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高温下水稻还能高产吗?他们发现首个潜在作物高温感受器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朱奕奕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自上世纪80年代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成立以来,该组织对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发出了多次红色预警,并明确了高温胁迫对世界粮食生产安全的危害。
据IPCC多位专家预测,全球平均气温每升高1℃, 会导致主要粮食作物减产19.7%,其中小麦减产6.0%,水稻减产3.2%,玉米减产7.4%,大豆减产3.1%,而到2040年,平均气温将升高1.5-2.0℃,将使全球粮食减产30%-40%,同时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粮食需求也将倍增,对未来农业发展势必带来巨大挑战。
因此,挖掘高温抗性基因资源、阐明高温抗性分子机制以及培育抗高温作物新品种成为当前亟待攻克的重大课题。
2022年6月17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研究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题为 “A genetic module at one locus in rice protects chloroplasts to enhance thermotolerance(一个基因座位上的遗传模块保护叶绿体增强水稻抗热性)”的研究论文。该成果不仅首次揭示了在一个控制水稻数量性状的基因位点(TT3)中存在由两个拮抗的基因(TT3.1和TT3.2)组成的遗传模块调控水稻高温抗性的新机制和叶绿体蛋白降解新机制,同时发现了第一个潜在的作物高温感受器。

一直以来,通过正向遗传学方法挖掘控制高温抗性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难度大、具有挑战性。
该研究团队经过7年(加上遗传材料构建,耗时近10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分离克隆了水稻高温抗性新基因位点TT3,并且阐明了其调控高温抗性的新机制。
研究团队通过对大规模水稻遗传群体进行交换个体筛选和耐热表型鉴定,定位克隆到一个控制水稻高温抗性的基因位点TT3。来自非洲栽培稻(CG14)的TT3基因位点相较于来自亚洲栽培稻(WYJ)的TT3基因位点具有更强的高温抗性。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TT3基因位点中存在两个拮抗调控水稻高温抗性的基因TT3.1和TT3.2,这为揭示复杂数量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来自非洲栽培稻的TT3CG14位点及TT3.1过量表达、TT3.2敲除构建比对照显著增加高温胁迫下的水稻产量。
为了了解TT3的生产应用价值,研究团队通过多代杂交回交方法把高温抗性强的非洲栽培稻TT3基因位点导入到亚洲栽培稻中,培育成了新的抗热品系即近等基因系NIL-TT3CG14。
在抽穗期和灌浆期的高温处理条件下,NIL-TT3CG14的增产效果是对照品系NIL-TT3WYJ的1倍左右,同时田间高温胁迫下的小区增产达到约20%。通过转基因方法进一步验证TT3.1和TT3.2的高温抗性效果,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过量表达TT3.1或敲除TT3.2也能够带来2.5倍以上的增产效果。
而在正常田间条件下,它们对产量性状没有负面的影响。此外,由于TT3.1和TT3.2在多种作物中具有保守性,因此它们为作物抗高温育种提供了珍贵的基因资源,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
在机制上,进一步研究发现细胞质膜定位的TT3.1在高温诱导下能够发生其蛋白定位的改变,从细胞表面转移至多囊泡体中,招募并泛素化细胞质中的TT3.2叶绿体前体蛋白、通过多囊泡体-液泡途径降解,从而导致进入叶绿体的成熟态TT3.2蛋白的量减少,减轻在热胁迫下TT3.2积累所造成的叶绿体损伤,实现在高温胁迫下对叶绿体的保护,从而提高水稻的高温抗性。

TT3.1-TT3.2遗传模块调控抗热与产量平衡的分子机理。
这些结果表明TT3.1可能是一个潜在的高温感受器,同时也阐明了叶绿体蛋白降解的新机制。该研究发现的TT3.1-TT3.2遗传模块首次将植物细胞质膜与叶绿体之间的高温响应信号联系起来,揭示了崭新的植物响应极端高温的分子机制。
借助分子生物技术方法将该研究发掘的抗高温新基因TT3.1/TT3.2应用于水稻、小麦、玉米、大豆以及蔬菜等作物的抗高温育种改良中,提高不同作物品种的高温抗性,维持其在极端高温下的产量稳定性,对于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博士生张海(上海科技大学联合培养)为本文第一作者,林鸿宣研究员和林尤舜副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该中心博士生周基福、阚义博士、单军祥博士和叶汪薇博士等参与了该项研究工作。该工作得到了国家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中科院先导科技专项(B类)、上海交大、岭南现代农业广东省实验室等的资助。

亚洲首次发现侏罗纪早期有甲类恐龙
3月16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的脊椎动物研究团队,在eLife期刊报道了一件基干有甲类恐龙的化石骨架,依据其头骨、脊椎和肢骨的自近裔特征,认为是一新属种,取名为科氏玉溪龙(Yuxisauruskopchicki)。“本次的发现,首次提供了足够多的化石材料,可以确认其为亚洲最早的有甲类恐龙。”论文作者之一、云南大学教授毕顺东告诉《中国科学报》。诺哈网2023-05-25 22:16:180000102台手机实测!荣耀90首发3840Hz调光百里挑一
快科技5月24日消息,作为荣耀数字系列的新机,荣耀90系列此前就曾宣布,将全系首发3840Hz的超高频PWM调光。今天,荣耀官方通过共计102台OLED手机的对比测试,展示了荣耀90系列在调光护眼方面的出色表现。从视频中不难看出,在全部102款手机中,荣耀90Pro的屏幕频闪表现显得相当出众,视觉观感明显更为舒适。诺哈网2023-05-25 21:19:160000AI复制人成了2万人共同的性感女友:对话内容不忍直视
今年,距离电影《Her》上映刚好十年,片中由斯嘉丽·约翰逊「扮演」的拟人化女声人工智能虚拟助手Samantha没有形象,仅靠声线就让无数观众印象深刻,也掀起了人们对人和人工智能浪漫关系的想象和讨论。而后许多带有虚拟形象的聊天机器人出现了,比如2020年爆火的Replika,用户可以在上面定制自己聊天机器人的形象。诺哈网2023-05-26 07:14:070000盖茨预言猴痘病毒暴发?辉瑞公司提前准备疫苗?
速览-网传“比尔·盖茨在2021年预测到猴痘病毒会暴发,帮助辉瑞公司准备疫苗”的消息缺乏实证。盖茨确实曾在2021年就“应对疾病大流行和生物恐怖袭击”等话题发表过观点,但未提及与“猴痘”相关的字眼,辉瑞公司的产品目录中也没有与猴痘病毒相关的疫苗产品。诺哈网2023-05-25 19:36:580000我国珠峰科考队员成功登顶
新华社快讯:5月4日中午,我国珠峰科考13名队员全部成功登顶,并首次利用高精度雷达,测量峰顶冰雪厚度。全球海拔最高自动气象站也在8830米处成功架设。来源:新华社诺哈网2023-05-25 18:14: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