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预警的小行星从天掠过,这类天外来客还有多少
就在5月24日晚,一颗名为 2023 CL3 的小行星从地球上空掠过。早先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警告称,这是一颗“潜在威胁小行星”,它的直径 200 米,于距离地球不到 724 万公里的地方掠过。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小行星是浪漫的意象,是法国儿童文学短篇童话《小王子》中主人公生活的地方。不过真实宇宙中的小行星没那么浪漫,它们大多集中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体积和质量都比行星小得多。
2023 CL3 是颗普通的“潜在威胁小行星”
提到小行星,人们比较关心的,是它会不会撞地球,以及如果撞击带来的危害会有多大。
其实,小行星是非常之多的,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的数据,仅人类观测到的近地小行星就有 32051 颗之多,2023 年至今已经发现了 1017 颗。但真正给人类带来巨大伤害的并不多见。天文界为了区分,用“潜在威胁小行星”(Potentially Hazardous Asteroid)来定义真正需要人类关注,并具有威胁潜力的小行星星体。这次小行星 2023 CL3 受到关注,很大程度也是因为 NASA 将其判定为潜在威胁小行星。
据悉,“潜在威胁小行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首先该小行星与地球的最小轨道交汇距离(MOID)为 0.05au(1au即 1 个天文单位,即日地距离,约1.5 亿公里)或更小;
其次绝对星等(H)为 22.0 或更小,绝对星等可以与星体的大小挂钩,星等越小,星体越大,比如说:绝对星等 22 对应于 110-240 米的可能直径范围,绝对星等 21.5 对应于 130-300 米的可能直径范围。
但是“潜在威胁小行星”其实并不罕见,下图展示了 2023 年以来人类观测到的潜在威胁小行星情况,共计 31 颗。
根据 IAU 的换算,若 2023 CL3 直径在 200 米,对应星等为 22。在 5 月 24 日掠过地球时,它离地球还有 724 万公里,也就是 0.048au。普通人对这一距离仍是不太有概念的。但从上图来看,在潜在威胁小行星里,2023 CL3 是相对普通的一颗:其与地球的最小轨道交汇距离大,绝对星等大。简而言之,是颗距离远、个头小的潜在威胁小行星。
小行星大事件回顾,人类在未来会面临多大威胁?
不过地球也绝非风平浪静的港湾,马斯克就曾发推文表达自己的忧虑:“最终会有一块大石头撞击地球,我们目前没有任何防御措施”。下图展示了部分小行星大事件。
除了更精密地观测和记录小行星,人们还开始使用“行星防御”的方式,保护地球。
NASA 在 2022 年 9 月首次演示了这一技术,“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航天器,成功撞击了小行星目标。该任务证明,NASA 可以使航天器故意与小行星相撞并使其轨道偏转,从而保护地球免受小行星或彗星撞击的风险。
李家超:国泰航空歧视事件不容再发生
国泰航空行政总裁林绍波用普通话致歉,但工会却称“对众多不实指控感痛心”新快报讯记者陆妍思报道5月24日,“粤港合作周”启动仪式暨SmartHK“推动高质量发展·香港论坛”在广州举办,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致开幕辞时表示,对于有关旅客在5月21日国泰航班CX987上的经历感到痛心,并要求国泰航空不能再发生类似情况。0000珠峰科考队员开展喜马拉雅中段河谷水汽通道观测
在2023“巅峰使命”珠峰科考中,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组成的大气小分队在西藏日喀则架设自动气象站和GPS水汽探测系统,并进行GPS无线电探空实验,旨在对喜马拉雅中段河谷水汽分布特征和大气成分进行观测研究。在珠峰东坡朋曲河谷,科考队员对设备进行了维护和更新。0000哈勃望远镜拍摄到包含暗物质线索的“宇宙蛛网”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日上午消息,据报道,目前,最新拍摄的一张“宇宙蛛网”图像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科学家非常困惑星系是如何聚集在一起的。10月27日,欧洲航天局在万圣节“幽灵季”发布该图像,它是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可能提供天文学家正在探测的暗物质线索,暗物质是一种神秘宇宙物质,约占宇宙质量85%。诺哈网2023-05-26 08:53:440000研究称心理变态也许是一种进化适应策略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你也许在生活中遇见过这种人:他们心理变态,但聪明机智、魅力十足、功成名就。你第一次见到他们时,压根不会想到对方会擅长用这种套路骗过别人、利用别人来达成自己的欲望,并且这么做时内心毫无愧疚,反而洋洋自得。但这样的人真的有心理问题吗?诺哈网2023-05-25 18:26:020000防范治理评审专家被“打招呼”,基金委回应科研人员重点关切
?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科学基金肩负着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重任。但是,评审专家被“打招呼”不仅严重影响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秩序,也严重破坏了科研生态。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高度重视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专项整治工作,先后组织召开专题调研工作会和2023年项目评审工作动员部署会,对深入推进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专项整治作出部署。自然科学基金委有关负责同志就相关问题作了解答。0000