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50

遗憾出局!中国ST-1BR型轮式步战车落选,意大利拿下巴西大订单

诺哈网2023-05-28 11:55:250

《军武次位面》作者:大伊万

根据巴西陆军消息,当地时间11月25日,巴西方面正式宣布,巴西陆军招标的8X8中型轮式骑兵战斗车辆招标(VBCCAV-MSR)结果正式揭晓:

由意大利奥托梅莱拉集团(OTO-Melara CIO)生产的“人马座-II”(Centauro-II)轮式战车,击败了由加拿大通用陆地系统公司研制的LAV-700AG型轮式战车,以及中国北方工业的ST-1BR型轮式战车,成功拿下了巴西陆军的订单。

意大利 人马座-2 轮式战车

根据订单要求,巴西陆军首批将订购98台该型战车。首批2辆“人马座-II”将在2024年开始交付,并在2026年前保留继续订购123台同型号战车的权利,后续还将考虑在巴西开设该型战车的组装线,整个订单可能会一直持续到2038年左右。这可能是最近二十年以来,拉美各国抛出的陆战装备头号大单,可惜咱们没抢到,被意大利抢走了。

中国 ST-1BR 轮式战车

那么,问题来了,国产的ST-1BR型轮式突击车,为何在巴西陆军的竞标中,败给了意大利的“人马座-II”呢?当然,正如咱们之前一再说过的那样:军贸出口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不仅仅是军贸方面的问题,比如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甚至军火商自身所能提供的优惠条件等,都是军贸中需要考虑的、有时候还比较重要的方面。

加拿大 LAV-700AG 轮式战车

此次巴西陆军招标的陆军轮式战斗车辆订单,四个竞标者中有三个都是北约国家,还有诸如著名的克劳斯马菲维格曼的“拳击手”、通用陆地系统LAV-700AG(也就是“斯特赖克”),都证明了这一点。不过,既然巴西陆军没有披露更多此次招标的细节,那么咱们当然还是就事论事,从技术上来分析好了。

ST-1BR相较“人马座-II”的劣势

那ST-1BR相比“人马座-II”,在技术层面上存在哪些问题呢?大伊万觉得相对来说存在如下几个技术劣势:

一是车体和动力性能,奥托梅莱拉的“人马座-II”使用的是依维柯公司研制的底盘。发动机前置布局,选用了依维柯制造的Vector-8V Euro-III型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和ZF7-HP902型液力自动变速箱。传动系统采用H型传动,悬挂采用了液气独立悬挂,并安装有盘式刹车、中央轮胎自动充气系统和防破片轮胎。

这套系统的先进性非常好,无论是液力自动变速箱、H型传动,还是液气独立悬挂等,在当今世界上的轮式步兵战车/突击车行列里都是妥妥的高配。同时,由于“人马座-II”突击车的战斗全重在30吨左右,而其配用的发动机功率高达720马力。故该车功重比达到了24马力吨,超过了相当一部分第三代主战坦克。

而相比之下,咱们自己的ST-1BR型突击车,在车体和动力系统性能上,只能说将将就就,基本堪用。ST-1BR型突击车的底盘和北方工业推向国际市场的VN-1型步兵战车底盘通用,该车使用一台华柴BF6M-1015CP型柴油机,功率为440马力,使用传统的齿轮啮合机械变速箱,有9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传动系统同样是H型传动,悬挂系统则使用了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这套系统即使在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看,都属于一套相对平庸、主打可靠性的车体和传动系统了。尽管先进性不足,整车功重比性能也不突出,越野能力相比新一代轮式步兵战车也有欠缺,却比较符合我国当年对VN-1的定位,但是用于外贸显然有所不足。

二是火力和火控性能,奥托梅莱拉的“人马座-II”的火力和火控非常强大,虽然只是一台8×8的轮式突击炮,但该车的火力和火控都是不折不扣的“高配”。在火力系统上安装有奥托梅莱拉研制的Hitfact-II炮塔,配备有一门120/45LRF型低后坐力滑膛坦克炮。

该型坦克炮技术来自于意大利“公羊-C1”主战坦克的奥托梅莱拉120/44型滑膛炮,其实就是莱茵金属L44/120坦克炮的意大利版本。该炮由于采用了胡椒瓶炮口制退器等设计,将后坐力成功降低了一半左右,炮塔备弹31发。并搭配了半自动装弹机,并且有方案显示可选自动装弹机,并搭配有全自动、半自动和手动装填三种形式。

由于该坦克炮是标准的北约120毫米坦克炮,因此可以发射北约制式的绝大多数APFSDS。有消息指出,它起码可以发射DM53级别的穿甲弹,这意味着它在2000米的距离上穿甲能力可以达到600mm/RHA,这个穿甲能力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相当一部分第三代主战坦克。

