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研究:1.5亿年前小型翼龙已能水面起飞
诺哈网2023-05-25 18:52:370阅

中新网4月25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中文大学古生物学研究团队最近分析了一种古代翼龙的化石镭射荧光成像,发现其身体构造能让它好像鸭子一样利用四肢在水面起飞,以摆脱水面张力的影响。
此次分析揭示,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最早可追溯至1.5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较以往的发现推前3000万年。研究结果已于《自然》旗下自然科学期刊《科学报告》中发表。
Aurorazhdarchid是生活于侏罗纪晚期的一种小型翼龙,其翼展只有约40厘米。它跟很多翼龙的饮食习惯相似,会潜入水中捕食水生生物,亦会进行其他水上活动。因此,科学家相信它们拥有在水面起飞能力,这样才能令它在天空翱翔。不过水的表面张力会像胶水般把物件吸着,体型细小的生物所受影响较大。故此,科学家一直未能理解这种小型翼龙是用什么方法从水面起飞。
中大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文嘉棋及其国际团队,利用崭新的镭射荧光成像技术,分析小型翼龙翅膀及足蹼上的细节。
文嘉棋表示,化石的镭射荧光成像提供了高解像度细节,使其更容易仔细分析小型翼龙的身体构造,“我们将这些研究数据输入空气动力学模型,并推算小型翼龙的身体构造能让它好像鸭子一样利用四肢在水面起飞(quadrupedal water launch),以摆脱水面张力的影响。”
该项研究发表之前,科学家曾认为只有在海边居住的大型翼龙才具有利用四肢在水面起飞的能力,例如在巴西发现、翼展长达十多米的Anhanguera翼龙。
这次研究表明小型翼龙也有能力在水面起飞,而这种四肢在水面起飞能力,比以往估计出现的时间早了3000万年。
论文共同作者、美国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Michael B。 Habib博士指,论文为翼龙的生活方式增加了新观点,应假设翼龙会像现今的鸟类一般,经常从海洋、湖泊和河流中捕食。
来源:中国新闻网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慧眼卫星刷新宇宙天体磁场直接测量最强纪录
来源:科技日报本报记者陆成宽最近,我国慧眼卫星团队在编号为SwiftJ0243.66124的中子星X射线双星中发现了能量高达146千电子伏的回旋吸收线,其对应的中子星表面磁场强度超过16亿特斯拉。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天体物理杂志通讯》。0000外公去世十年后,我用 AI “复活”了他
我用了外公生前的文字记录和影音资料,再整合几个成熟的AI技术,就让他“复活”了。那天,我突发奇想,在搜索引擎查找“用AI复活逝者”,看到了Joshua“复活”他未婚妻Jessica的故事。诺哈网2023-05-26 01:42:080000怎么破?韩国竟举办多场宣讲强调日本福岛核废水可饮用:排海没问题
22日,赴日考察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工作的韩国专家考察团正式开启考察行程。20日,韩国国内爆发大规模集会,抗议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抗议民众认为,韩国政府的考察团,就是给日本送上“免罪符”。与此同时,韩国国民力量党邀请英国牛津大学名誉教授韦德·艾利森出席了在韩国国会举办的座谈会,强调福岛水的安全性。诺哈网2023-05-26 05:17:400000四文齐发!迄今最全人类细胞图谱登上《科学》封面,书写人体百科全书
今日,顶尖学术期刊《科学》四篇重磅论文同时上线,报告了构建综合性人类细胞图谱(HumanCellAtlas)取得的里程碑结果。多国科学家通力合作,创建出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泛组织人体单细胞图谱:涉及33种人体组织、超过100万个细胞,涵盖500多种细胞类型。▲这一成果登上了最新一期《科学》杂志的封面诺哈网2023-05-25 22:01:130000南极冰架之下竟然是“生物绿洲” 生物残骸可追溯至6千年前!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南极洲冰架深处,研究人员发现几十种生物聚集在小范围海床上繁衍生息,令他们惊奇的是,在一个从未射入阳光的海底环境中,物种多样性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诺哈网2023-05-26 00:25:5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