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投资人最难的事:有钱投不出去
对投资人来说,似乎基金规模的大小已经成为一种原罪。
“求介绍有技术壁垒的项目,我们愿意跟投。”这是我一个投资人朋友Lily(化名)发在社交平台上的消息,她今年最大的烦恼就是手头有钱,但投不出去。和疫情期间的“没钱也要看项目”的状态相比,“有钱投不出去”听上去很像是幸福的烦恼。然而不然,这是一个缩影,映射的是一批中小基金夹缝中求生存的困境。和一线基金相比,他们缺乏竞争优势,优秀项目资源短缺。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卑微资方在线求有技术壁垒的项目”这样的字眼并不少见。在投共识的今天,谁能投到“有技术壁垒”的项目呢?来来回回大多仍然是盘旋在塔尖的那一批,原因很简单,那些“有技术壁垒”的项目在选择投资人上拥有了更大的选择权。论到最后,难免提到同一个终局:中小基金的淘汰。这是很残忍的结论,当投资行业分化日趋严重,对投资人来说,似乎基金规模的大小已经成为一种原罪。“如果不是认识创始人,这钱肯定投不进去”“Network(人脉)很重要,”这是一位在绝对主流基金任合伙人的投资人发出的感慨。他职业生涯中其中一笔广为人知的投资案例,就是因为他和项目创始人熟识,这是他能投进这家公司的关键原因。当时该企业已经对外关闭了融资通道,并且依然有很多家知名机构在门口排队等着拿融资份额。这位投资人依靠自己的Network投进去了。这样的案例,在投资圈很多。在这种类型的案例面前,很难将一系列投资逻辑、基金优势讲的理直气壮。当很多早期投资人将“投人”这一要素挂在嘴边时,企业也选择了同一个共识:他们更倾向选择熟人。熟人网络这个词,在很多GP写给LP的募资PPT里被不断提及。而反过来看则是,很多机构有钱也没有用,如果无法建立信任,甚至如果不是认识“创始人”,钱是大概率投不进去的。对一些明星项目来说,钱和诚意,并不动人。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企业成长期,因为企业已经有一定的发展,上述投资人告诉投中网,这样的企业管理人对自己和企业都有了更清楚的认知,不像创业初期,企业需要更多的是资金支持,在成长期项目方对投资人的选择上会更有针对性,“一般会选真的能给企业发展带来价值的战略投资人,而不是纯财务投资人。”文首提到的Lily,他们基金就艰难地选择了做“跟投基金”这一策略。Lily表示,玩高估值的成本太高,不适合,只能通过跟投一些质量较高的项目来积累名誉,慢慢地让LP和潜在的被投企业了解到GP的能量。“咳!别人吃肉,我们能喝口汤也不错。”Lily说。“有钱,但不能投啊”如上文所提,这批“有钱投不出去”的投资人的共通点很好找:来自腰部以下机构,基金规模不超过30亿元,平台绩效考核压力大,风险承受能力普遍不高。换句话解释就是,水上好的项目投不到,水下好的项目找不到,估值高的项目不能投,太过早期的项目看不上。John(化名)也是其中之一。他任职于北京一家国企旗下硬科技基金,规模不大不小,知名度不足,基金优势不明显。他告诉我,今年以来他不是在出差,就是在高铁回京的路上。关于投资,他直言,“投资压力很大,有钱投不出去。”John的投资压力来源多方面,一方面是平台本身资源有限,难以提供赋能性帮助(即,品牌赋能和项目资源赋能);另一方面是平台本身的特殊性导致他们投项目不能单纯追求财务回报,也要考虑到“行业现实”,“比方说我前段时间看了个医美的项目,很赚钱,但我们就不能碰,因为这不是重点扶持行业。”John说。解决投资压力的途径很少,John选择了主动加班。“大家压力都大,只能同时推动好几个项目,然后快速做决策,一旦发现不合适就要尽快优化掉,不能浪费时间。”困境并没有那么好解决,因为基金平台卡估值卡得很死,“又要好项目,但不想高估值。”John的处境很具有代表性,这是硬科技投资时代下的一个暗影:大家都在带着任务做投资,可是真的有那么高的概率投中一个能跑出来的硬科技公司吗?前不久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对投中网表示,人工智能投资热潮下,是否真的有机会让50家、100家的VC都去投资,投20个中国的大模型?邝子平的答案是“没这个必要,也没这个机会”。关于这样的一个人群拥挤的投资环境,John表现出了漠然。“我们这些小人物不过是被裹挟着一起走而已,思考‘行业’、‘经济周期’、‘宏观环境’这些没有意义,这些不是个人意志就能改变的事,个体在其中没有改变的意义。”“在这个圈子里,得活得明白点。资本是逐利的,就是字面意思这么简单。”“专项基金的时代到了”?当然聪明的投资人永远在寻找出路,“有钱投不出去”的出路放到今天就是,要么投早,要么做专。