火控系统上的高配则更惊人,“人马座-II”配备了车长Attila-D周视镜,炮长Lothar上反稳像式瞄准器。两套观瞄系统全部配备了第三代热像仪和人眼安全装置,可以避免对手激光压制系统的致盲反制,观瞄系统采集到的画面还可以直接显示在车长、炮长面前的高分辨率彩色显示屏上,这套系统具备了车-炮长双通道火控和“猎-歼”能力。

此外,“人马座-II”还配备了横风传感器,GPS系统接收装置和C4ISTAR终端,可以接入营一级的战术数据链,在营长指挥车的指挥下,接收上级传输来的战场态势信息。这套系统完全达到、甚至超过了典型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火控能力,尤其是车炮长双通道火控,目前没有几个国家敢搞这样的高配。

相比之下,ST-1BR型突击车的火力和火控系统,只能说还有差距,而且这差距还不小。在火力系统上,ST-1BR型突击车使用了一门105毫米坦克炮,该型坦克炮和ZTQ-15型轻型坦克上的长105毫米坦克炮具备一定的技术承继关系,但同样算是膛压和后座缩水版的坦克炮。

ST-1BR后视图,炮塔后部有自动装弹机抛壳窗

虽然ST-1BR相较早期的ST-1加装了尾舱式自动装弹机,改变了原本只能手动装填的弊端。但毕竟还是一门105毫米火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ST-1BR的穿甲能力。

相比意大利炮,咱们的ST-1BR穿甲能力仅相当于早期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穿深,很显然这个数据的劣势就有点明显了。

差距更大的则是火控系统,ST-1BR型突击炮的火控系统,偏科有些严重,在炮长观瞄系统上,采用了先进的上反稳像式火控系统,具备较强的动对动射击能力。但是,该车在有一个较强的炮长观瞄系统的同时,在车长观瞄系统上配置较差,同样只配备了基本的微光观察镜,态势感知能力较弱、更不具备“猎-歼”能力。

说白了,这套系统跟重型旅的ZTZ-96A型主战坦克炮长配了上反稳像、车长却只配了一个老式的TCPN-2型观察镜的路数是完全一样的,是个彻头彻尾的节约成本降低批产难度的选择。这套系统放在我军自用装备里尚可接受,但是如果拿出去外贸,尤其是和“人马座-II”这种火控系统全高配的突击车相比,这劣势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最终被意大利产品击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纯属正常。

三是整车防护性能,这方面“人马座-II”的整车防护几乎是按照轻型坦克的标准来设计的,其战斗全重高达30吨。车体正面可以做到防御25毫米APFSDS的直射,车体侧面可以防御美12.7毫米机枪穿甲弹的直射。如果进一步披挂陶瓷复合装甲块,据说该车的车体正面防弹能力可以做到防御40毫米机关炮的直射。这对于一型轮式战车来讲防御性能非常惊人,基本上接近了中/重型步兵战车的水准。

而ST-1BR由于战斗全重有所不足,自然而然地防御能力天然较差,正面防护能力在披挂陶瓷复合装甲的情况下可以做到防御美25毫米穿甲燃烧弹的直射,而侧面则可以防御苏14.5毫米机枪穿甲弹直射。这个正面防御能力相比“人马座-II”,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在整体防御性能上可以说咱们比意大利货存在代差。

如何看待“人马座-II”的性能

不过,大伊万在看了“人马座-II”的性能之后,觉得这么一个玩意儿,确实有些太高配了,高配到了对于巴西陆军来说性能过剩的地步。就比如这个120毫米坦克炮,再加上相当于DM53级别的穿甲弹,巴西陆军要这玩意儿有啥用?

南美洲连一台像样的第三代主战坦克都找不出来几辆,ST-1BR从性能上来讲其实对巴西陆军是完全够用的。也许对于巴西陆军来说,买的就是土豪,玩的就是心跳。与其买些符合自身实力和作战需求的装备,不如趁着现在手头还有点小钱,买些性能更为先进的装备回来充门面,这大概就是巴西陆军军购的心理吧。

更为先进的 ST-3 轮式战车

最后说一句,相对于“人马座-II”这种装备,咱们目前其实已经有了类似的装备,有些分系统(比如炮塔系统,观瞄系统等)更是已经提前拿到珠海航展上去展览了。可惜相比“人马座-II”,咱们的装备研发进度还是差了一步,相应地用于外贸的技术差的那就更多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既然这一轮军购没有得到巴西的垂青,那咱们就全力以赴做好下一轮投标,就这样吧。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