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机器人的“冰与火之歌”:一边排队上市一边持续亏损
近日,手术机器人企业哈尔滨思哲睿智能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对上交所第二轮问询的回复,有望在近期内顺利过会,此外,杭州键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键嘉医疗”)科创板IPO已经获得受理,公司拟募资15.01亿元。
而从今年初以来,精锋医疗、北京术锐机器人均启动A股IPO,多家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排队上市。
手术机器人批量登陆二级市场似乎给外界留下市场火热的鲜明印象,但热潮涌动下面也不乏诸多的冷思考。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作为典型的长周期、高投入行业,无论是一级市场的创业型公司还是上市公司,其几乎均未实现商业闭环。在未来,国内手术机器人的商业化征途仍然道阻且长。
商业化困境
记者翻阅招股书注意到,上述提及的键嘉医疗、思哲睿、术锐机器人等走向二级市场的手术机器人企业均处于研发及商业化准备阶段,核心产品尚未实现销售。
思哲睿医疗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分别亏损3247.85 万元、3228.89 万元、6663.26 万元和12690.52 万元
而亏损的原因也在招股书中明显体现出来:在过去几年内公司主营业务几乎没有收入。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527.52 万元、66.31 万元、103.89 万元及 3.28 万元,均为偶发性的其他业务收入,包括销售实物收入、技术服务收入、设备租赁及培训收入。
键嘉医疗在报告期内主要产品同样尚未实现上市销售,公司营业收入均为 2019 年和 2020 年产生的技术开发服务收入,分别为 10.68 万元和 29.13 万元。 而在近两年内公司同样没有任何收入。
未上市的企业急需二级市场输血,但已经登陆二级市场的企业商业化状况同样并不乐观。
2023年4月25日,天智航发布2022年年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天智航实现营收 1.56亿元,同比增长0.10%;净利润亏损约1.12亿元,亏损同比扩大35.91%。截至2022年末,天智航总资产约12亿元,较2022年初减少6.19%;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约8.8亿元,较2022年初减少12.31%。
事实上,天智航在上市前后曾相当风光,2020年7月其头顶“手术机器人第一股”光环登陆科创板。然而即便如此也难逃持续亏损的魔咒。2021年天智航披露的首份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14.80%,净亏损7993.32万元,亏损同比扩大46.74%。
对此,天智航方面表示,公司亏损主要源于骨科手术机器人发展前期研发投入较大。对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投入,研发人员薪酬及材料费持续上涨,公司营收增速未能超过研发总投入增速。
而手术机器人赛道内另一家明星上市公司微创医疗今年更是翻倍亏损。
根据其近日发布的2022年业绩公告。报告期内,微创机器人收入2160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904.8%。公司称该增长主要得益于核心产品图迈获批后首次商业化装机,以及旗舰产品蜻蜓眼实现首个完整年度的商业化。
但与此同时公司亏损进一步扩大,2022年录得净亏损11.46亿元,较2021年的5.85亿元扩大近一倍。
公司对此解释称,在研产品的研发、临床试验及产品注册开支增加;对手术机器人产品的商业化令销售及市场推广活动增加;以及员工成本增加,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增加,以及由于研发进展与商业布局导致的雇员人数上升。
而在上市后微创机器人股价也一路下行,截至发稿股价19.340港元/股,与上市初期高点相比,下跌近七成。
卖设备or卖服务?
事实上,手术机器人商业化的密码还是藏在其独特的商业模式之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当前手术机器人市场上普遍采用的为“系统 耗材 服务”的商业模式。
以拥有旗舰级产品“达芬奇机器人”的行业龙头公司直观复兴的收入结构来看,其产品推广初期主要通过销售设备系统产生收入,而随着手术机器人入院数量的增长和机器人辅助手术渗透率的提升,与达芬奇适配的机器和配件收入占比由 2006 年的 30%大幅提高至 2022 年上半年的 56.7%,服务收入的比重由 2006 年的 14.8%小幅提高至 2022 年上半年的 16.6%。
这意味着类似于特斯拉“硬件➕软件”的销售模式,手术机器人同样不以单纯卖设备为生。由于手术机器人耗材有着高损耗性的特点,因此未来稳定的市场占比将为头部企业发力毛利率更高的业务奠定基础。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2020年国内单台腔镜手术机器人平均年服务费为99.1万元,三甲医院腔镜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配置耗材平均价格1.8 亿元,中国腔镜手术机器人设备平均价格为 2251.3万元,由此记者测算出,平均每台腔镜手术机器人的服务费用将占到设备费用的近5%。
这一数字虽然目前看来占比较小,但随着相关技术的迭代发展,设备价格将进一步走低,弗若斯特沙利文曾预测,国内腔镜手术机器人设备在2030年将低至1049.1万元,价格直接斩半。
由此可见,对于手术机器人公司来说,不断增长的装机数量将成为其持续稳健收入增长的最主要来源。史赛克、捷迈、 微创等高值耗材制造厂商均通过骨科手术机器人销售自身耗材产品,构建类似的竞争壁垒。
