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全新水状态——“超离子导体冰”
诺哈网2023-05-27 02:03:580阅

科学家在两颗钻石之间压缩了一个水滴,并使用世界上最强大的激光器将其轰击至类似恒星的温度,结果形成了一种神秘的水状态。目前科学家将其称为“超离子导体冰”,这种怪异黑色水结构存在于地球中心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该项发现将帮助研究人员调查分析隐藏在其他星球内核的秘密。
此前研究人员使用冲击波创造了这种怪异的冰结构,但仅20纳秒就融化了,这项最新实验标志着科学家首次创造出持续时间足够长的稳定超音速冰,10月14日《自然物理学》杂志发表了该项研究报告。美国芝加哥大学地球物理学家比塔利·普拉卡蓬说:“这是一个惊喜,每个人都认为该状态水物质很难复制,必须在更高的压力条件下才能形成。”液体、蒸汽和冰是水最常见的状态,但水分子也可以形成代表不同结构的其他排列,事实上,科学家已确定了水冰的20个状态——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氢原子和氧原子会以不同方式结合在一起。
最新发现的“超离子导体冰”是冰的第18个状态,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特殊的冰结构之一,因为其氧原子在水是固体时被锁定,但其氢原子脱离电子后成为离子,原子核因此剥夺了它们的电子,因此带有正电,可以像液体一样自由穿过冰。
普拉卡蓬说:“人们可以想象一个立方体,氧原子是立方体的固体点位,彼此由氢原子连接,最终形成一个立方体晶格,当它转变成超离子状态时,晶格会膨胀,允许氢原子四处移动,而氧原子则保持稳定位置,这有点像漂浮在氢原子海洋中的固体氧晶格。这些游动的氢原子以一种可预测的方式阻止光线穿过冰层,从而使冰层呈现黑色。”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新研究表明体重失控将增加痴呆风险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研究团队联合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研究院教授冯建峰、程炜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全生命历程肥胖与新发痴呆风险的关系。这项32万余人的大规模纵向队列研究发现,过低的出生体重、童年与成年较胖的体型将显著增加痴呆风险。5月10日,相关研究在《分子精神病学》杂志发表。诺哈网2023-05-25 22:16:210000红河首现2亿年前尾巴最长肿肋龙类化石
近日,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光辉为主导的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上报道了距今约2.44亿年前一个海生爬行动物新属种,长尾红河龙。它发现于我国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中三叠世早期海相地层,全长47厘米,体形像水生蜥蜴,超长的尾巴尤其特别。长尾红河龙是我国肿肋龙科最早的确切证据,代表了世界上尾巴相对最长(由69块脊椎骨组成)、脊椎骨总数最多(121块)的肿肋龙类。诺哈网2023-05-25 18:33:040000美国海洋深处发现青铜色鳞片的神秘“龙鱼”
近期,海洋生物学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蒙特利湾发现一种神秘罕见的深海鱼——高鳍龙鱼(Bathophilusflemingi),它是所有龙鱼物种中最罕见的一种,此前科学家仅发现几次活体龙鱼。诺哈网2023-05-25 18:55:070000中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六号卫星
中新网北京10月15日电(马帅莎喻鹏王茄欢胡煦劼)北京时间10月15日3时1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44次飞行。(完)诺哈网2023-05-26 09:22:530000抹香鲸搁浅后成功脱困!鲸豚为何搁浅,如何救助?
昨天上午8点左右,一头抹香鲸被发现搁浅在浙江象山石浦海域。随后渔政人员和水生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人员立刻前往现场营救。这头抹香鲸体长约20米,重约70吨。救援难度非常大。随着水位慢慢退去,这只庞然大物慢慢出现在了沙滩上。工作人员不停地往它身上泼水,并给它盖上打湿的布匹,为它保湿降温,待涨潮后将其拖回大海。往抹香鲸身上泼水降温保湿|浙江新闻诺哈网2023-05-26 02:17:3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