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将比汽车更便宜,兼具工业和家庭用途
近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一篇在线发表的论文中分享了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最新细节,包括其成本和可能的用途。据介绍,这款机器人既可以用于工业生产,也可以服务千家万户。
在2021年8月的特斯拉“人工智能日”(AI Day)上,该公司首次发布了人形机器人“Tesla Bot”,现在该机器人被称为“特斯拉擎天柱”(Tesla Optimus),据悉将在今年9月30日的第二次“人工智能日”发布最新款。在发表于《中国网信》杂志的文章中,马斯克写道:“特斯拉机器人最初的定位是替代人们从事重复枯燥、具有危险性的工作。但远景目标是让其服务于千家万户,比如做饭、修剪草坪、照顾老人等。”

马斯克还解释称,这款拥有类似人类四肢和相关特征的机器人是特意设计成这样的。“特斯拉机器人的身高体重接近一位成年人,可搬运或手提重物,还能小步快走,它脸上的屏幕是与人沟通的交互界面。”他写道,“你或许会好奇,我们为什么要设计这个有腿的机器人?因为人类社会是基于拥有两条手臂和十个手指的双足人形的互动而形成的。因此,如果我们想让机器人适应环境并能做人类所做之事,他就得拥有与人类大致相同的尺寸,形状和能力。”

据马斯克介绍,特斯拉计划在下个月公布机器人的原型机后,专注于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并解决大规模生产的问题,“此后,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和成本下降,人形机器人的实用性将逐年提升。在未来,一台家用机器人可能比一辆汽车更便宜。也许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人们就可以给父母买一个机器人作为生日礼物了。”
特斯拉机器人Optimus的身高约1.73米,重56.7公斤,将安装该公司在电动汽车中使用的自动驾驶计算机,这将使其能够识别真实世界中的物体,与此同时,机器人本身也有量身定制的传感器和致动器。Optimus的硬拉重量可达68公斤,扛重20公斤,每小时可步行约8公里;它具有类似人类的手,以及为其提供视觉的传感器。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摄像头将安装在机器人的头部前侧,其内部运作将由该公司的“完全自动驾驶电脑”驱动。很显然,这些机器人将通过特斯拉的“完全自动驾驶电脑”界面进行操作,这同时也是特斯拉Model 3、X、S、Y和Roadster的操作界面。
此前发布的效果图显示,Optimus的外形最终可能会与2004年电影《机械公敌》(I, Robot)里的“NS5”机器人十分相似。有些人可能会担心这款机器人会带来“终结者”式的后果,对此马斯克也进行了解释。在2021年首次发布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时,马斯克表示:“当然,它在设计上是对人类友好的,并且是在一个为人类建造的世界中运行。”他还补充道,如果需要的话,人类可以比特斯拉机器人跑得更快,并能将其制服。
在2021年特斯拉“人工智能日”之后的提问环节中,马斯克说:“我们应该担心人工智能。我们在特斯拉所尝试的,就是制造出人们喜欢的、有用的人工智能……而且毫无疑问,这将是好的人工智能。”

目前许多大型公司,如亚马逊和沃尔玛等,都已经使用机器人来完成工业领域的各种任务。“可以预见,借助机器人的力量,我们将创造一个商品和服务极度充裕的时代,人人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马斯克还在文章中写道,“或许,未来唯一存在的稀缺,是我们作为人类来创造我们自己。”
科学家首次揭示人类的中耳曾是鱼类用来呼吸的鳃
目前,已经有充分胚胎和化石证据证明我们的中耳是从鱼类的喷水孔演化而来,而鱼类的喷水孔又是从何而来?这是困扰学术界长达百年的世纪难题。近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盖志琨联合中、英、瑞(瑞典)三国科学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生态和演化前沿》发表了有关脊椎动物喷水孔起源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人类的中耳曾经是鱼类用来呼吸的鳃。诺哈网2023-05-26 12:31:070000蜗牛是水熊的“公共汽车”:水熊被蜗牛吞腹后随粪便活体排出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对于显微等级的生物而言,它们爬行速度太慢了,有时它们可以搭载其他“交通工具”。例如:缓步生物可以通过被蜗牛吞入腹中实现远程旅行,它们在蜗牛肠道中逗留两天最终从肛门排出体外,伴随着一团粪便离开蜗牛,然后在新的区域繁衍生息。诺哈网2023-05-25 19:15:000000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没错,你就是这么过来的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现代哺乳动物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超复杂的神经系统和体积很大的大脑。因此,很多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哺乳动物凭借更大的大脑从漫长的演化历史中脱颖而出。0000若全球变暖超过2°C,会有更多人死亡
近日,伦敦大学学院和雷丁大学领导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全球变暖2°C的情况下,与极端气温相关的死亡率将显著上升。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环境研究快报》。如果气温比工业化前升高2°C,在一年中最热的日子里,英格兰和威尔士与温度相关的死亡率(即死亡人数与气候温度直接相关)将增加42%。这意味着,在一年中最热的10天里,平均每天将有166人死亡。该研究强调了将全球变暖水平控制在2°C以下的重要性。诺哈网2023-05-25 22:06:260000科学大家|恐龙是怎么被发现的?
作者:[美]格雷戈里·S·保罗译者:邢立达出品:新浪科技《科学大家》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以下内容节选自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普林斯顿恐龙大图鉴》第二版。诺哈网2023-05-26 01:09: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