前者很好理解,与其在B轮左右和大基金抢项目,不如投在最早期,这是现在绝大多数基金都在做的事。后者则相对比较小众了,意指单做专项基金。曾是某财富机构中层管理的Jason(化名)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他已经辞职准备单干,选择的领域就是专门筹集专项基金,“专项基金的时代到了。”他这么说。 原因要追溯到LP身上。目前,国内市场的一些LP接受不了盲池基金的风险,而小机构想要从大机构阴影中挣扎出来的最佳出路就是募专项基金Jason已经募集了一只8000万元的单项目基金,LP大多是上市公司高管和超高净值人群(有一些是一代传统企业家)。Jason表示,专项基金能让这群LP更有安全感,“他们知道自己的钱具体投给了哪个项目上”,这种注意力的转移很大程度上削弱了LP对GP品牌知名度的依赖。从当前市场上的专项基金情况来看,大多数专项基金是人民币基金。有投资人曾直言,“人民币基金的春天,就是专项基金。”Jason认为专项基金的出现和人们是人性导致的,在多变的经济周期下,国内的LP既追求确定性,且更看重资金回转的速度——专项基金周期基本在3-5年(盲池基金的周期一般是“5 2”),堪比S基金。对于倡导应该追求价值投资的口号,Jason看的很淡。他和John说了同样的话:“首先要活下来。”
科学家首次将AI元学习引入神经科学 有望提升脑成像精准医疗
近期,中外科研工作者合作的一项技术成果在神经生物学顶级期刊《自然·神经科学》上发布。这项研究首次将人工智能领域的元学习方法引入神经科学及医疗领域,能在有限的医疗数据上训练可靠的AI模型,提升基于脑成像的精准医疗效果。诺哈网2023-05-25 18:45:270000新能源车企纷纷“涉险” 易安财险更名比亚迪保险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5月24日披露的批复信息显示,“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名称获批变更为“深圳比亚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除比亚迪之外,此前已有不少新能源车企通过成立或收购保险经纪公司等方式入局保险行业。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车企入局保险行业,为新能源车险行业乃至整个车险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发挥多方面的协同效应,但同时也面临一定挑战。比亚迪保险来了00008830米!为何要在地球之巅建气象站
5月4日12时46分许,一套重达50公斤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在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北坡海拔8830米处架设成功,实时数据传回正常。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刷新了中国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架设高度纪录(原纪录为8300米,4月20日在珠峰北坡架设),获取的实测数据填补了珠峰极高海拔气象记录空白,同时也意味中国珠峰梯度气象观测体系初步建成。诺哈网2023-05-26 14:31:400000易事特创始人何思模 胡润富豪榜上的教授,被调查了
文︱翠鸟资本原标题|胡润富豪榜上的这位教授被调查了东莞富翁、教授、新能源富豪,这些标签都贴在了何思模身上。他此前曾经是上市公司易事特(300376.SZ)的实际控制人,而这家公司经过资本运作后,已经处于无实控人的状态。而就在近日,何思模接到了证监会的立案调查书,让市场为之一惊。曾经数次接到监管罚单的何思模,这一次又出了什么事?创始人受调查诺哈网2023-05-26 08:30:420000广东华侨中学:第一批次可参考2022年最低分691分
华侨中学本年度计划在普通高中各批次招生共360人,港澳子弟班计划招生250人。第一批次可参考2022年最低分691分,2023年预估第二梯度线上均可以第一志愿大胆填报;第二批次参考2022年最低分603分;第三批次参考2022年户籍生最低分670分。非户籍生最低分686分,2023年预估第二梯度线上均可大胆填报。广东华侨中学:爱国正直奋发图强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