但与此同时,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包括关节手术机器人、脊柱/创伤外科手术机器人、种植牙手术机器人在内的手术机器人设备价格仍较高,目前仅少数大型医院有能力采购机器人设备并负担后续的耗材、技术服务费用。
因此,积极抢滩付费意愿高、接受速度快的国内各大三甲医院市场成为了手术机器人行业内的必选项。
政策影响
而从整体的行业规模来看,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政策的跟进程度将决定着整体市场规模的天花板高低。
在这其中,医保政策的变化牵动着手术机器人赛道内玩家们的神经。近年来,随着境内各省市针对手术机器人陆续出台若干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和商业医疗保险政策,医保覆盖范围也进一步扩容,也为患者主动选择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创造条件。
例如在2021年8月,北京就宣布将手术机器人及其耗材纳入医保支付范畴,相关支付内容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机器人的使用费用,固定为 8000 元,可全部使用医保支付;另一部分为配套耗材费用,可部分报销。北京将产品范围限定为骨科手术机器人,但并未限定机器人厂商及手术类型。
而自2021 年 10 月 23 日起,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进入北京甲类医保支付目录(可 100%报销),一次性机器人专用器械获得北京乙类医保支付(可部分报销)。
但另一方面,在医保覆盖范围扩容带量的同时,手术机器人价格有进一步降低的风险。
例如安徽省曾于2021 年4月发布《关于印发完善全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实施 方案的通知》、于 2021年7月发布《关于开展 2021年度全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的通知》,对全省公立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进行集中采购。
键嘉医疗在招股书中指出,如果未来更多省市甚至国家层面出台、实施大型医用设备的集采政策, 则行业可能面临较大的降价压力;如果公司未能在大型医用设备集采环节中标, 则可能面临区域性销售收入下滑的风险。
除此之外,对于后发者来说,市场蛋糕也即将被分割殆尽。以键嘉为例,其膝关节手术机器人产品于 2023 年1月获得 NMPA 批准上市。然而现阶段已有大量企业开始布局手术机器人产品,其中大多数厂家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为开发方向,且部分厂家产品已获得 NMPA 批准上市。
而在关节手术机器人之外,脊柱/创伤外科手术机器人已有美敦力、捷迈邦美等厂家占据大量市场份额并形成先发优势。
此外,国内企业亦在积极布局脊柱/创 伤外科手术机器人领域,已有包括天智航、苏州铸正、南京普爱医疗等国内企 业的产品获得 NMPA 批准上市。公司开发中的脊柱/创伤外科手术机器人产品在上市时势必将面对较大的市场竞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梓桐 上海报道
中国联通发布《5G-TSN协同传输技术白皮书》并联合中兴通讯、芜湖美的启动5G/5G-A确定性工业网络联合创新项目
5月19日,中国联通携手中兴通讯、芜湖美的在合肥召开了5G/5G-A确定性工业网络联合创新项目启动会,并发布《5G与TSN协同传输技术白皮书》。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唐雄燕,安徽联通副总经理王磊,芜湖美的厨卫总经理赵伟东,中兴通讯中国区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王岱出席本次启动会。C114通信网2023-05-28 11:55:450000“小院家”发挥乡村治理大效能
“刘泽富家,房前屋后无杂草,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获得5分。”“史贤玉家,院坝长期干净整洁,柴草堆放规范整齐,积5分。”这天,位于重庆市荣昌区万宝村的椒香小院热闹非凡,这是万宝村正召集村民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活动的现场,村委会正在公布大家近期“小院家”的积分,得分靠前的小院还能获得村委会颁发的奖状。000076.8米!西藏发现中国大陆已知最高的树
据西藏墨脱县林业和草原局,通过和北京大学牵头的科研团队合作,墨脱县境内的背崩乡格林村记录到了一棵高达76.8米的不丹松,刷新了此前位于云南高黎贡山的72米秃杉树王的纪录,是目前中国大陆已知的最高的一棵树,成为名副其实的新“树王”。来源:人民日报诺哈网2023-05-26 13:48:400000科学家开发原位蛋白结构解析新技术,数据采集通量比传统方法高30-40倍
来源:DeepTech深科技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章新政研究员和北京理工大学医学技术学院万晓华副教授,第一作者是程静(章新政组博士后)和刘童(张法和万晓华组研究生)。DeepTech深科技2023-05-27 22:51:080000软通动力上市一年股价跌36%:子公司沦为被执行人,再迎来百亿解禁
《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上市刚满一年,软通动力(301236.SZ)的资本市场表现不容乐观,再加上3月22日的2.96亿股解禁来临,公司或将继续承压。在业绩表现方面,软通动力同样也压力不小。作为面向华为等巨头的IT服务外包商,软通动力业务模式单一以及子公司因6万多元沦为被执行人,都不免令外界担忧。01上市一年股价跌36%,又遇百亿解禁规模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