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在2019年,全球就有900万人死于污染

《柳叶刀·星球健康》最新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2019年全球有900万人死于污染,占全球死亡人数的六分之一。
瑞士全球健康与污染联盟的Rich Fuller和同事于2015年首次评估了污染对过早死亡的影响,同样发现污染导致900万人死亡。
为了揭示与污染相关的死亡可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该团队使用目前正在进行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数据,重复了2019年的分析。
“实际上没有人直接死于污染。”Fuller说,“他们之所以死亡,是因为污染导致他们感染疾病,这些疾病最终杀死了他们。”
研究小组发现,与污染有关的死亡总人数与2015年持平。然而,由于许多国家转向了使用更清洁的燃料,家庭空气污染(尤其是室内燃烧木材)造成的死亡人数从2015年的290万下降到2019年的230万。
然而,室外空气污染导致的死亡人数从420万上升到450万。Fuller说,这是由于汽车和工厂数量的增加。燃烧化石燃料会释放出最大直径为2.5微米的细颗粒物,称为PM2.5。它可能会进入我们的身体,并与心脏病和某些癌症有关。
铅污染在全球范围内也在加剧,但原因尚不清楚。2015年,研究人员估计铅污染导致50万人死亡,目前估计这一数字至少为90万。
该小组表示,总体而言,90%以上的污染相关死亡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许多污染来自这些国家的快速工业化。”Fuller说。
最新的分析是基于新冠肺炎大流行之前的数据。在英国,封锁暂时减少了道路上的车辆数量,缓解了哮喘等患者的症状。但Fuller说,这种流行病对未来污染分析的影响尚不清楚。
“全球因污染而过早死亡的人数并不让我感到惊讶。”伦敦大学学院的Eloise Marais说,“最令人担忧的是,我们没有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Fuller希望这些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更好地监测和提高污染意识。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S2542-5196(22)00090-0
作者:李木子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世界读书日|这24本不能错过的经典科普你读过几本?
来源:科学世界当我们想要深入、详细地了解科学时,读书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世界上有许多以科学为题材的优秀图书。但书海茫茫,到底应该怎么选择呢?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们准备了一份由编辑、科普作家及活跃在科研一线的学者推荐的科学名著清单。希望能够帮你快速、精准地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经典科普好书。快来查收吧《星际信使》伽利略·加利雷著0000城里长大的人导航能力更差?
一项研究认为,在城市外长大的人可能比城市环境,特别是网格状街道分布中成长的人具有更好的导航能力。这些发现表明,城市设计(如街道的网格组织)以及环境,会影响认知和大脑功能。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过去的研究认为经验会塑造大脑结构和功能。例如,环境的文化和地理特征会影响认知和心理健康。然而,我们对人的成长环境对以后认知能力的影响了解甚少。诺哈网2023-05-25 19:21:100000马桶里,隐藏了多少可怕的生物?
来源:好奇心实验室想象一下,在某天深夜你上厕所,掀开马桶盖时,突然从马桶里窜出个奇怪的玩意儿,之后你的胯下就一阵剧痛,这该是何等酸爽的体验?去年年底,一荷兰男子在南非度假,结果真就在上厕所时被一条眼镜蛇咬到了丁丁……该男子被咬伤之后因在野生动物园的保护区,过了几个小时才到了治疗的地方。最后因食肉细菌在体内定居,所以被迫……被迫……切掉了一段儿丁丁……诺哈网2023-05-26 02:55:390000这些免疫细胞遍布大脑,它们的来源和功能刚刚被发现……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大脑常被称为全身的指挥官。为了保护这个重要器官免受微生物感染或是其他有毒物质的伤害,丰富的血管在脑实质与血液中间形成了一道屏障。主要由血管细胞构成的血脑屏障,严格过滤从血液进入大脑的物质,从而保证大脑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安全的环境。与此同时,驻守在脑组织中的小胶质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细胞,“监控”着脑实质的环境,识别并吞噬病原体等,构筑起保护大脑的一道防线。00002022年未来科学大奖宣布物质科学奖获奖者:杨学明
新浪科技讯8月21日上午消息,2022年未来科学大奖宣布物质科学奖获奖者为杨学明,获奖理由是奖励他研发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量子态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共振现象和几何相位效应。诺哈网2023-05-27 00:17:2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