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褶皱暗藏“变形”玄机
中国科学报2023-05-27 00:19:310阅
本报讯 为了移动,细胞必须快速改变形状。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细胞通过在表面的褶皱和突起中储存额外的“皮肤”实现这一目标。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生物物理期刊》。
论文第一作者、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博士Maryna Kapustina说:“这些褶皱和突起可以存储大量细胞表面,并且是高度动态的。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快速变化,并立即在细胞周围的其他位置重建。”
研究人员利用电子和荧光显微镜观察了嵌入三维胶原蛋白基质中的圆形、雪茄形和不规则形状的细胞。当细胞呈圆形时,其表面粗糙而复杂,被许多微小突起覆盖,如气泡、微绒毛、丝状足和褶皱。当细胞持续突起时,这些额外的“皮肤”褶皱展开,其表面变得相对光滑,尤其是突起附近的区域。
研究人员认为,细胞表面的“储备”在间叶细胞运动和变形虫运动中都很重要,这是细胞运动的两种主要方式。在间叶细胞运动过程中,细胞黏附在环境表面,利用收缩力将自己推到胶原纤维之间,或者沿着二维表面爬行。在变形虫运动过程中(运动速度更快),细胞不依赖于黏附,而是由较小突起的快速运动推动。(冯丽妃)
相关论文信息:
http://doi.org/10.1016/j.bpj.2023.04.023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2022年未来科学大奖宣布物质科学奖获奖者:杨学明
新浪科技讯8月21日上午消息,2022年未来科学大奖宣布物质科学奖获奖者为杨学明,获奖理由是奖励他研发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量子态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共振现象和几何相位效应。诺哈网2023-05-27 00:17:240000诞生于千年之前心理学理论,拿还珠格格解释你就懂了!
来源:原点阅读题记:知道是什么样的人得病比知道一个人得的是什么病更为重要。——希波克拉底有很多我们以为历史很长的事物,其实是最近几十年才有的。比如说现在遍布城市每个角落的新疆美食大盘鸡,其实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有的;比如说我们旅行的时候都会用到的拉杆箱,其实出现于1991年,距今还不到30年;再比如说我们现代人都知道大脑是人用来思考的器官,但是在古代却并非如此。诺哈网2023-05-26 03:49:5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