资助,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帮助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本次项目不收取任何执行和管理费用,大家的捐款将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目前在贫困山区,1000元即可为一个孩子提供一学年的学习和生活补助,本次捐款不限额,大家量力而行即可。

单笔捐款超过1000元的,可以单独结对受助学生,不足1000元的会和大家的爱心汇聚到一起,合并资助学生,无论多少,都是汇入希望之流的滴滴善意。

这些项目都是经过严格的准入筛选才和大家见面。今年99公益日共有2500个慈善组织的10000个公益项目经过了透明合规的准入审核。

今年99公益日走入第八年,推出“一花一梦想”新主题,用小红花,一块做好事。捐钱、答题等行为公益都能获得小红花,大大降低了公益参与门槛,日常生活中,每一次做好事都能被小红花爱心账户记录。人人可以参与,这是一次公益共创新尝试。

单独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只是一朵花,而无数人的力量被科技和平台汇聚在一起,就成为了一片花园甚至是希望的滔滔花海。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