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柯医疗冲刺科创板:全方位布局高端神经介入医疗器械,红杉、人保为股东
实现医疗器械国产化的创新与突破。
据IPO早知道消息,艾柯医疗器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柯医疗”)于2023年4月20日正式递交招股说明书,拟科创板挂牌上市,中信证券担任保荐人。
成立于2017年的艾柯医疗作为一家已进入商业化阶段的专注于神经介入领域的创新医疗器械企业,立足于脑血管疾病领域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从而打造神经介入全产品线布局。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艾柯医疗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Cosine®71/58 远端通路导管以及Sine27微导管3项核心产品已取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已实现商业化,另有4项产品处于注册阶段,以及多项产品处于临床或临床前研发阶段。
其中,创新医疗器械 Lattice®是首个采用机械球囊输送技术及表面改性技术的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于2022年10月经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绿色通道)获批用于治疗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的各型动脉瘤,是目前获批适应症范围最大的同类产品,且首次将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适应症范围拓展至用于治疗椎动脉中小型动脉瘤。
值得注意的是,注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这款产品的主要有效性指标术后12个月动脉瘤成功闭塞率为91.4%,远高于已获批同类产品的有效性水平,且安全性指标普遍优于已获批同类产品。
同时,基于神经介入手术入路方式的发展趋势,艾柯医疗前瞻性布局了 ParacurveTM桡动脉输送导管,这一产品有望填补目前国内神经介入手术桡动脉输送整体解决方案的空白,引领神经介入领域的术式变革。
此外,艾柯医疗的Attractor®颅内血栓抽吸导管、Grism®颅内取栓支架、Cosine® 系列远端通路导管、Sine系列微导管、Accuflow®颅内支架、Regression®弹簧圈辅助支架等产品在术式简化创新、改善患者预后等方面亦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
截至目前,艾柯医疗在中国及美国均建有研发中心,通过双研发中心布局神经介入创新医疗器械的前沿技术,并形成了一支集合临床医学、化学工程学、机械工程学、材料工程学及生物工程学等多方面人才的研究开发力量;另建设有神经介入医疗器械产业化基地,且组建了专业化的神经外科销售团队,为后续产品的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综上不难发现,艾柯医疗通过持续探索高端神经介入医疗器械的产业升级和进口替代,从而实现医疗器械国产化的“真创真用”。
成立至今,艾柯医疗已获得红杉中国、博远资本、华盖资本、比邻星创投、泰康人寿、人保资本等知名机构的投资。IPO前,红杉中国为艾柯医疗最大机构投资方。
事实上,脑血管疾病为中国居民前三大疾病死亡原因之一,且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神经介入诊 疗技术的创新正在彻底改变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干预手段,神经介入手术已成为脑血管疾病的主流治疗方案。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中国神经血管病介入治疗医用耗材市场规模已从2017年的32.2亿元人民币以15.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2022年的66.8亿元人民币,并预计将进一步以36.5%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28年进一步增至432.2亿元人民币。
这意味着,对于艾柯医疗这样的国内头部神经介入医疗器械提供商而言,未来的发展空间仍颇为可观。
560亿 千亿光伏龙头大动作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市值超过千亿的光伏龙头公司晶科能源24日晚间发布公告,宣布签订56GW垂直一体化项目投资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约560亿元(含流动资金)。总投资约560亿元光伏龙头签订投资合作协议诺哈网2023-05-25 22:49:060000小鹏一季度营收接近腰斩,毛利率暴跌!何小鹏称将以扩销量作为首要目标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小鹏汽车的关键车型G6车型将于7月开启大规模交付,届时小鹏的前景将更为明晰。0000基民必看:教你快速读懂基金年报的四大要点!
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公募基金需要在每年结束之日起90日内披露基金年度报告。截至上周,各大基金的“2022年度期末考成绩单”已经披露完毕了。年报和四季报的确有不少相似之处,例如二者的统计时点都是截止去年底,关于净值表现和重仓股等重点信息也均有涉及。那么,已经看过四季报,还需要看年报吗?答案是:Yes!诺哈网2023-05-25 17:15:090000港股异动 | 招商银行(03968)跌超4%领跌内银股 一季度银行业绩承压 息差降幅走阔创新低
内银股继续下跌,截至发稿,招商银行(03968)跌3.48%,报36.1港元;民生银行(01988)跌3.05%,报3.18港元;交通银行(03328)跌1.55%,报5.07港元;建设银行(00939)跌1.16%,报5.1港元。0000穆罕默德·艾利安:通胀如何卷土重来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穆罕默德·艾利安关于发达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的争论,在过去十年中发生了巨变。(错误)测量问题已无人关注,对削弱性高通胀和债券市场权力过大的担忧不复存在,现在的担心是过低的通胀可能拖累增长。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