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加入北约?这可能是全世界最大胆的忽悠了

这可能是全世界最大胆的忽悠了。
大家都知道,俄乌冲突的直接导火索,是北约的东扩,尤其是意图将乌克兰纳入囊中,引发了俄罗斯的极度危机感。
战火还在继续,现在是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时候了吗?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认为,乌克兰是在替整个西方抵抗俄罗斯,是时候邀请乌克兰加入北约了。
北约怎么回应?
刚刚到访乌克兰的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最新回答是:所有北约成员国都同意乌克兰最终应加入北约。
但这是他前一句话,他后一句话是:当前的重点,是确保乌克兰赢得俄乌冲突。
请注意:当前的重点,最终会加入。
很有点玄机的。
什么意思?
乌克兰:我们应该加入北约,这样才能打赢俄罗斯。
北约:不,你们先打赢俄罗斯,然后再加入北约。
这不是全世界最大胆的忽悠是什么?
看一些网友的调侃:既然乌克兰都能打赢俄罗斯,那到时候不是应该乌克兰和俄罗斯一块加入北约吗?

但北约的立场,或许我们也可以理解。
必须安抚乌克兰的强烈情绪,必须给乌克兰某种希望,或者说,必须画一张大饼。作为某种暗示,北约已邀请泽连斯基参加7月的北约峰会,而峰会的一个焦点话题,就是讨论乌克兰加入北约。
但北约没开出任何时间表,因为真让乌克兰加入北约,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按照北约共同防御条款,任何针对北约成员国的攻击,将被视为对所有其他成员国的攻击。如果乌克兰已经是北约一员,俄罗斯与乌克兰作战,那所有北约成员国都必须参战保卫乌克兰,那结果,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了。
所以,对于斯托尔滕贝格的表态,俄罗斯态度也明确:北约的做法很危险。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就指责,北约设定了击败俄罗斯的目标,并承诺乌克兰冲突后加入北约,这将导致欧洲安全体系的彻底崩溃。
这更坚定了俄罗斯战斗到底的决心。
值得注意的是,斯托尔滕贝格的表态中,还有一个细节:所有北约国家都同意……
说得信心满满,说得乌克兰也很高兴。那加入北约,不过是一步之遥的事情。
但真的所有国家都同意吗?
瑞典要加入北约,土耳其就坚决不同意。我看到,西方社交媒体上,很多人都调侃,斯托尔滕贝格端给乌克兰的是一碗迷魂汤。
很简单,看到斯托尔滕贝格的这个表述,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立刻就发了一个单词:What(什么),然后是一个问号和一个叹号。
很简单,匈牙利就不同意。

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也明确表示,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大门开了条缝,但现在不是做决定的时候”。
让乌克兰打代理人战争是一回事,自己直接下场参战是另一回事,北约心里清楚得很。
但斯托尔滕贝格,真是话术高手啊。
而要让乌克兰能继续打,那北约就必须提供更多武器。最近在德国拉姆施泰因军事基地召开的西方盟国会议上,重点就讨论了加快给乌克兰的武器供应。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透露,开战以来,西方已给乌克兰提供了550亿美元的军火,对乌军人的大规模培训还在继续中。
但这远远不够。更多的重型武器,比如美国的M1主战坦克、德国的豹式主战坦克,以及爱国者导弹系统,也在加快输送到乌克兰。
甚至战斗机,按照乌克兰国防部长的说法,北约现在也已经开了绿灯。
唉,真不知道怎么说。
按照普京的说法,美国就是想和俄罗斯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
北约则在安慰乌克兰,只要你打赢俄罗斯,你就能加入北约。
一切,可能吗?
来源:牛弹琴
责任编辑:张迪
印度央行收到炸弹威胁邮件
印度警方当地时间12月26日表示,印度储备银行(央行)收到一封炸弹威胁邮件,信中称已在孟买11处不同地点放置炸弹。信中列明了其中3处放置炸弹的具体地点,警方随后到场进行调查,尚未发现可疑物品。(总台记者魏可枫)责任编辑:刘光博0000以军袭击试图返回加沙城的流离失所者 致5人死亡
据巴勒斯坦《圣城报》报道,当地时间14日,以色列国防军在加沙地带北部的阿尔·拉希德(Al-Rashid)滨海大道袭击了试图返回加沙城的流离失所者。以军袭击导致5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另有伤者被转送至加沙地带北部的奥达(Al-Awda)医院。对此,以色列方面暂无回应。(总台记者杨渊)责任编辑:刘德宾0000热浪与暴雨交织,全球极端天气事件成“新常态”?
或许很少有人像雷切尔·贝兹纳·克尔(RachelBeznerKerr)一样,在今年如此频繁地感受着极端天气事件的残酷。克尔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名社会学家,在非洲马拉维的农业社区中工作。今年春天,马拉维遭遇热带气旋“弗雷迪”,北部地区暴发山洪,她的两名同事在调查工作期间溺水身亡。新京报2023-07-24 00:46:400000盟友也不顶事!拜登铁了心要调查这起日本钢铁收购案
据新华国际报道,美国总统拜登日前表态称,支持对日本制铁公司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计划进行调查。拜登的经济顾问、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莱尔·布雷纳德21日在一份声明中称,拜登认为,一家外国实体收购这家标志性的美国公司,似乎值得认真审查,即便是来自亲密盟友的实体,因为它对国家安全和供应链可靠性存在潜在影响。布雷纳德指出,美国政府“将准备仔细研究任何此类调查的结果,并在适当的时候采取行动”。新京报2023-12-25 14:34: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