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如何分辨白天和黑夜?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1日上午消息,据报道,在我们小时候,白天和黑夜对我们的意义不过是“离下个假期还有多久”而已。随着我们逐渐长大,白天和黑夜又变成了无限循环的工作目标、截止日期、还款日期。有些人能体会到日夜循环的美丽与神秘之处,而对其他人而言,这不过是地球自转的结果而已。
无论你对白天和黑夜的理解如何,对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来说,昼夜都是一个每24小时重复一次的明暗循环。
然而,一旦你离开了我们的星球,这些定义就不再适用了。例如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们,你有没有想过,他们感受到的白天和黑夜是什么样子呢?
为何会有日夜之分?
地球除了会沿着椭圆形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之外,还会绕地轴自转。在旋转过程中,朝向太阳的一面处于“白天”,照射不到阳光的一面则处于“夜晚”。地球自转的速度非常快,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但即使如此,地球每自转一圈也需要24小时。因此我们每天的时长为24小时,其中约12小时沐浴在阳光下,12小时隐匿在黑暗中。
国际空间站上的昼夜是什么样的?
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上通常载有5至7名宇航员,他们在上面也会经历昼夜变化吗?如果会的话,和地球上的昼夜是否相似呢?
国际空间站上的日与夜
国际空间站的运行速度高达每小时27600公里,大约每90分钟飞行一圈。在此期间,空间站约一半时间处于阳光照射下,另一半时间则身处地球的阴影中。因此空间站每转动一圈,大约会经历45分钟的光明和45分钟的黑暗。
在24小时内,国际空间站会围绕地球旋转16次。因此地球上每过去一天,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都会目睹16次日升日落。
频繁的日夜切换为何会产生问题
每天能从太空中看16次日出,这件事一开始听上去可能很酷炫,但长此以往却可能造成一个严重的问题。
人体是按照24小时的周期运作的,而光线在周期的调节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我们的昼夜节律遵从着地球上的光线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此快速的昼夜切换会对宇航员的生物钟造成不利影响。
但我们可不能让这些承担了全世界最重要任务之一的宇航员处在不停“倒时差”的状态中,因此我们必须在国际空间站上创造一个“正常的”昼夜环境。
国际空间站如何模拟正常的昼夜环境
1. 固定一个时区
国际空间站采用协调世界时。这是一套全球性的时间标准,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通过高精度原子钟计算得出的国际原子时;二是基于地球自转得出的世界时。全球所有时区都是根据协调世界时调整的。
为何采用协调世界时?
前文提到,国际空间站是一个多国合作项目,有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五大航天机构参与,因此协调世界时无疑是最佳选择,可以促进各机构间的有效合作。
2. 控制国际空间站上的光照
在国际空间站任务开展早期,人们发现,即使每天给宇航员分配了8.5小时的睡眠时间,他们的睡眠状况依然不佳。因此科学家决定对空间站上的光照进行调节。
事实上,“光照对人体的影响”正是NASA在国际空间站上开展的实验之一。
国际空间站一开始使用的是“通用照明总成”系统,用荧光灯提供照明。2016年,这些模块被“固态LED模块”取代,后者更持久、成本更低、光线也更明亮。LED灯还能改变照明强度和波长,非常适合在空间站中模拟真实的昼夜环境。
国际空间站上宇航员的“一天”
在国际空间站上,宇航员的工作日从协调世界时早上6点开始,到晚上9点结束。
在前几个小时,光线被设定得较为明亮,模拟日间的照明水平。当宇航员需要执行挑战性较高的任务时,光线的波长会被调节到更加接近蓝光的波段,从而提高宇航员的清醒度和警觉性。而在一天行将结束时,光线则会调成暖光,帮助宇航员更好地入睡。
从晚上9点半到次日早6点之间,光线会被调暗,模拟夜间环境。这样一来,等宇航员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就可以在睡袋中舒舒服服地躺下、好好休息一晚。后续研究发现,这样的光照规律有助于提高宇航员的工作效率。这些研究结果也促进了“情绪灯”等LED产品的商业推广。
放松一下
国际空间站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确保宇航员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不过,如果宇航员想欣赏一下奇异的太空景观,他们只需要到穹顶舱里待一会儿,就能在短短90分钟内度过完整的“一天”了。
最新宇宙射线勘测技术可能将揭晓埃及金字塔秘密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宇宙射线能揭晓埃及金字塔的秘密吗?目前,一支研究小组计划利用宇宙射线对金字塔进行前所未有的深入研究,这种探测高能粒子的过程被称为μ断层扫描,2017年,科学家使用该技术在金字塔内部发现一处此前未发现的密室。金字塔的建造仍是一个谜团诺哈网2023-05-25 22:31:590000欧洲漂浮的微塑料或积聚在北冰洋
北极地中海大比例尺下的环流和主要微塑料河流来源。图片来自作者一项研究认为,欧洲河流中漂浮的微塑料或在北冰洋、北欧海及巴芬湾分批积聚。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科学报告》。此前的研究报告北冰洋各处存在高浓度微塑料颗粒,但尚不清楚其来源和在何处积聚。为此,挪威海洋研究所的MatsHuserbraten和同事结合了2007至2017年间的洋流模型和漂浮微塑料移动的模拟。诺哈网2023-05-25 20:54:140000为了获得世界上最甜的葡萄柚,美国人建了一个辐射植物园
来源:把科学带回家撰文苏澄宇说起核裂变,你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核武器。无疑,核武器是地球上最具威慑力的武器,自它诞生之初,人类长期面临着核打击的恐惧。如果人类只将这类原子技术用于战争,那未免也过于悲哀,所以我们有了占世界能源来源10%左右的核电站。除此之外,人类还曾想用原子技术改造生物,为此打造了核辐射植物园。诺哈网2023-05-26 03:32:080000地球氮含量正在减少!将为生态系统带来新的不稳定性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氮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是我们呼吸的空气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的主要构件,也是化肥的重要原料,在全球人口的食品供应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几十年来,多个学科的专家纷纷开始提出警告:全球生态系统中可用的氮含量正在逐渐减少。近日发表在《科学》上的一项研究综述指出,这一趋势与人为因素导致的气候变化相关,可能造成“长期影响”。诺哈网2023-05-25 18:45:520000马斯克: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将比汽车更便宜,兼具工业和家庭用途
近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一篇在线发表的论文中分享了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最新细节,包括其成本和可能的用途。据介绍,这款机器人既可以用于工业生产,也可以服务千家万户。诺哈网2023-05-27 00:43: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