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研究:1.5亿年前小型翼龙已能水面起飞
诺哈网2023-05-25 18:52:370阅

中新网4月25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中文大学古生物学研究团队最近分析了一种古代翼龙的化石镭射荧光成像,发现其身体构造能让它好像鸭子一样利用四肢在水面起飞,以摆脱水面张力的影响。
此次分析揭示,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最早可追溯至1.5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较以往的发现推前3000万年。研究结果已于《自然》旗下自然科学期刊《科学报告》中发表。
Aurorazhdarchid是生活于侏罗纪晚期的一种小型翼龙,其翼展只有约40厘米。它跟很多翼龙的饮食习惯相似,会潜入水中捕食水生生物,亦会进行其他水上活动。因此,科学家相信它们拥有在水面起飞能力,这样才能令它在天空翱翔。不过水的表面张力会像胶水般把物件吸着,体型细小的生物所受影响较大。故此,科学家一直未能理解这种小型翼龙是用什么方法从水面起飞。
中大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文嘉棋及其国际团队,利用崭新的镭射荧光成像技术,分析小型翼龙翅膀及足蹼上的细节。
文嘉棋表示,化石的镭射荧光成像提供了高解像度细节,使其更容易仔细分析小型翼龙的身体构造,“我们将这些研究数据输入空气动力学模型,并推算小型翼龙的身体构造能让它好像鸭子一样利用四肢在水面起飞(quadrupedal water launch),以摆脱水面张力的影响。”
该项研究发表之前,科学家曾认为只有在海边居住的大型翼龙才具有利用四肢在水面起飞的能力,例如在巴西发现、翼展长达十多米的Anhanguera翼龙。
这次研究表明小型翼龙也有能力在水面起飞,而这种四肢在水面起飞能力,比以往估计出现的时间早了3000万年。
论文共同作者、美国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Michael B。 Habib博士指,论文为翼龙的生活方式增加了新观点,应假设翼龙会像现今的鸟类一般,经常从海洋、湖泊和河流中捕食。
来源:中国新闻网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描绘出车轮星系的惊人细节
来源:cnBeta美国宇航局及其合作伙伴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上分享了更多来自该天文台的壮观图像。这一次,他们对哈勃和其他望远镜之前观察到的车轮星系进行了一次全新的观察。美国宇航局表示,JWST能够揭示有关恒星形成和银河系中心黑洞的新细节,该星系距离地球约5亿光年。诺哈网2023-05-27 04:30:110000“宽带之父”:比发丝还细的纤维,牵动着世界神经
来源:原点阅读2006年12月26日,中国台湾南部海域发生了7.2级的地震,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损失,但破坏却十分严重。地震造成13条国际海底光缆受损,中国至欧洲大陆部分语音通信和数据专线中断,更为严重的是,互联网大面积拥堵、瘫痪,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成为重灾区。诺哈网2023-05-25 22:19:080000脚底的哪个部位最怕痒?怎么自己挠就没那么痒了呢?
来源:把科学带回家撰文Skin今年的一项新研究里,有13位参与者经历了一场又好笑又痛苦的实验:被人挠痒痒。这是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一项研究,而研究的目的就是找出:我们脚底的哪个部位最怕痒?当你给皮肤一些刺激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感觉到“痒”,还伴随着一些大笑、抽搐、退缩和鸡皮疙瘩。这种痒痒的感觉似乎特别上头,有很多人都对它欲罢不能。诺哈网2023-05-26 00:55:040000研究发现:3亿年前大气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与现代大体相当
5月15日,记者从山东科技大学获悉,山东科技大学地科学院地质工程2000级校友、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吉涛博士团队研究发现,3亿年前大气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与现代大体相当。诺哈网2023-05-26 17:57:550000我国“焊接泰斗”、中科院院士潘际銮逝世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焊接工程教育家和焊接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潘际銮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潘际銮同志长期从事焊接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创新性成果,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创造了多项“第一”,推动了先进焊接技术装备在国家重大工程中的应用,引领和带动了国际焊接工程科学发展。源:人民网诺哈网2023-05-25 21:57:2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