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30米!为何要在地球之巅建气象站

5月4日12时46分许,一套重达50公斤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在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北坡海拔8830米处架设成功,实时数据传回正常。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刷新了中国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架设高度纪录(原纪录为8300米,4月20日在珠峰北坡架设),获取的实测数据填补了珠峰极高海拔气象记录空白,同时也意味中国珠峰梯度气象观测体系初步建成。
已持续5年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今年开启了“巅峰使命2022——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此次珠峰科考由第二次青藏科考队联合西藏登山队共同实施,来自5支科考分队的16个科考小组、共270余名科考队员参加,主要围绕西风-季风协同作用、亚洲水塔变化、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变化、地球动力学勘测等开展研究,是第二次青藏科考自2017年启动以来学科覆盖面最广、参加科考队员最多、采用仪器设备最先进的综合性科考。
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组成的“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及影响分队”,在珠峰大本营利用无线电探空系统探测地面到2万米高空的温度、湿度和气压变化,利用激光测风雷达实时监测地面到珠峰峰顶高度处的风向和风速,利用微波辐射计测量地面到1万米高空的大气垂直温度、湿度廓线,为保障科考提供实时数据和珠峰地区及大本营至珠峰峰顶不同高度的准确天气预报。

去年以来,珠峰科考专家和科考登顶队员克服重重困难,在海拔5200米至8300米的珠峰北坡,陆续建成运行7套自动气象观测站。这些气象站呈阶梯分布,可精准实测珠峰北坡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和太阳辐射等数据。通过收集的气象数据,可以进一步研究极高海拔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对高海拔冰川和积雪变化的监测意义重大。
除在海拔8830米处搭建自动气象观测站外,此次科考队员们还首次在地球之巅利用高精度雷达测量冰雪厚度;尝试突破浮空艇大气观测海拔世界纪录;追踪极高海拔大气污染的输送及科考人员的高海拔适应性等。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从气候角度看,青藏高原是季风和西风的巨型调节器,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全球变暖,青藏高原地区呈现海拔越高升温幅度越大的特征。此次科考将揭秘气候变暖背景下珠峰极高海拔区环境变化规律、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特征及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人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特征等,服务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和第三极环境保护及绿色发展。
为确保包括建站在内各项珠峰科考任务顺利完成以及人员安全登顶,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及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等单位携手开展气象保障工作。截至目前,保障团队已为科考团队提供9期专项预报。
作者:崔兴毅 刘倩 来源:光明日报
地球最终的命运是什么?可能会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
“地质学按其性质来说,主要是研究那些不但我们没有经历,而且任何人都没有经历过的过程,所以要挖掘最后的、终极的真理,就要费很大力气。”翟明国·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大咖讲科学|北京2021年大家好,我是翟明国。今天我讲的题目是“神秘的地球及人类的使命”。地球是我们大家生活的地方,应该是最熟悉的。可是实际上,对于地球的很多知识,大家都感到陌生,所以它是个神秘的星球。诺哈网2023-05-25 18:51:500000薄膜硅光伏电池光吸收率创65%新纪录 接近70%理论极限
接近70%理论极限有望催生轻质高效硅光伏电池荷兰和英国科学家借助一种纳米纹理结构,使薄膜硅光伏电池变得不透明并因此增强了其吸收太阳光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法设计出来的薄膜电池能吸收65%的阳光,是迄今薄硅膜表现出的最高光吸收率,接近约70%的理论吸收极限,有望催生柔性、轻质且高效的硅光伏电池。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光子学》杂志上。诺哈网2023-05-26 02:27:400000微软 Win11 将引入重新设计的文件管理器
IT之家5月24日消息,微软在今天召开的Build2023开发者大会上,透露在Win11系统上,将重新设计文件管理器。新设计基于WinUI3编译开发,为文件夹带来了更现代化的界面和侧边栏,并改进了地址栏和搜索框。诺哈网2023-05-26 04:32:510000人类为什么最聪明?剑桥大学团队发现关键线索
在万千生命中,人类有着独一无二的认知能力。为什么我们的大脑比所有其他生命都更加聪慧?这个问题充满了无尽的魅力,也吸引科学家从不同角度给出了答案。而现在,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提供了全新的观点。诺哈网2023-05-26 19:43:280000山东诸城发现水波纹遗迹化石和恐龙足迹化石
本报济南3月28日电(记者王沛、李蕊)记者从山东省诸城市恐龙文化研究中心获悉:近日,该中心工作人员在春季野外化石勘察过程中,从诸城市主要化石遗迹区新发现一处较为完整的水波纹遗迹化石和一些大型恐龙足迹化石。该化石遗迹区地质地貌发育及保存比较完整,经过分析周围岩层沉积的特征,并对遗迹化石点周围地层岩性和岩石组合的特征以及实物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断定为早白垩世地质地层。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