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高温影响宜居性 ,人类如何应对
■魏科
5月以来,随着北半球夏季的来临,极端高温席卷了东南亚各地。5月13日,老挝琅勃拉邦市出现了创纪录的43.5℃的高温;5月14日,泰国曼谷的气温达到了创纪录的41℃;新加坡的气温达到了37℃,追平了40年前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
高温期间,正午和午后街道上行人稀少,城市和乡村一片安静,像是“白夜”出现。这让人不得不感慨,全球变暖正在深刻影响各地的宜居性。
全球变暖对区域宜居性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关注。201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在《自然-气候变化》上发表论文指出,随着全球变暖,西亚和阿拉伯半岛地区的湿球温度超过35℃将成为常态,而当湿球温度达到35℃时,人类在无保护环境中的生存时间只有6小时。因此,这一区域的宜居性将面临严重考验。
2017年和2018年,该研究团队将分析区域扩展到南亚和我国华北平原地区。这两个区域人口密集、农业发达。由于全球变暖以及农业灌溉因素,这些区域在夏季出现湿球温度超过35℃的日数将大幅度增加,华北平原地区将成为酷暑热浪侵袭的重灾区,极大影响我国近4亿人口家园的宜居性。
哈佛大学2022年一项研究提出了酷热指数——酷热指数超过103为“危险”,超过124为“极度危险”,并分析达到“危险”和“极度危险”的日数变化。当“极度危险”时,人容易中暑,并在几小时内死亡。
这项研究预计,到2100年,印度、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热带地区每年多数时间会处于“危险”的高温水平,“危险”高温日数可达200天以上。对于中纬度地区,目前罕见的致命热浪届时会每年出现。作者预计,美国东部和中部、我国东部、中亚和澳大利亚等中纬度地区每年会出现多达数十天甚至近百天的“危险”高温天气,我国东部地区“极端危险”的高温日数会达到10天以上。高温将极大影响这些区域的宜居性。
今年4月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的全球温度比工业化前(1850年—1900年)高1.15℃。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升温不是以“一二三齐步走”的方式出现,而是以极端高温事件此起彼伏、不断出现的形式表现,并且可能大幅打破之前的历史纪录。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会通过排汗等方式降温。然而,在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长江沿岸,空气湿度很高。当夏季伏热期间空气湿度过大时,人体的排汗过程会受影响,从而减弱散热能力。如果人体无法有效调节体内热平衡,就会发生一系列热应激反应,如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膜系统损伤等,这些反应可能导致死亡。因此,梅雨季结束后,长江流域湿热的环境极易影响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夏季臭氧成为各区域主要污染物,晴热天气下污染尤为严重。空气污染与极端高温叠加,极大加剧了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全球变暖带来的不仅是极端高温,还有灾害的“全件套”。全球变暖带来重要的“湿变湿,干变干”效应,即原本湿润的地区降水更多,原本干旱的地区更加干旱;从季节看,湿润多雨的季节洪涝更严重,干旱少雨的季节干旱更加严重。联合国防灾减灾署发布的《灾害造成的人类损失2000—2019》显示,过去20年,除了极端高温事件大幅增加232%外,洪涝灾害增加了134%、风暴增加了97%、山火燃烧增加了46%、干旱事件增加了29%。
随着夏季到来,北半球极端高温的肆虐将成为常态。WMO呼吁各国政府提前预警、尽早采取行动。
对于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而言,在提供准确及时的天气预警和预报的同时,还应保障弱势人群、户外和高温天气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建设和提供公共避暑中心。特别是在高温橙色和红色预警期间,应开放公共活动中心、图书馆等场所,鼓励商场、写字楼和商业机构对公众开放。对于公众而言,应关注并及时更新各种预报和预警信息,以降低中暑风险。
随着全球变暖愈演愈烈,未来20至30年内,全球温度持续攀升不可避免。保障城市和乡村的宜居性,加速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建设,提高社会应对极端高温天气的能力,将是紧迫的课题,需要全球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行动。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2021年度图灵奖出炉 72岁的美国科学家Jack Dongarra获奖
美国东部时间3月30日,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公布了有“计算机领域诺贝尔奖”之称的2021年度图灵奖获奖者。田纳西大学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教授JackJ。Dongarra因其对数字算法和库的开创性贡献而摘得这一荣誉。ACM在官网中介绍道,Dongarra通过对线性代数操作的高效数值算法、并行计算编程机制和性能评估工具的贡献,引领了高性能计算的世界。诺哈网2023-05-26 02:18:020000仅在2019年,全球就有900万人死于污染
《柳叶刀·星球健康》最新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2019年全球有900万人死于污染,占全球死亡人数的六分之一。瑞士全球健康与污染联盟的RichFuller和同事于2015年首次评估了污染对过早死亡的影响,同样发现污染导致900万人死亡。为了揭示与污染相关的死亡可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该团队使用目前正在进行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数据,重复了2019年的分析。诺哈网2023-05-26 21:10:330000美国法院驳回人人网股东诉讼和解协议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10日凌晨消息,人人网(RENN.N)宣布,美国纽约州最高法院商业法庭今天就其股东衍生诉讼案举行了听证会,以审议批准和解协议的动议。听证会上法院拒绝批准该和解动议。法院驳回了协议书中关于确定有权从和解资金中获得分配的人人公司A类普通股和美国存托股份持有人的记录日期的程序。0000九绵高速桑园子大桥全幅合龙!全线建成通车后,成都至九寨沟路程将缩短至4个小时
5月24日,红星新闻记者从中国五冶集团获悉,昨日(5月23日)上午,一块重达30吨的钢箱梁,经过2组缆索吊1小时的“保驾护航”,在50米高的空中准确无误地吊装至指定位置,标志着九绵高速桑园子大桥全幅钢箱梁顺利合龙贯通。九绵高速桑园子大桥位于四川省平武县平通镇苦竹塘村,大桥所处桥位高度约50米,而大桥最大跨度达到110米,总用钢量达3650吨,螺栓总套数达12万,需达到100%的穿孔率。红星新闻2023-05-27 15:21:580000文化名家眼中的合川城
名家档案何浩,祖籍合川,长于北方。现任重庆市作协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何浩:颜值与气质并存的山水之城“虽然我的籍贯是合川,但对于这座城市,兼有距离的陌生感和情感的亲切感,那是一种聚少离多的牵挂。”提起家乡,重庆作协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何浩这样说道。据何浩回忆,上一次回合川是受邀出席合川作协的活动,距今已有两年。于是,用“回”字来形容何浩与合川的关系,似乎还不太准确。重庆晚报2023-05-28 17:05: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